餃子是大家經常會吃到的美食,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餃子餡中可以加入多種原料,輕松實現了多種食物原料的搭配,比用多種原料炒菜方便得多。餃子常用的餡料有幾種,其中動物性來源的是豬牛羊肉、雞蛋和蝦肉;植物性來源的是韭菜、白菜、芹菜、茴香和胡蘿蔔等。這些原料本身營養價值都很高,互相搭配更有益于營養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讓餡料香濃味美,人們總會多放肉,少放蔬菜,避免産生太“柴”的感覺。同時,制作蔬菜原料時,一般要擠去菜汁,這會使其中的可溶性維生素和鉀等營養成分損失嚴重。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讨一下,如何配制餃子餡才能既營養又美味。
若是葷餡的:1、肉不可太瘦,免得口感發柴,不香。2、五香粉或十三香不可少,3、餡要朝一個方向打上勁兒,可徐徐加入點花椒水,這樣熟後肉餡成團兒不散,4、香油必不可少,5、若有條件,可把肉皮凍切小粒兒入餡,吃起來有灌湯包的效果(小心燙着),6、肉、菜比例要适當。一般來說,餃子餡的肉與菜的比例以1∶1或1∶0.5為宜。
若是素餡的:1、入餡的菜務必擦幹水分,免出湯汁,2、務必将鹽最後放,免出湯汁(尤其是韭菜餡)
如果單純從營養的角度考慮,餃子餡則應當偏重營養均衡,不能一味的追求美味,應當減少過多脂肪的攝入哦。
1、素餡餃子更健康一些
相比之下,蛋類和蔬菜為主要原料的素餡較為健康,其中油脂來自于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較大。由于蛋類含磷較多,這類餡料應當配合富含鈣、鉀和鎂的綠葉蔬菜,以及蝦皮、海藻等原料,以促進酸堿平衡。而粉絲之類純澱粉材料營養價值低,不應作為餡料的主要原料。
2、菌類、藻類做餡較好
肉類餡料盡量多搭配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蔬菜,同時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香菇、木耳、銀耳及各種蘑菇、海帶、裙帶菜等藻類。它們可改善口感,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餡後血脂的上升。竹筍、幹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種豆制品和魚類也可以入餡,代替一部分肉類,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吃餃子時還可搭配各種清爽的涼拌蔬菜。
3、少放肥肉多放蔬菜
按照膳食酸堿平衡的原則,“酸性”的肉蛋類和精白面粉,應當與“堿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最好一份肉類搭配三份未擠汁的蔬菜原料,而且餡料所用肉類為九分瘦肉,不要再添加動物油和植物油,提高蔬菜用量,才能降低飽和脂肪和熱量的攝入,達到真正的營養平衡。
餃子餡的調制:
把菜餡剁好後,先将菜汁擠壓出來置盆中,拌肉時和醬油陸續加入,充分攪拌,使菜汁滲入肉内,然後放上菜攪勻。若是素餃,也可以先把菜餡剁好後,倒入鍋(盆)裡,加入食油(菜子油)輕輕拌和,讓油把菜包裹起來,再放食鹽和佐料。這樣,即保留了營養,餃子餡也會鮮嫩适口。若是韭菜肉餡,菜餡用油拌和後,再把拌好的肉餡(已放足鹽)倒入,混合均勻即可。菜餡先拌油,被一層油膜所包裹,遇到鹽分就不易脫水。用這種餡包出來的餃子,吃起來菜很鮮,又有一點汁水。
肉要成茸狀。做餡的肉,用刀剁碎或用絞肉機絞碎,使其成為茸狀。瘦肉多時,可适量加菜汁或水;肥肉多時可少加菜汁或水,使勁向一個方向攪動。待肉粘糊後,再放适量的花椒粉、五香面、食鹽、鮮姜末、味精、香油,繼續攪拌。同時,醬油要一點一滴的徐徐加入。如有肉湯最好加肉湯,邊滴邊攪拌,直到模糊狀後,再将菜餡拌入攪勻即可。用這樣的餃子餡包成的餃子,吃時湯汁飽滿,味鮮肉嫩。調劑餃子餡時,稍加一點白糖,餃子會有鮮美的海鮮味。
煮時,水鍋裡放點鹽,面勁道,皮兒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