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的傳說

biang 美食天地 708

臘八粥的傳說-第1張圖片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曆的十二月也叫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為臘八節。
關于臘八節的多種由來和風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
臘八節由來傳說一
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内)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節由來傳說二
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将腿跌斷。老财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禦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臘八節由來傳說三

臘八粥的傳說-第2張圖片

傳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吓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而人們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