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清明上河圖密碼》研讨會在京成功召開,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旨在為同類題材作品提供創作思路和經驗。
《清明上河圖密碼》從張擇端傳世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汴河虹橋講起,講述了北宋年間趙不尤(張頌文 飾)一家人屢破奇案,守護都城東京城(今河南開封)百姓平安的傳奇故事。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電視劇項目部負責人安甯表示,《清明上河圖密碼》是一部兼具文化底蘊與時代精神的匠心之作。"曆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曆史",這部劇正是順應了古今貫通的創作思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精神内涵,在現實生活中汲取養分,以小人物的命運流轉去反映宏大的曆史脈絡。
本劇監制、總編劇汪啟楠分享創作心得,團隊在制作上不斷挖掘藝術呈現的諸多可能性,試圖展現給觀衆一個存在曆史書上但又真實呈現在眼前的北宋。"劇組花了9個月盡力還原場景的風貌,每棵樹、每座房、拱橋、汴河都是按照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畫進行複刻。"
本劇導演、編劇楊帆表示,"讓《清明上河圖》動起來,系統完整地呈現北宋面貌"是這部劇肩負的曆史使命。原畫上的每一個人,團隊都做了故事化延伸,"橋上橋下幾百人,我們都根據各自的身份和職業做了設計,每個人都是有來由、有動線、有台詞、有動作的。"
演員夏夢在《清明上河圖》中飾演仵作趙瓣兒,她形容趙瓣兒的性格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膽大并且富有正義感。夏夢認為,"家文化"貫穿全劇始末,即使瓣兒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謎,也依然堅守着"守小家、護大家"的責任擔當。
演員郝富申在《清明上河圖》中飾演宋齊愈,他解讀自己飾演的角色,雖然出身卑微受盡世道不公,但始終沒有放棄讀書,一心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郝富申坦言,劇中的一句台詞,也始終鼓舞着自己,"一己之力雖然綿薄,但亦是改變這世道的一股力量"。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坦言,《清明上河圖》讓他看到古裝影視劇在"脫虛向實",不把古裝作為一種過度的包裝,而通過古裝展現古代、曆史、文化。除此之外,他也在這部劇中感受到中國人骨子裡的溫良,角色即使陷入困境,也始終保持人性善良。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明大學教授尹鴻說,"看開場就非常震撼,看到了北宋的繁華和煙火氣,激活了曆史場景,讓《清明上河圖》活生生的呈現在眼前。"另外,尹鴻直言,體現"人民性"的文化就是優秀的傳統文化,這部劇就發掘并傳達了"以人為本"的部分。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洪濤認為,"對國風國潮還原得特别好";北京大學融媒體音頻辦主任呂帆評價,"有野心、有匠心、值得産業關注!感情戲份堪稱古裝版《再見愛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贊賞,"《清明上河圖密碼》是電視劇思維和文史思維的強強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