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炒菜或做湯時,我們常常需要“爆鍋”,也叫“炝鍋”,就是在放入主料之前,先把蔥花、姜絲、蒜瓣等下鍋,用油炸出香味。爆鍋說起來好象很簡單,但是要做出好吃的菜肴,也需要掌握好爆鍋的技巧。之所以要用到爆鍋技巧,是因為蔥、姜、蒜含有硫化丙烯,用于爆鍋時,可散發出強烈辛香氣味,對菜肴具有解腥去邪、增香提味作用。由于家庭做菜出常用蔥、姜、蒜炝鍋,因而三者被家庭主婦們視為“廚房三寶”。
大部分人在爆鍋時,都是先把油燒熱後,然後再放入蔥花、姜絲、蒜瓣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油爆鍋”。這種爆鍋方法聞着挺香,但香味揮發得太早,成菜就不香了。
其實,爆鍋的正确方法應該是這樣的,先把鍋燒熱,然後倒入适量油,把油燒開後,離火一會兒,待油晾涼了,再将蔥、姜、蒜等料頭倒入油鍋内,用溫火爆鍋,讓這些調料逐漸受熱,這樣才可以使香味持久。
說明:為什麼要先把鍋燒熱再倒油呢?因為這樣做炒肉或炒雞蛋時不容易沾鍋,如果是炒蔬菜類不易沾鍋的就無所謂了。
爆鍋時一定要把油溫控制好,如果如果用沒燒開的油爆鍋,生油中就會殘留苯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溫度過高會産生碳化現象,香味消失。一般來說,爆鍋的油溫在五六成時為佳,過低炝不出香味,溫度過高會使蔥、姜、蒜炝糊變黑,不僅影響成菜外形,也影響口味。
此外,爆鍋所用的蔥、姜、蒜應切為細末,這樣才易于受熱出味,如切段、片、塊則不易發揮作用。
最後,還必須提醒大家,做菜時要不要爆鍋必須因菜而異,亂用會适得其反。宜于爆鍋的原料包括海味類、肉類、野味菜,特别是髒腑類和鮮度差的原料。不宜于炝鍋的原料大多新鮮柔嫩、滋味鮮美、清香醇正,并且有獨特風味等,這些菜如用蔥、姜、蒜炝鍋,會掩蓋基本味,反為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