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比較幹燥,因此飲食上面要多吃一下滋陰潤燥的食物。那麼秋季養生飲食要注意哪些呢?适合秋季養生吃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
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鲢魚頭湯,鳝魚湯、赤豆鲫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緻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秋季适合吃的五種魚
1、帶魚
帶魚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殺蟲、補五髒的功效。對于前沿性肝炎、慢性肝炎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帶魚本身腥氣較重,所以烹調的時候宜用紅燒,糖醋的方式。
我國古今醫學及水産藥用書籍記載,帶魚有養肝、祛風、止血等功能,對治療出血、瘡、癰腫等疾有良效。帶魚鱗是制造解熱息痛片和抗腫瘤的藥物原料。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顯著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适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赢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不過患有瘡、疥的人還是少食為宜。
2、墨魚
墨魚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養血、明目、通經、安胎、利産、止血、催乳等功效。
按照中醫理論,烏賊味鹹、性平,入肝、腎經;具有養血、通經、催乳、補脾、益腎、滋陰、調經、止帶之功效;用于治療婦女經血不調、水腫、濕痹、痔瘡、腳氣等症。墨魚肉、脊骨均可入藥。李時珍稱墨魚為“血分藥”,是治療婦女貧血、血虛經閉的良藥。
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應慎食;患有濕疹、荨麻疹、痛風、腎髒病、糖尿病、易過敏者等疾病的人忌食。
3、鯉魚
鯉魚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效。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佳,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并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每100g肉中含蛋白質17.6g、脂肪4.1g、鈣50mg、磷204mg及多種維生素。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
4、鲢魚
鲢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滋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鲢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幹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肴。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皮膚病、内熱、荨麻疹、癬病者應忌食。
5、草魚
草魚是非常普遍常見的魚類,大家的餐桌上很容易見到。草魚雖然普通,但是其卻有暖胃、平肝祛風的功效,溫中補虛的養生食品。秋季飲食中,不妨多點買點草魚吃,屬于便宜有益的食物。
草魚與豆腐同食,具有補中調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對心肌及兒童骨骼生長有特殊作用,可作為冠心病、血脂較高、小兒發育不良、水腫、肺結核、産後乳少等患者的食療菜肴。草魚與油條、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适合老年人溫補健身。另外,草魚的魚膽有毒,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