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後,氣溫明顯升高,人體的消耗也随着氣溫的上升逐漸加大,脾虛會讓你臉色暗黃、皮膚松弛,受涼就腹瀉,那麼,有什麼食物能健脾呢?
一、老鴨筍湯
材料:老鴨1隻(約750克),筍尖150克,枸杞少許。
做法:
1、将老鴨洗淨,去除鴨頭、鴨尾及肥油,切塊用清水漂20分鐘,将水瀝幹。
2、筍用水泡軟後洗淨,掐頭去尾,取中段切絲。
3、将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清水1500-2000毫升,大火煲滾,轉小火慢煲4小時左右,起鍋加鹽調味。
功效:春季天氣幹燥,容易虛火上升,此湯可滋陰補腎、強身健體、清理腸胃。湯品性寒,特别适合體内有熱、上火的人飲用,可起到助消化和緩解便秘等作用。
二、牛肚薏米湯
材料:牛肚250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鹽适量。
做法:
1、先将牛肚用沸水洗過,然後用刀刮去黑膜,洗淨備用;用清水将薏米、扁豆洗淨,備用。
2、湯鍋加入清水,并将牛肚放入,待煮沸後用小火炖至牛肚軟。
3、加入薏米和扁豆,再煮半小時。
4、将牛肚撈出切成條,再放回湯鍋中,以适量鹽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牛肚健脾益胃,理虛補損;薏米有健脾祛濕,排膿舒筋等功效。兩者合而煮成湯,性質平和,不寒不燥,具有健脾祛濕之功效。三、苋菜豆腐魚頭湯
材料:苋菜600克、豆腐2塊、大魚頭1個(約600克)、姜絲适量。
做法:
1、各物分别洗淨,苋菜切段;豆腐切塊。
2、魚頭去鰓,起油镬爆香姜,煎至微黃時濺入少許熱水。
3、在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後,下各物滾沸後改文火煲約45分鐘,下鹽便可。
功效:中醫還認為苋菜能清熱、解毒、潤腸。配以豆腐滾魚頭,有健中補虛、祛除頭風、清熱通便的功效,是春日有益的家庭靓湯,且男女老少皆宜,又價廉物美、烹制簡單。
四、淮山薏米生魚湯
材料:生魚1條、淮山15克、薏米15克、陳皮一小塊、瘦肉100克、姜3片。
做法:
1、洗淨宰好的生魚,斬成幾段。
2、淮山和薏米洗淨,陳皮用清水泡軟,刮去白瓤。
3、拍裂一小塊姜,熱鍋,用姜塊在鍋上擦一遍,放兩湯匙油,待油六成熱下魚,煎至微黃。
4、煮沸瓦煲裡的清水,放入煎好的生魚和其它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品嘗。
功效:健脾去濕,養陰補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