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宋朝哪個在前(唐朝和宋朝誰更早)

biang 中華百科 815

本文目錄

  1. 唐朝在前還是宋朝在前
  2. 唐朝和宋朝哪個朝代更繁榮
  3. 唐朝和宋朝哪個在前面
  4. 曆史上是宋朝在唐朝前面還是唐朝在宋朝前面
  5. 宋朝在唐朝前面嗎宋朝是因為什麼結束的

唐朝在前還是宋朝在前

唐朝在前,宋朝在後。

中國朝代順序如下: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夏以前原始社會為傳說時代。

為了方便記憶,可以編成順口溜: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楚吳

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唐朝和宋朝哪個朝代更繁榮

一、經濟方面

從經濟角度來看,宋朝的農業生産、手工業和商業貿易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宋朝的農業生産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推廣了占城稻,增加了糧食産量。手工業方面,宋朝的瓷器、絲綢、棉布等産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商業貿易上,宋朝的市場經濟更加繁榮,出現了許多大都市,如東京(今開封)、杭州等,海外貿易也非常發達。

二、文化方面

在文化方面,宋朝同樣有着輝煌的成就。宋朝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如沈括、蘇轼等。文學上,宋詞達到了鼎盛,蘇轼、辛棄疾、李清照等詞人的作品至今仍廣為傳頌。此外,宋朝的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也都有很高的成就。

三、人文方面

人文方面,宋朝重視文化教育,科舉制度更加完善,錄取名額大幅增加,使得更多的平民有機會接受教育和提升自身素質。同時,宋朝的宗教文化也相當寬容,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各式宗教在宋朝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從經濟、文化、科技、人文等多個方面來看,宋朝相較于唐朝,的确展現出了更為繁榮的景象。

唐朝和宋朝哪個在前面

唐朝在宋朝之前。唐朝之後是五代,五代之後是宋朝。

一、唐朝(618年—907年)

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國公李淵于晉陽起兵,次年于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複唐朝國号。

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緻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

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二、宋朝(960年—1279年)

中國曆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曆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将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并剝奪武将兵權。

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緻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康王趙構于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争,1276年元朝攻占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擴展資料:

兩朝疆域範圍:

一、唐朝:

1、疆域

唐朝版圖最大時期為唐高宗龍朔年間,當時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羅伏州(今屬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屬俄羅斯)、西及安息州(今屬烏茲别克斯坦)、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國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裡,又一說1076萬平方公裡。

武周時期漠北陷落于後突厥,安史之亂後西域被吐蕃攻占,到晚唐時縮水至漢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區。

唐朝的疆域在極盛時期版圖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順化一帶,西達中亞鹹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

唐朝國境内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鐵勒、室韋、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以及大量隸屬于六大都護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

但安史之亂後數十年間,由于大量河隴邊兵參與平亂導緻邊防空虛,吐蕃趁勢進逼,并占領河隴及湟水地區,而河套地區則仍由天德軍與振武軍管轄。

晚唐大中至鹹通年間沙州人張議潮起兵收複河隴地區,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趁吐蕃内亂,于鹹通七年擊潰吐蕃,使其分裂為一百多個部落。

2、行政區劃

唐代開創了中國行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内、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不過這些道沒實際權力,唐代城市等級主要是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府以下為州、縣。

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

開元年間又将山南、江南各分東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

道設州、府,州、府下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二、宋朝

1、疆域

政和元年宋因五代之舊,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區統一。宋與遼的疆界長期穩定在雁門山-大茂山-白溝一線。

由于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屏障,朝廷隻能在邊界上廣植柳樹。在與西夏的作戰方面,宋神宗力圖開擴疆土,取得了綏、熙、河、洮、岷、蘭等州。

哲宗時又進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遊與貴德一帶的土地。崇甯三年(1104年)收複失地,置隴右都護府。建炎南渡之後,宋朝領土僅限于秦嶺淮河以南、岷山以東地區。

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懷德軍又被西夏所取。宋朝也在與大理交界處設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紹興八年(1138年)金朝領三省事宗磐等人将河南、陝西之地歸還宋朝。

紹興十一年(1141年)《紹興和議》後,以淮水—大散關為宋金國界,南宋割唐、鄧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

2、行政區劃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五路。

鹹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西二路。

熙甯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将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崇甯五年(1106年)又将開封府升為京畿路。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結果後來并未設置。

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重慶府、夔州、潼川府、京西南、成都府、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

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重内輕外,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緻地方防務貧弱,也讓終宋一代外患不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唐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宋朝

曆史上是宋朝在唐朝前面還是唐朝在宋朝前面

曆史上是唐朝在宋朝前面,唐朝是前朝,而宋朝是後面的朝代,中間還間隔着五代軍閥混戰。從時間上看唐朝建立時間是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而宋朝是公元960年到公元1279年。

隋朝末年,當隋炀帝四處攘亂之際,駐守太原的唐國公李淵率大軍進軍關中,并于公元618年稱帝建立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到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驿發動兵變,順利的建立了大宋王朝,建都汴梁,中間曾南渡建立南宋王朝,直到公元1279年,元朝忽必烈滅亡大宋王朝。

擴展資料:

唐朝時的疆域非常廣闊,後世能與之相提并論的隻有元帝國和清帝國。這一時期也是中國多民族國家發展壯大的關鍵曆史時期。

唐朝曆時較久,前期統一,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邊各族增強了向心力,于是國内各民族間的接觸和交往空前發展,民族關系進一步密切。

宋朝是中國曆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複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曆史上也相對較少。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唐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宋朝

宋朝在唐朝前面嗎宋朝是因為什麼結束的

宋朝在唐朝前面嗎

宋朝在唐朝後面的。五代最後一個政權後周出了一代雄主周世宗柴榮,政治内政,厲兵秣馬,南征北戰無往不利,可惜早死,年僅39歲。柴榮死後,其子年幼,後周兵權掌握在将領趙匡胤的手中,在手下的簇擁下,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穿上黃袍,篡奪後周皇位,改國号為“宋”,至此北宋建立。

宋朝是因為什麼結束的

1、統治者的無能,大量的戰役和賦稅,加重人民的負擔,社會矛盾激化,導緻農民起義不斷爆發,損耗了國力;

2、貪官污吏當道,宋仁宗時期宋朝經濟、文化發展達到最高水平,此後連年下滑,在奸臣貪官把權自重下,宋朝逐漸走向衰落;

3、過重的徭役賦稅,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稅收名目最多的朝代之一;

4、軍隊建設缺陷,由于重文輕武的指導思想,武将士兵沒有明确的軍功獎勵,士兵武将沒有升遷的希望,軍隊地位下降;

5、高度中央集權制,高度集中的中央統一控制軍權導緻較多問題不能靈活變通,下達命令變得遲鈍,軍隊的戰鬥力也變得很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