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過程
【配料】
無鹽牛油65g
糖霜20g
蛋白10g
低筋面粉65g
杏仁粉20g
鹽少許
香草香油少許
核桃粒裝飾少許
【蛋白粉還原】
蛋白粉5g
冷水35毫升
做法
【事前準備】
1.烤箱預熱至180℃。
2.低筋面粉和鹽一同篩勻,再與杏仁粉半勻。
【蛋白粉還原】
1.蛋白粉放于盆中,加入少冷水,用手攪拌至幼滑,徐徐拌入餘下的水份留用。
【曲奇面糊】
1.牛油與糖霜拌至呈奶白色。
2.蛋白糊分多次加入牛油糊中拌勻,加入香草香油融和,輕輕拌入低筋面粉。
3.裱花袋放入大牙裱花嘴,舀入蛋糊,擠到烤盤上。
4.核桃黏上少許蛋白,放于曲奇中央處,轉放已預熱的烤爐,焗約15分鐘。
大師提示
1.完美的牛油曲奇,紋理凹凸有緻,色澤均勻金黃,酥脆兼幹燥。
2.要将堅果黏于曲奇上,一定要塗上蛋白,不然堅果很容易脫落。
疑問解答
1.Q:曲奇不夠松脆,究竟是拌粉出問題,還是烘焙時間不足夠?
A:拌入低筋面粉不要過分攪拌,令到面粉起筋,其網狀結構經過分施力,面筋糾纏不清,令面團結實不易展開,脹發不起,其質很硬實。倘若烘焙時間不足,曲奇的蛋糊的向水份不能完全蒸發,濕度很高,不夠幹燥,做不到松脆效果。
2.Q:曲奇應該在什麼時間品嘗才合适?
A:曲奇剛出爐時水份仍未完全蒸發,四周幹燥而中央處還是柔軟,不是最佳享用時間,應該把曲奇置冷卻架上停放片刻,待水份揮發後才品嘗,它正處于乍暖還涼的狀态,才算最好吃的時刻。
3.Q:選用裱花嘴時,有沒有分對錯?
A:當然有影響。用對裱花嘴會令曲奇的外觀方正美麗,紋理順暢,相反地,用錯裱花嘴,其外觀會扭曲,不均稱,甚至影響到其受熱均勻的問題。
延伸閱讀
制作慕斯蛋糕最常遇到的問題
做慕斯蛋糕會遇到的常見問題
很多人都很喜歡吃慕斯蛋糕,因為它不像奶油蛋糕那麼膩,口感十分的好。那麼如果想自己做慕斯蛋糕的話,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告訴你做慕斯蛋糕時比較常見的幾個小問題!
做慕斯首先要烤一個标準的戚風蛋糕或是海綿蛋糕來做慕斯的蛋糕體(蛋糕體的具體問題就不在這裡細說了)。有了一個完美的戚風或是海綿蛋糕,咱們就要準備自己喜歡的口味慕斯糊。
慕斯糊的方子随着季節溫差的關系,裡面的材料量也要适當的做改動
,如夏季的時候,因為溫度高的關系,方子中的吉利丁片适當的要多增加一片或半片,這樣才能保證慕斯糊因為溫度會軟榻。相反在冬季就可以适當的減少一片或半片。
如果是吉利丁粉怎麼來增減量呢。如果是進口的吉利丁粉凝固力比吉利丁片要好很多,在使用時候的量可以适當比片狀減少三分之一左右。粉在使用的時候要适當的加溫水再隔熱水融化,這個水的量不能太多,隻能加吉利丁粉量的兩倍左右,如果水加多就會影響凝固力。
還有因為季節的關系,夏季慕斯糊做好後很多人都覺的很稀,這時候千萬别直接倒進模具中,如果做了蛋糕體就會在模具中浮起來。我們應該把過稀的慕斯糊放入冰箱冷藏幾分鐘等略濃稠的時候再拿出來攪拌勻倒進模具中。在冬季往往剛做好不久的慕斯糊還沒等倒入模具,就會完全的凝固起來,這時可以放在不是很熱的熱水中幾十秒(具體可以根據自己凝固的程度來決定時間),再拿出來攪拌勻倒入模具中即可。
慕斯糊主要是由打發好淡奶油和别的材料混合才算是慕斯糊。先來說個具體的例子:如是酸奶慕斯糊,那麼酸奶的量一定要比淡奶油的量稍多一點。具體的多多少呢?一般是6寸的方子酸奶會比淡奶油多出20克左右,8寸方子的話酸奶比淡奶油多出40克左右,基本都是按這個比例來做慕斯糊的。其中還有就是細砂糖的量,細砂糖量也是根據某口味的材料來增減的,不能一直是不變的量。
例如:酸奶口味的慕斯跟巧克力口味的慕斯,細砂糖的量就會适當的調整。酸奶雖然有甜度,但有酸的口感放細砂糖的時候就要比巧克力口味的稍微多加10或20克,巧克力本身甜度就比較大,雖然有純牛奶的調和,但還是不能比酸奶口味放的多,如果細砂糖量放一樣的會,有些不喜歡甜味的朋友就會覺的偏甜(我不怎麼喜歡過甜的東西,對甜度很敏感)。甜度大的慕斯,稍微多吃幾口就會讓你覺的蛋糕很膩。這就是蛋糕直接的最大區别。
很多人把所有準備好的材料一一混合就覺的可以。其實,不是所有慕斯糊可以這樣做,有些材料必須要過篩後才會達到細膩的口感。
例如:草莓慕斯糊,水果用料理機打碎後馬上加入融化的吉利丁液,接着就跟打發好的淡奶油混合一起。這樣做出來的草莓慕斯,很多時候口感上沒有想象中那麼細膩滑嫩。如果想要那種細膩就要用很細的粉篩過篩一遍草莓糊,再倒入淡奶油中攪拌勻。還有加過蛋黃的慕斯糊,也一樣要過篩一遍再與打發好的淡奶油混合。因為蛋黃糊不管你怎麼打發多多少少都會有點粗細的顆粒存在,不要貪圖省事,就忽略過篩這一步。這個步驟決定慕斯的細膩程度。
想要做出一款完美的慕斯蛋糕,脫模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很多人慕斯脫模後邊緣都不是很平整,電吹風比較省事和好用。電吹風用的時候用中檔沿着模具的邊緣一圈圈的吹,直到用手輕輕的向下拉能輕松滑下就可以。千萬不要強制的去向下拉模具,不然會出來不完整的邊緣。如果覺的脫模後蛋糕邊緣有點軟化的樣子就先放進冰箱冷藏幾分鐘再繼續操作。
制作面包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面包制作常見問題
★問題一:酵母的種類有哪些?
幹酵母菌是天然的一種酵母菌,由廠商在工廠純化出來幹燥而成。幹酵母有兩種:
1、一般幹酵母(ActiveDryYeast):使用前要先用溫水泡5分鐘,再加入到面粉中。用量約是速發幹酵母的一倍。
2、速發幹酵母(InstantYeast):發酵時間可以縮短,用量約是一般幹燥酵母的一半。
所以原配方使用的是速發幹酵母,你如果是使用一般幹酵母,就必須增加一倍用量。不然使用量不夠也沒辦法發得好。外觀上沒有辦法分辨,要注意一下包裝上的英文。幹酵母會随着擺放時間增加而減低效力,也必須适時的增加使用量。開封後必須密封放冰箱冷藏保存避免幹燥。
還有一種是新鮮酵(Freshyeast),沒有經過幹燥處理的酵母,使用量約是幹酵母(ActiveDryYeast)的3倍。
天然酵母(WildYeast)則是自己用水果或空氣中天然的酵母菌培養出來的,因為每個人培養濃度不同,量比較沒辦法固定。
★問題二:為什麼面包發酵不好?
1、使用酵母過期或用量不足;
2、攪拌過度或搓揉甩打不足;
3、糖的份量太高,導緻滲透壓過高而抑制酵母的活動力。一般面包中糖的使用量不要超過面粉量的18%;
4、鹽的量太多,抑制了酵母的活動力;
5、溫度過低,酵母喜歡的溫度是28~30℃;
6、面團水分太多,太過濕黏。
★問題三:為什麼面包進烤箱烤後會塌陷?
1、攪拌不足或是攪拌過度使得面筋斷裂無法撐起來;
2、面包發酵中溫度過低導緻發酵不良;
3、發酵時間過長使得酵母後繼無力。
★問題四:面包組織太幹的原因?
1、水量及油脂添加不足;
2、發酵時間過長,保濕不夠;
3、攪拌不足,面團發酵不夠;
4、整形時手粉用的太多。
★問題五:為什麼面包烤出來,表面會太厚太幹硬?
1、爐溫太低,時間烤太長;
2、油脂或糖的量太少;
3、面團發酵過度;
4、最後發酵沒有完成,面團發的不夠,面團保濕不夠。
★問題六:為什麼面包要經過這麼長時間發酵?
發酵是讓面團中的酵母菌有足夠的時間作用,為什麼面包會有彈性又有孔洞,就是因為面粉中的蛋白質結合成面筋,所以會出現薄膜,再經由酵母菌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充滿整個面團,這樣面包就會有蓬松的孔洞。
而酵母菌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作用,所以面包的發酵至少需要有1個小時的時間。
★問題七:土司為什麼都發不滿模?
卷吐司的時候要注意,輕輕卷起,千萬不要緊壓,讓面團保有彈性。因為吐司是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壓太緊的面團底部就比較發不起來。而且第二次發酵必須稍微微加溫,幫助酵母活動力。最好将吐司模放到密閉空間,旁邊還放杯熱水幫忙提高溫濕度,這樣都可以讓發酵過程更順利。如果做了這些動作,還是發的不好,酵母的份量就必須增加1/3再試試。
★問題八:直接法的配方如何改成湯種法?
湯種如果用我牛奶面包的湯種做法:牛奶150cc冷水100cc高筋面粉50g
湯種加入份量都是以面包主粉量的1/3重,主面團原始配方的水量約減少40%。
舉例:
「高筋面粉300g酵母菌1t冷水90cc鹽3t橄榄油2T」換算成湯種面團即是「高筋面粉300g酵母茵1t冷水110cc鹽3t橄榄油2T,湯種100g」
以上是一個簡易的方法換算,還是要看面團在揉搓的過程中,用手感覺面團的軟硬程度來看看是否酌量加一些水或高筋面粉。隻要面團可以搓揉到耳垂軟度又不黏手就是最佳狀态。
★問題九:直接法配方如何換算成中種法?
第一次攪拌時,将原配方中60%~85%的面粉和相等于此面粉的重量63%的水分及原始配方3/4的酵母,先行攪拌搓揉到均勻,然後發酵1.5~2小時就是中種面團。
第二次攪拌就是将配方中剩下的其他材料與發酵好的中種面團一起攪拌到撐得起薄膜的程度,就可以進行中間發30~40分鐘,然後整型,再進行最後發酵。
舉例:
「原始配方:高筋面粉300g雞蛋1個(約50g)速發幹酵母3/4t橄榄油30g細砂糖20g鹽1/5t冷開水150cc」換成中種法制作即「中種法主面團:(将原始配方面粉乘以0.7、酵母乘以0.75,水量為面粉重量乘以0.7再乘以0.63)高筋面粉200g速發幹酵母1/2t冷開水130cc」
以上材料攪拌到均勻,室溫發酵1.5~2小時呈現兩倍大,然後再加上原始配方剩下的其他材料攪拌:高筋面粉50g雞蛋1個(約50g)橄榄油30g細砂糖20g鹽1/5t清水15cc。所有材料攪拌到撐得起薄膜的程度,就可以進行中間發酵30~40分鐘,然後整型再進行最後發酵就可以。
★問題十:為什麼面團整型的時候會回縮?
整型時面團會回縮,代表松弛的時間不夠。可以蓋上擰幹的濕布再讓面團休息5~10分鐘,應該就會比較好操作。松弛的目的是讓面團在整型的時候更好操作,如果沒有這個程序,擀開的時候都會比較困難,面筋張力會讓面團不開。
★問題十一:為什麼做歐式面包要在烤箱中加一杯沸水?
歐式面包類會有一個脆殼,就是用蒸氣烤箱在烘烤中來制造水蒸氣,所以在家裡烤的時候,放一杯沸水在烤箱中并同時用噴壺往面包表面噴灑一些水,這樣多少可以幫助制造水蒸氣,達到皮脆内軟的效果。
★問題十二:老面制作方式與一般所謂的中種法有什麼不同呢?
加老面的原因是希望面包組織的彈性更好,面包會有淡淡的麥香,也可以延緩老化。古早時候沒有幹酵母這麼方便,使用老面其實就是酵種,這跟中種發酵有異曲同工之處。中種法做出來的面包也有這些好處,可以依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選擇操作的方法。
★問題十三:菠蘿皮用高筋和低筋面粉的差異在哪兒眤?
用高筋面粉做皮會比較酥脆,低筋面粉做皮會比較松軟。
★問題十四:攪打面團的最佳溫度為何?
攪打面團最适合的溫度是28℃左右。因為面團攪拌過程溫度會升高,天氣很熱的話(30℃以上),可以将配方中的液體改為冰水或冰塊,可以調節面團的溫度。冬天的話就需要将液體回溫甚至要微微加溫才比較好。
★問題十五:面團搓揉攪打太久是否不好?
如果面團打到超過,會造成面筋斷裂,反而是反效果。所以在甩打的時候接近薄膜時就要很注意面團的狀況,不時捏一塊面團測試一下薄膜的程度。打到差不多有透光的感覺就好了,也不用刻意一定要有非常薄的膜。通常做久了,打的時間就會抓的比較準,我都會用定時器計時,時間到就測試一下。甯願沒有到達非常薄膜的程度,也不要超過造成面筋斷裂。
★問題十六:為什麼有時會打出糊糊的面團?
面團越打越黏可能是一開始水加太快了,水量如果一開始不要全加,等到攪拌過程中再慢慢加,讓面粉慢慢吸收水分,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如果一開始就把把水全加了,面粉還來不及吸收水分,不管後來怎麼加粉都還是又黏又糊,烤出來的面包也因為粉加太多而口感變差。如果天氣實在太熱,把配方中的水改成冰塊或冰水也會好些,不過要養成一個習慣,任何配方中的液體部分,都一定先保留一些慢慢加,面團就不會打到糊狀了。
★問題十七:老面可以一次多做些放着嗎?要如何保存昵?
可以多做沒關系,剩下的分裝放冷凍,每一塊約50~100g,要用的時候拿出來退冰就好。主面團粉量300g約加50~100g的老面。
★問題十八:面包表面一直沒有烤上色的原因?如何确定面包是熟了?
1、發酵過頭一時間過長;
2、沒有刷全蛋液一表面不容易有光澤;
3、烤溫太低一将烤溫加高10度;
4、時間還不夠一再多烤3~5分鐘;
5、糖量較少一例如無糖無油的法國面包就要多烤一些時間。
請先看看是不是以上這幾個原因。因為每一個人人的烤箱都會有溫度差,書上的都當成參考,每一次都要記錄。依據自己實際做出來的成品修正,抓出自己烤箱的實際溫度。面包如果是正常的發酵,基本上要烤到表面完全金黃色才是最佳出爐時間。
★問題十九:面包最後劃線如何才能劃的漂亮?
準備一把鋒利薄刃的小刀,刀上抹油,每劃一道後都要把刀上沾的面團清除再抹油才劃線,劃的時候不要猶豫。也可以使用美工刀,使用前及使用後清洗幹淨,并塗抹上一層油脂防鏽。
★問題二十:為什麼面包烤好後,放涼沒多久,面包就縮了、皺皮了?
烤出來的面包放涼如果稍微縮一點是正常的,如果縮的很厲害就是内部沒有烤透。就跟烤蛋糕一樣,一定要烤到内部組織都定形,出爐才不會縮或是皺皮。一般來說,面包還在膨脹的時候不會上色,所以如果面包開始上色就表示内部溫度已經開始升高,酵母也不再作用。如果顔色上到金黃色,那才表示烘烤完成可以出爐。所有食譜的溫度時間都是參考值,一定要以自己烤箱的溫度時間為主。
★問題二十一:為什麼自己家中做出來的面包沒有外面面包店的好吃?
影響面包成品的因素比較複雜,包括溫度、濕度、面團黏度等等。任何一個環節若是沒有做好,都有可能影響面包的柔軟度。同一個配方多試幾次,才容易找到重點。冬天天氣冷,面團需要比較多的照顧,酵母的量可以比夏天稍微多加一點(夏天若用1/2t,冬天可以增增加到3/4t)。
發的時候也需要放在密閉空間,旁邊随時加一杯沸水幫忙提高溫度,也可以延長一些發酵的時間,這樣都會讓面包發的更好。自己做的面包因為沒有加乳化劑或改良劑,所以一定沒有辦法像面包店的面包,放個兩三天天都不老化。但是隻要确實打出薄膜,而且有加雞蛋牛奶等幫助柔軟的材料,發酵也都發得不錯,自己做應該都會有一定的柔軟度。
一般來說直接法做的會比較容易老化,湯種或中種做的可以延緩老化。如果面團中加入洋芋、地瓜、米飯、山藥等材料,面包也會比較柔軟保濕。噴一點水放進已經預熱到150℃的烤箱中,烘烤個5~6分鐘,面包就跟剛出爐的一樣好吃了。
★問題二十二:低溫發酵的面團過程如何?
如果要做低溫發酵的面團,面團揉好放盆子中,噴一些水套上塑料袋密封放冰箱冷藏,放一夜應該都可以發到兩倍大。如果要發更久(超過20小時),就必須用塑料袋裝然後紮緊(塑料袋抹一點油才不會黏),不要留太多空隙,這樣面團就不會發到有酸味。面團放冰箱可以延緩發酵,但是放進冰箱前一定要在面團上噴些水,然後套上塑料袋完全密封,不要使得面團直接接觸到冰箱。因為冰箱是一個大的脫水機,面團一旦表面幹燥,發酵就會受影響。從冰箱拿出來後要記得靜置40~60分鐘(時間視氣溫狀況),因為酵母在冰過之後會暫時休眠,讓面團回複室溫再開始整型。
★問題二十三:為什麼包餡的面包容易爆漿?
要注意以下幾種狀況:
1、收口沒有捏緊;
2、面團本身是否太幹;
3、整型的時候不能有太多面粉沾到面團;
4、面皮周圍沾到内餡的油脂。
★問題二十四:做面包配方中的水溫如何控制?
夏天的時候天氣熱,有時候必須使用冰水延緩搓揉甩打升高的溫度。氣溫與濕度對做面包影響非常大,所以必須看不同的情況來用不同的水溫。比如冬天天氣冷的話,為了幫助酵母活動力好,可以将配方中的液體微微加溫到體溫的程度(35~40℃),以幫助母發酵的更好。
★問題二十五:幹酵母菌正确使用量為多少?
包裝上如果載明2%,就是使用5~6g(面粉量的2%;例如面粉重280x0.02=5.6)。第一次使用就按照這個份量,然後依照烘烤出來的結果再看看是否要修正酵母的用量。如果孔洞太多、組織粗糙,那就是量太多,可以減少1/3再試試。每一次換了牌子都要這樣試過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使用份量。
★問題二十六:冬天天氣冷做面包需要注意的事情?
冬天做面包,需要比較多的照顧,一開始要加入的液體可以微微加溫(手摸不燙的程度約35℃)。最好可以準備一個保麗龍箱(菜市場夏天賣棒冰的攤販都會随棒冰附有一個箱子)。面團放到保溫箱中,箱子裡再放杯熱水,這樣就可以幫忙提高溫濕度,面團自然發的好。
如果沒有保溫箱,就利用家中的微波爐來作為發酵箱。将準備發酵的面團放進微波爐中,裡面再放一杯熱水(水冷了随時換),這樣也可以讓面包發的更好。
★問題二十七:橄榄油的分級有哪些?
100%ExtraVirgin:冷壓橄榄油—橄榄第一道初榨,适合涼拌生吃。
Pure純級橄榄油:普通橄榄油的别稱,适合烹調。
★問題二十八:使用幹酵母(ActiveDryYeast)需要注意的事項?
先取部分配方中溫液體加少許糖來溶化幹酵母,不要用全部的溫液體來溶化幹酵母,因為必須保留一些液體視狀況慢慢添加(有時候視面粉吸水率不同,不一定要全部加完所有液體)。
如果将全部的溫液體加入到幹酵母中,再全部倒入面團,可能會造成太過濕黏;但是若沒有全部加的話,又擔心幹酵母使用量不夠,所以一定要先取部分溫液體來溶化幹酵母。
★問題二十九:體積過小
1、鹽太多2、酵母太少3、液體太少4、面粉筋度太低或者是假粉5、發酵不足或過度6、爐溫過高。
★問題三十:體積過大
1、鹽過少2、酵母太多沒按比例放或者用的方子不好3、面團過重4醒發過度。
★問題三十一:形狀不佳
1、液體太多2、面粉不好筋性低3、裝模或整制成型不正确4、發酵或醒發不正确5、爐内蒸汽太多。
★問題三十二:外表裂痕或破孔
1、攪拌過度2、發酵不足3、裝模不正确裂痕不在底部4、爐溫不均5、爐溫過高6、蒸汽不足。
★問題三十三:質地過細
1、鹽太多2、水分太少3、酵母太少4、發酵不足5、醒發不足。
★問題三十四:質地過粗氣孔太大
1、酵母太多2、水分太多3、攪拌時間不正确4、醒發過度5、發酵不正确6模具太大。
★問題三十五:條紋狀裂痕
1、攪拌過程不正确2、裝模或整形過程不熟練3、撒粉太多。
★問題三十六:質地不良或易碎
1、面筋太低2、鹽太少3、發酵太長或太短4、醒發過度5、爐溫低。
★問題三十七:灰色面包屑
1、發酵時間太長或溫度太高。
★問題三十八:顔色太深
1、糖或牛奶太多2、爐溫太高3、發酵不足4、烤的時間長5、烘焙開始時蒸汽不足。
★問題三十九:顔色太淺
1、糖或牛奶太少2、老面團發過了3、醒發過度4、爐溫太低5、烤的時間短6、烤的時候蒸汽多。
★問題四十:太厚
1、糖油太少2、發酵不正确3、烤的時間長或爐溫不正确4、蒸汽不足。
★問題四十一:出現氣泡
1、液體太多2、發酵不正确3、整形不正确。
★問題四十二:味道平淡
1、鹽不适量。
★問題四十三:風味不足
1、原材料變質2、材料衛生環境太差3、發酵不足或過度。
文章,圖片,摘自于網絡編輯,如有侵權請留言!
曲奇的制作及其過程中的疑問解答
制作過程
配料
砂糖110g
杏仁粉55g
粘米粉20g
蛋白40g
做法
1.烤箱預熱至175℃。
2.将所有材料用木匙攪拌5分鐘或使用攪拌機慢速攪拌3分鐘。
3.在裱花袋內放入1厘米的圓形裱花嘴,然後将杏仁糊放進裱花袋中,再擠到烤盤上。
4.曲奇面放上一片杏仁,再撒上少許砂糖。
5.放到烤箱内烘烤3~15分鐘。
大師提示
1.一塊完美曲奇,表面要有少許爆裂兼酥脆,其中央仍柔軟。
2.粉糊加入粘米粉成分,可使曲奇表面出現爆裂,造型美觀又有粘米粉香味!
3.可用榛子粉代替杏仁粉轉換口味。
4.新鮮蛋白含水份較多,市面有盒裝冷凍蛋白或蛋白粉,可作取代品,其烘焙效果更佳。
疑問解答
1.Q:曲奇出現大裂紋,爐溫是否過高?
A:蛋白成份中的蛋白質,又稱卵白蛋白,對熱度頗敏感。當烤爐溫度過高,蛋白質的伸展和凝固活動迅速進行,其內存空氣因高溫受熱而急速膨脹,沒有出路讓蛋白質展開,最終隻能在薄弱位置爆破,造成裂紋。
2.Q:為何曲奇的體積細小又不松脆?
A:這種狀況的出現,可能與杏仁粗糙不細緻,及砂糖份量不足所引起。歸根到底,制造者沒有把杏仁粉過篩,令其質地變幼細兼沒有注入足夠空氣。其次是砂糖不足而拂起程度減低,加熱後脹發不起。
幹果曲奇的制作方法和疑問解答
制作過程
配料
牛油115g
砂糖115g
雞蛋40g
低筋面粉230g
發粉2g
加侖子(切碎)10g
蔓越橘幹果(切碎)10g
做法
1.預熱烤爐至190℃
2.低筋面粉和發粉一同過篩。
3.牛油與砂糖攪拌至奶白色。
4.把雞蛋分多次拌入。
5.拌入已過篩之面粉。
6.加入加侖子及蔓越橘幹果搓成面團,用膠袋盛裝放入雪櫃約30分鐘。
7.取出面團,用面棍壓薄約5毫米,利用不同大小之星形模具切出形狀,放于烤盤上。
8.轉放入已預熱的烤爐,烘烤約15~20分鐘。
大師提示
1.牛油要放室溫一段時間才容易與砂糖混和,可減少攪拌時間避免失去面團内的部份空氣。
疑問解答
Q-1:曲奇不夠完美,甚至出現變形,歪歪斜斜,犯了什麼錯呢?
A:曲奇的形态不正常,可能是過份攪拌牛油與砂糖,令牛油出現滲油或砂糖因攪拌過程産生熱能,令砂糖熔化變液體,導緻面團因水份多了而變得太軟,入爐後面團受熱繼續流瀉,不能保持形狀。
Q-2:可以将大小不一的曲奇放于同一個烤爐裡烘烤嗎?這樣會不會烤焦較小的曲奇呢?
A:說得對!較小的曲奇比大的曲奇快熱,所以要将不同面積的曲奇分開放在不同的烤盤裡,以免烤焦小曲奇。
Q-3:曲奇聖誕樹,用星形模具切割,樣子很美,但會出現許多切割銳利的角位,所以烘烤時,需要注意爐溫是否平均?
A:星型模具,角位比較多,不易完整切割,面團需要略硬,一壓到底,方可切出完美形狀,不會變形兼走樣。入爐後曲奇的角位容易上色,加上家庭式烤爐,爐溫不平均,需要不時察看曲奇狀況,手動移位,确保曲奇能上色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