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吃拔絲紅薯一類的菜,隻會吃是不夠的,看看怎麼做得吧。拔絲,又叫拉絲,是制作甜菜的烹調技法之一。拔絲菜用料廣泛,制作精細,成菜很有特點。這裡小哈在總結前輩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對拔絲技法來一個系統論說,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選料
選料,是做好菜品的首要條件。制作拔絲菜的主料,可選動物性肉類原料,如豬肥膘肉、豬裡脊肉、雞脯肉、淨魚肉等。還可選新鮮水果、幹果和部分類植物性原料,如蓮子、桂圓、蘋果、梨、桃、荔枝、土豆、山藥、馬蹄、藕等。此外,像豆腐、雞蛋、鍋巴、豆沙等,也是制作拔絲菜的常用原料。
制作拔絲菜的配料,通常有雞蛋、澱粉和面粉。選用這些配料時,應該注意質量,特别是面粉的質量,最好選用筋力小的普通面粉。
制作拔絲菜的調料隻有一種——白糖。我們知道,白糖有綿白糖和白砂糖兩種,而制作拔絲菜最好選用綿白糖。這是因為綿白糖中含有20%的轉化糖,而轉化糖能抑止糖漿熬制過程中的晶體形成(影響到糖漿在形成無定形玻璃體時的亮度和脆度),最終影響到拔絲菜的出絲效果。
選用油脂,應以色淡清澈、氣味醇正的色拉油或化豬油為宜。
二、原料改刀成形
制作拔絲菜時,小型原料可保持原有形狀,不作刀工處理;大型原料則需做改刀處理。
刀工處理有兩種方法:
1.運用不同的刀法,将原料切成四方塊、骨牌塊、滾刀塊、梳背塊,或是切成段、條,或修切成圓球形。注意:不管将原料切成何種形狀,均要求切得大小均勻、長短一緻,還不能有連刀。
2.有些拔絲菜還需用卷、包、釀等不同的手法,先将原料生坯做成圓筒狀、佛手狀、葫蘆狀、春蠶形等,這就需要把原料切成薄片或剁成泥,這裡的片要求大小厚薄一緻,茸泥也要細膩。包制成型後,大小也要差不多。
另外,對于一些刀工處理後容易發生酶促褐變的原料(如土豆、茄子、藕),需要先用清水或檸檬水泡好,以保證其鮮豔的色彩。
制作拔絲菜的原料,須先經油炸再行拔絲。油炸時,有的原料無需拍粉挂糊,如一些幹果和根莖類原料;有的就必須拍粉挂糊,比如鮮果和肉類原料。這是因為原料内部水分經油炸後,并不能将其全部炸幹,而進入糖液中拔絲時,水分會析出,使已炒好的糖液因增加水分而析出晶粒,從而拔不出絲來。所以對含水量較高的原料,都需拍粉挂糊,而對含水量低的原料,則可以不挂糊。
烹調中所用的糊較多,有全蛋糊、蛋清糊、蛋泡糊、水粉糊、酥糊等等。我們制作拔絲菜,應根據不同原料的特性和成菜要求去選定。但須注意:對于表面水分較高的原料,挂糊前除了要用潔淨毛巾搌幹水分外,還應當拍一層幹粉,讓其吸收表面的一些水分,同時也是為了使其變得粗糙,容易挂上糊。不過無論使用那種糊,調制時都切忌攪打上勁,因為糊一旦上勁了,原料便很難挂勻。
四、炸制
炸制拔絲菜原料,一定要掌握好油溫。不挂糊的幹果類原料,隻需用三四成熱的油溫浸炸;而根莖類原料,則以五成熱油溫為宜。對于挂糊的原料,一般都會分兩次油炸,第一次應以六成熱油溫将原料炸至九成熟,第二次炸制的油溫則在七八成熱之間。
炸制時,挂糊的原料應分散下鍋,以防原料粘結到一塊,待原料表面結殼發硬時再翻動,以免脫糊。炸制時還須密切注意火候,待原料的色澤和成熟度達到要求時,應迅速撈出,以免炸煳。
五、炒糖漿
炒糖漿所用的傳熱介質不同,方法也各異,這裡筆者把水炒法、油炒法、水油炒法和幹炒法分别介紹給大家。
水炒法:
這種方法是以水為傳熱介質來炒制糖漿。水和糖的比例約為1∶3。方法是:将白糖、水放入炒勺内,置小火上,用手勺輕輕地攪炒至白糖溶化并起白色泡沫時,還要繼續炒至泡沫消失,糖漿變稀,色澤淡黃,這個時候才可以下料拔絲。
水炒法的優點是:
能有效地減緩糖漿的焦化速度,使所出糖絲色澤較淺,晶瑩透亮,絲細而長,甜味純正,無油膩味。缺點是:由于熬糖時間較長,故糖漿容易粘鍋,原料在挂糖漿後,冷卻得也比較快,同時還容易“返砂”,最終影響“拔絲”的效果。水炒法适用于表面光滑的原料和一些根莖類原料。
油炒法:
這種方法以油作為傳熱介質來炒制糖漿。油和糖的比例為1∶4。方法是:将白糖和油放入炒勺,置小火上用手勺不停地攪炒,炒至糖液先是由稠變稀起大泡,再到大泡消失時,即可下料拔絲了。油炒法适宜于一些含水量大的原料和表面粗糙的原料,如冰棒、葡萄等。
油炒法的優點是:
炒糖速度快,能縮短炒制時間,延長拔絲時間,出絲綿長,絲油亮,且糖漿不易粘在炒勺上。缺點是:由于油脂本身有色澤,加上糖液受熱後易上色,故如果火力過大、油溫過高,那糖漿很快會變成褐紅色焦糖,影響成菜的色和味。
水油炒法:
這種方法以水和油為傳熱介質炒制糖漿。其投料比例大約是白糖150克、水25克、油10克。方法是:将白糖和水放入炒勺内,置小火上,邊炒邊分幾次淋入油,炒至糖溶化變稠,起大泡沫又逐漸消失,中間泛起許多小魚眼泡時,即可下主料拔絲了。
水油炒法的優點是:
用水油法炒糖漿,可避免水炒法和油炒法的某些缺陷,是拔絲常用的一種炒糖漿方法。适用所有拔絲菜的原料。
幹炒法:
這是不用任何傳熱介質,直接把白糖入鍋幹炒的一種方法。用這種方法容易把糖炒煳并生出苦味,所以不常用,也不在此贅述了。
以上是4種糖漿炒制法。不管采用那種炒制法,都應注意以下事項。
1.炒糖的鍋必須幹淨,還要防止煳鍋。
2.炒制前,應先将淨鍋燒熱,用油炙過鍋以後才下糖和水油。
3.必須按各種炒糖漿方法的投料比例放料。
4.炒糖時,手勺要不停地攪動,以便糖漿受熱均勻。
5.糖漿炒制過程中,可加微量的食醋,這對增加出糖絲長度、預防“返砂”等,有明顯效果。
6.要正确掌握炒制糖漿的火候,特别是在燃氣爐具上炒制時,可讓炒勺離火,或半離火炒制。另外,還要注意糖漿的色澤和稀稠變化,色澤過深,糖漿已變焦發苦不能出絲;糖漿太嫩,稀而不粘也不能出絲。
7.所炒糖漿的量應與主料量相匹配,因為糖漿少了,會使原料挂漿不勻,沾裹不均;糖漿多了,多餘的糖漿會流到盤底,與盤子粘在一起。
8.炒制糖漿應與炸制主料同時進行。
六、裹糖
這個過程是把炸好的原料瀝油後,趁熱倒入炒好的糖漿中翻拌,以便其均勻地裹上糖漿。具體操作時須注意:
1.翻拌時動作要輕,動作要快,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粘結成團,還可以避免挂糊的原料回軟,失去酥脆的特點。
2.翻拌的時間不可太長,以糖漿裹勻原料表面即好。
七、裝盤
裝盤當原料裹勻糖漿後,應快速裝入事先抹過油的盤子裡,随一碗冷開水上桌蘸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食者拈起原料用涼開水一激,這樣不僅吃起來更香脆,還可以避免菜肴燙嘴。
這麼詳細的拔絲菜的做法,你學會了嗎,以後再也不用發愁做不出飯店級的拔絲菜肴了,學會了技巧,什麼拔絲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