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氣寒冷,驅寒的方法雖然有很多,但是從食物上來下手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那麼幫助我們驅寒的食譜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按摩驅寒穴位
寒穴位指的是湧泉穴和勞宮穴。湧泉穴位于腳底心,是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平時可用手掌快速揉搓該穴,直到腳底心發熱為止,改善四肢的血液循環。勞宮穴則位于手掌心,可以一手握拳,揉搓另一手該穴位,直到手心微微發熱,然後兩手交替,這樣不但可改善手腳冰涼症狀,還可降低血壓。
二、充足睡眠養陽氣
中醫提到陽氣可以推動五髒六腑的運作,是人體溫暖的來源,陽氣不足時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充足睡眠可以補充陽氣的不足。充足睡眠及休息,身體才有足夠的體力去抵抗外來寒冷及壓力。尤其冬天宜早睡晚起,晚上10點睡,太陽出來之後再起床,一來可以避開清晨的嚴寒,也可以減少慢性病患者因溫差過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縮,導緻心髒病、中風發作的危險,盡量不要熬夜。
三、生姜水泡腳
從古至今,泡腳都是一種既省錢又有效的驅寒養生方式。這是因為足底有64個反射區,分别對應着人體的五髒六腑,正确泡腳可達到預定的養生效果。
在吃完晚飯半小時之後泡腳最為适宜;泡腳水高應達到小腿處,至少沒過腳踝;泡腳的時間以腳背泛紅、身體微微出汗為宜。加入塊狀生姜泡腳,還能治療感冒風濕、緩解手腳冰涼、改善睡眠、延緩衰老等。
四、溫熱食療進補
我國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進補也是常用的驅寒方法之一。肉類可選擇狗頭、羊肉、牛肉、鹿肉,它們的禦寒功效較佳,可加快代謝,增強内分泌功能,可配合生姜、辣椒等烹調。
很多人喜歡熬制含有中藥材的湯水進補,但需要提醒的是,各種中藥材的特别各不相同,熬制前應詳細了解中藥材的寒、熱、溫、涼等屬性,看看是否适合自己的體質。冬天喝什麼湯驅寒
1、羊肉大棗湯
材料:羊肉100克,大蔥30克,生姜15克,大棗5枚,食鹽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淨切片,和洗淨的大蔥,生姜,大棗一起放入鍋中,加适量清水,炖煮至羊肉熟爛後加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進補和防寒的雙重功效,冬天喝還可以益氣養血,健脾和胃,溫補心腎,強筋健體。
2、胡椒豬肚山藥湯
材料:豬肚一整隻,新鮮胡椒50克,去皮山藥200克。
做法:将豬肚洗淨,新鮮胡椒搗碎後放入豬肚内,擰緊豬肚口,放入砂鍋中,加清水煲1個半小時左右,待湯稠豬肚熟時,放入切好的山藥塊,将豬肚撈起切成絲,再放進湯内同炖20分鐘,加入食鹽調味。
功效:胡椒性溫,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豬肚養胃,有散寒止咳的作用,冬天有感冒,脾胃虛寒,手腳冰涼的症狀,可以喝胡椒豬肚湯來驅寒。
3、紅糖姜棗湯
材料:生姜1小塊,紅棗10克,紅糖20克。
做法:将紅棗洗淨,去核,生姜洗淨切片,和兩大碗冷水一起放入鍋中,開大火煮沸,再開小火煮10分鐘,放入約20克紅糖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生姜和紅棗都用溫中散寒,補血氣的功效,和紅糖一起熬湯飲用,能促進血管擴張,使全身充滿溫熱感,冬天可以很好的驅寒治感冒,尤其适合寒性體質人群,和經期女性飲用。
4、懷杞狗肉湯
材料:狗肉450克,懷山藥,枸杞子各60克,料酒,蔥段,姜片,食鹽,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将懷山藥,枸杞洗淨,狗肉洗淨,切小塊,用沸水汆透,将油鍋燒肉,倒入狗肉,蔥段,姜片煸炒,烹料酒,出鍋,再将狗肉放入炒鍋中,加懷山藥,枸杞子,食鹽,用小火炖至狗肉軟爛,加味精,胡椒粉調味即可。
功效:冬天吃些狗肉湯,可以增強人體抗寒能力,還能起到補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