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的分類
西式糕點簡稱西點,西點是從外國傳入我國的糕點的統稱。西點具有西方民族風格和特色,如德式、法式、英式、俄式等。西點源于歐美地區,傳到全世界後,因地域與民族的差異,其制作方法千變萬化。除面包外,蛋糕是西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種,混酥類、撻、派與清酥類糕點是主要的西式點心。此外,西點還包括幹點(曲奇、瓦片)、茶點、甜點、凍、布丁、巧克力制品等。
西點用料十分講究,不同的品種要求使用不同的原料、标準及比例,而且要求計量準确。面粉、雞蛋、乳品、油脂、糖、水果等,是西點的常用原料,不僅口味獨特,甜成酥松,帶有濃郁的奶油香或巧克力風味,而且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這些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因此西點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西點工藝性強,每做一種西點都要求按照特定的工藝精工細作,使每一個産品都成為一種藝術品。西點形态多姿,色彩絢麗,裝飾手法簡潔明快,能表達很多美好情感。西點不僅具有食用價值,還具有觀賞價值。
由于西點的脂肪、蛋白質含量較高,味道香甜而不膩口,且式樣美觀,因而近年來西點在我國的銷售量逐年上升。按照西點加工工藝和面團性質來區分,西點主要有以下幾類:
1.蛋糕類
制糊:将蛋液、糖、奶油放入攪拌機中,快速攪拌,使蛋糕糊膨脹。不同的蛋糕有不同的配方,可采用不同的攪拌方法。油、糖攪拌法:先将油與糖充分快速攪拌至起發,再加入面粉等料拌勻,油性蛋糕一般采取此法;蛋、糖攪拌法:将蛋液與糖快速攪拌起發,加入面粉等料攪拌均勻。此法還可分為全蛋攪拌法和分蛋攪拌法,前者是将蛋液(包括蛋清、蛋黃)與糖放入攪拌機快速攪拌,待體積增至3~4倍時加入過篩的面粉等原料,用慢速攪拌均勻;後者是将蛋清與蛋黃分别置于兩個攪拌桶内,将蛋清快速打發成蛋白膏,另攪打蛋黃後加入過篩的面粉,制成蛋黃糊,将1/3蛋白膏放入蛋黃糊中手工拌勻,再把剩餘的蛋白膏全部放入用手工拌勻。
成型:蛋糕糊裝入模具或倒入烤盤中刮平,烘焙成型。蛋糕糊入模前,需在模具或烤盤中刷油、墊紙或墊不粘布。
烘焙:烘焙的爐溫、時間與蛋糕糊的配料及制品大小、厚薄有關。一般烘焙油性蛋糕時,爐溫控制在170℃~190℃;蛋糕卷坯的烘焙溫度控制在200℃~220℃之間;清蛋糕控制在180℃~21O℃。用竹簽插入蛋糕中,拔出後不粘面糊即表示蛋糕已經成熟。
裝飾:烘焙後的蛋糕坯料,有的需要通過卷、疊、切、包等方法成型,再進行裝飾。蛋糕裝飾的主要材料有鮮奶油、奶油、水果、巧克力等。裝飾的方法可用塗抹、擠注、淋挂、點綴等。裝飾時要注意色彩搭配,清新美觀,給人以美的享受。
2.混酥類
調制面團:面粉過篩,與奶油、糖、泡打粉、鹽混合拌勻,将雞蛋逐次加入,調制成混酥面團,冷藏,靜置松弛備用。
成型:将面團擀制成厚薄一緻的面片,借助印模扣壓或刀具切制等方法制成所需的坯料。
置盤烘焙:整齊排列放置于烤盤或模具中,進爐烘烤。烘焙溫度可在180℃左右,并視不同品種掌握烘焙時間。需刷蛋液的制品,可在入爐前刷蛋液,以增加制品的花色與色澤。
裝飾:可用蛋液、奶油或鮮奶油、水果、巧克力、果仁、轉化糖等材料加工裝飾。
3.清酥類
調制面團:将面粉過篩,與奶油、鹽、雞蛋放入攪拌機慢速攪拌均勻,加水後用中速攪拌成面團,取出面團分割成塊,靜置松弛。
包油:将面團擀成四周薄、當中略厚、面積大于起酥油兩倍多的長方形面坯,将片狀起酥油包入面坯中(注意包好的面坯厚度要一緻),然後靜置。
擀疊:用擀槌從面坯中間向前後擀開,再把面坯的兩邊疊起來,疊成三層,進行第二次擀制、折疊,靜置後進行第三次擀制、折疊,再靜置後,按上述辦法第四次擀制、折疊。每次擀制之間,應靜置15分鐘,并注意厚薄均勻。制作不同的清酥類西點可折不同的層數和不同的次數,通常用乘式表示。乘式中前面的數字表示折疊的次數,後面的數字表示每次折疊的層數。如:2X3,表示共折疊2次,每次疊3層。
成型:對擀制折疊好的清酥坯料進行切割,根據不同品種,用卷、包、折、疊等方法成型。
烘焙:置盤後進爐烘焙,爐溫在200℃左右,烤至制品表面呈金黃色、底部呈淺褐色即為成熟。
裝飾:有些制品還需用糖粉、鮮奶油、水果等進行裝飾。
4.泡芙類
制糊:将水、奶油、鹽放入平底鍋中煮沸,待奶油完全溶化後,倒入過篩的面粉,用木勺快速攪拌直至燙熟。雞蛋分次加入燙熟的面團中攪拌均勻,調制鹹淡黃色的泡芙糊。
成型:将泡芙糊裝入袋中,按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裱花嘴,裱入刷有薄油的烤盤中,形狀可以是圓型、長條形等。
烘焙:放入220℃烤爐中,待泡芙膨脹後,爐溫下降至200℃,制品外部呈金黃色時即表示成熟。
裝飾:泡芙一般可用奶油或鮮奶油作餡心。将餡料注入泡芙内,或在泡芙的側面切開擠入餡料。泡芙表面可用糖粉、巧克力、轉化糖進行裝飾。
5.甜品類
泡軟吉利丁:吉利丁用涼水泡軟。
制吉利丁汁:将水、糖加熱煮沸,放入泡軟的吉利丁。也可加入奶油、雞蛋、咖啡、杏仁等,調制成各種口味的吉利丁汁。
入模:把吉利丁汁倒入各款模具中,倒入時可分次,也可加入各色水果丁。
冷凍:放入冰箱冷藏室使其凝固。
脫模:取出後用溫水浸一下,即可脫模。
裝飾:脫模後可用水果、鮮奶油等進行裝飾。
6.面包類
調制面團:将高筋面粉、砂糖、酵母、鹽、改良劑投入攪拌桶中用慢速拌勻,加入全蛋、水、牛油等原料慢速拌勻後轉為中速,攪拌至面筋擴展(約10分鐘),取出靜置15分鐘。
成型:将面團分成若幹劑子,包餡或不包餡制成想要的形狀,或是放在模具中,入發酵箱中發酵2~3小時。
烘焙:可以烘焙前在面包表面撒上香酥粒料,入180℃~200℃的烤爐中烤至面包膨脹、色澤金黃時即可出爐。
西點制作中常用專業名詞和術語
作成品名稱的名詞:
慕司——是英文MOUSSE的譯音,又譯成木司、莫司、毛士等。是将雞蛋、奶油分别打發充氣後,與其它調味品調合而成或将打發的奶油拌入餡料和明膠水制成的松軟形甜食。
泡芙——是英文PUFF的譯音,又譯成蔔乎,也稱空心餅、氣鼓等。是以水或牛奶加黃油煮沸後燙制面粉,再攪入雞蛋,通過擠糊、烘烤、填餡料等工藝而制成的一類點心。
曲奇——是英文COOKITS的譯音。是以黃油、面粉加糖等主料經攪拌、擠制、烘烤而成的一種酥松的餅幹。
布丁——是英文PUDDING的譯音。是以黃油、雞蛋、白糖、牛奶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通過蒸或烤制而成的一類柔軟的點心。
派——是英文PIE的譯音,又譯成排、批等。是一種油酥面餅,内含水果或餡料,常用原形模具做坯模。按口味分有甜鹹兩種,按外形分有單層皮派和雙層皮派。
撻——是英文TART的譯音,又譯成塔。是以油酥面團為坯料,借助模具,通過制坯、烘烤、裝飾等工藝而制成的内盛水果或餡料的一類較小型的點心,其形狀可因模具的變化而變化。
沙勿來——是英文SOUFFLE的譯音,又譯成蘇夫利、梳乎厘等。有冷食和熱食兩種。熱的以蛋白為主,冷的以蛋黃和奶油為主要原料,是一種充氣量大,口感松軟的點心。
巴非——是英文PARFAIR的譯音。它是一種以雞蛋和奶油為主要原料的冷凍甜食。
果凍——是用糖、水和啫喱粉,按一定的比例調制而成的冷凍甜食。
作半成品或原料的名詞:
啫喱——是英文JELATINE或JELLY的譯音,又譯成介力、吉力,也稱明膠或魚膠等。分植物型和動物型兩種,植物型是由天然海藻抽提膠複合而成的一種無色無味的食用膠粉;動物型的是由動物皮骨熬制成的有機化合物,呈無色或淡黃色的半透明顆粒、薄片或粉末狀。多用于鮮果點心的保鮮、裝飾及膠凍類的甜食制品。
黃醬子——又稱黃少司、黃醬、克司得、牛奶醬等。是用牛奶、蛋黃、澱粉、糖及少量的黃油制成的糊狀物體。它是西點中用途較廣泛的一種半制品,多用于做餡,如氣鼓餡等。
糖霜皮——又稱糖粉膏、攪糖粉等。使用糖粉加雞蛋清攪拌而成的質地潔白、細膩的制品。是制作白點心、立體大蛋糕和展品的主要原料,其制品具有形象逼真、堅硬結實,擺放時間長的特點。
黃油醬——又稱黃油膏、糖水黃油膏、布代根等。是黃油攪拌加入糖水而制成的半制品,多為奶油蛋糕等制品的配料。
蛋白糖——又稱蛋白膏、蛋白糖膏、燙蛋白等。是用沸騰的糖漿燙制打起的膨松蛋白而成的,此了潔白、細膩、可塑性好。例如制作裝飾用的假糖山。
馬司闆——是英文MARZIPAN的譯音,又稱杏仁膏、杏仁面、杏仁泥。是用杏仁、砂糖加适量的蘭姆酒或白蘭地制成的。它柔軟細膩、氣味香醇,是制作西點的高級原料,它可制餡、制皮,捏制花鳥魚蟲及植物、動物等裝飾品。
劄幹——是用明膠片、水和糖粉調制而成的制品。是制作大型點心模型、展品的主要原料。劄幹細膩、潔白、可塑性好,其制品不走形、不塌架,既可食用,又能欣賞。
風封——又稱翻砂糖。是以砂糖為主要原料,用适量水加少許醋精或檸檬酸熬制經反複搓疊而成的。它是挂糖皮點心的基礎配料。
專業術語:
化學起炮——是以化學膨松劑為原料,使制品體積膨大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化學膨松劑有碳酸氫铵、碳酸氫鈉和泡打粉。
生物起泡——是利用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使制品體積膨大的方法。
機械起泡∏利用機械的快速攪拌,使制品充氣而達到體積膨大的方法。
打發——是指蛋液或黃油經攪打體積增大的方法。
清打法——又稱分蛋法。是指蛋清與蛋黃分别抽打,待打發後,再合為一體的方法。
混打法——又稱全蛋法。是指蛋清、蛋黃與砂糖一起抽打起發的方法。
跑油——多指清酥面坯的制作,及面坯中的油脂從水面皮層溢出。
面粉的“熟化”——是指面粉在儲存期間,空氣中的氧氣自動氧化面粉中的色素,并使面粉中的還原形氫團——硫氫鍵轉化為雙硫鍵,從而使面粉色澤變白,物理性能得到改善的變化。
烘焙百分比——是以點心配方中面粉重量為100%,其它各種原料的百分比是相對等于面粉的多少而言的,這種百分比的總量超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