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開始注重養生了,尤其的對于身體的健康更是上心。肝髒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肝髒受損會引起很多健康問題。我們應該要注意保護肝髒,平時多吃一些補肝護肝的食物,對肝髒也有好處。
1、紅棗
紅棗性味甘平,有補氣益血之功效,是補氣養血的聖品,尤其适合女性。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是一種藥效緩和的強壯劑,有保護肝髒,增強體力的作用,也能提高體内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
2、豬血
豬血有解毒的作用,鴨血性平,營養豐富維持肝髒機能,肝主藏血,以血補血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廣東人喜歡用韭菜煮豬血,豬血含鐵豐富,而且有機鐵易為人體吸收,兩者配合食用,補血效果很好。
3、苋菜
苋菜性味甘涼,長于清利濕熱,對于濕熱所緻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緻的目赤目痛、咽喉紅腫不利等,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苋菜并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肉痙攣(抽筋)。這是因為它所含豐富的鐵,可經合成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有攜帶氧氣的功能。它含有豐富的鐵、鈣和維生素K,可以促進凝血、造血等功能。
4、菠菜
春季是養肝的好時節,應适當食用菠菜養肝。菠菜性甘涼。中醫認為,其有補血止血、利五髒、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肝氣不舒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由于含草酸較多,菠菜的制作過程很講究,做菜時要先用開水燙軟,撈出再炒,否則會有礙鈣和鐵的吸收。
5、雞肝
雞肝性味甘溫,有補肝、補腎、安胎、止血的作用。特别是用來補肝髒較其他動物肝髒作用更強,且可暖胃。取新鮮雞肝3具,大米100克,同煮成稀粥食用。可治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幹澀或流淚。
6、豬肝
豬肝味甘、苦,性溫,歸肝經,有護肝、明目、養血的功效,用于血虛萎黃、夜盲、目赤、浮腫、腳氣等症。豬肝含有豐富的鐵、磷,它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豬肝中富含蛋白質、卵磷脂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兒童的智力發育和身體發育。豬肝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索A,常吃豬肝,可逐漸消除眼科病症。
7、枸杞
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氣可充、血可補、陽可升、陰可漲、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腎可養、火可降、風濕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養肝補腎、明目安神。對于老年人,枸杞子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來泡水、煲湯或每天吃十幾粒。
8、百合
人體的運行就像一部機器,在特定的溫度、濕度下才能正常工作。百合具有退濕熱的作用,可以調節肝髒外部環境,讓肝髒工作更有效率,達到預防肝病的目的。百合可以直接泡水喝。除了退濕熱,百合最“拿手”的本領就是潤肺止咳了,碾成粉沖泡、洗淨搗汁、外塗等用法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9、烏雞
《本草綱目》認為烏骨雞有補虛勞羸弱,制消渴,益産婦,治婦人崩中帶下及一些虛損諸病的功用。烏雞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清熱、補肝益腎、健脾止瀉等作用。食用烏雞,可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松、佝偻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症等有明顯功效。
10、三筍
三筍,即竹筍、莴筍和蘆筍。竹筍食療可達到通便作用,腸道中的大腸杆菌能把竹筍纖維素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還能與腸道中膽固醇代謝産物膽酸合成不能被吸收的複合廢棄物排出體外。
莴筍葉含豐富的鈣、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而莴筍素可促進胃液、消化酶及膽汁分泌,有助于乙肝、丙肝病毒攜帶者以及慢性肝病患者增進食欲。蘆筍含有的核酸、葉酸、谷胱甘肽、膽堿、精氨酸、甘露聚糖、肽酶蘆丁等均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蘆筍還可作為肝癌患者進行食療的營養品,可減輕疲勞、增進食欲。
11、葡萄
葡萄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不但具有益肝陰、利小便、舒筋活血、暖胃健脾、補氣血、強筋骨、除煩解渴的功效;而且所含的多酚類物質是的自由基清除劑,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地調整肝髒細胞的功能,抵禦或減少自由基對它們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