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仲是什麼意思(佩戴玉翁仲是什麼意思)

biang 中華百科 852

本文目錄

  1. 翁仲的意思是什麼
  2. 玉翁仲什麼意思
  3. 翁是什麼意思
  4. 乾隆寫的"墓前石人曰仲翁"是什麼意思
  5. 漢代玉翁仲是什麼意思

翁仲的意思是什麼

翁仲一般指石像生。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又稱“翁仲”。是皇權儀衛的縮影。這種做法開始于秦漢時期,此後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隻是數量和取象不盡相同。

石像生作為王公大臣陵墓前的儀衛性雕刻,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特有的一種表現形式。及至明代,朱元璋通過數十年的鞍馬征戰,在南京建立了明王朝,石像生作為皇權的象征,成為此時陵寝制度中的主流形态,石像生藝術也因此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産生了衆多優秀的石雕作品。

其中湯和墓石像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追求,反映了明初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生活,作為涓涓細流彙入到中國雕刻藝術的長河之中。由于地域因素的制約,對湯和墓石像生的研究并不多,僅有的數篇文章對湯和墓石像生的種類、數量加以記錄,鮮有對其藝術風格進行深入的探讨。

作用

石像生也是皇權儀衛的縮影。明時,凡是舉行大典的時候,除文武百官及軍事儀仗排列兩側,還将人工馴養的獅子、大象等動物裝在籠裡,放在禦道兩旁,以壯皇威。皇帝死後,需要相同的排場,所以就在陵前設置了石像生。

泰陵因風水地形關系,原設計中沒有設立石像生一項。後來因為與典制不合,采取了向南展拓大紅門和北向移建龍鳳門等措施,才在大碑樓與龍鳳門之間安設了石像生,分列神道兩旁。它們是石獅、石象、石馬、石雕文臣與武将各一對。

石像生作為陵寝建築這一大規模的紀念性建築組群的一部分。其配置并無定制。修建泰陵時,因為風水的原因而未設置。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孝心,不顧大臣的反對,強行建置了五對石像生其間引起了他與臣工抵牾的波折。

玉翁仲什麼意思

玉翁仲乃寓意是驅邪祛魔的佩飾。

玉翁仲乃文物來曆:

關于“翁仲”其人其事及作此像的用意,至明代才比較清楚。翁仲原名阮翁仲。《明一統志》載稱:翁仲姓阮,秦時安南人,身長一丈三尺,氣質端勇,異于常人。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将。翁仲死後,鑄銅為其像。通過這段記載,我們知道翁仲是秦代一個威嚴勇猛的大将軍。

翁仲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傳說力大無窮武力過人,秦始皇令阮翁仲兵守臨洮,威震匈奴。阮翁仲死後,高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于鹹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鹹陽朝拜,遠遠看到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源。

擴展資料:

玉翁文物用途

後人就把翁仲鑄成銅人或者雕刻成石人,立于宮阙廟和陵墓前用以辟邪。漸漸地,石人開始佩戴的玉翁仲來辟邪,玉翁仲與司南佩、剛卯在漢代及其流行,同被稱為辟邪三寶。但是玉本為石,聚集天地靈氣而生成玉,經過匠人精心雕琢為飾。而為主人擋過災的玉器,往往會因為靈氣耗盡而有裂痕甚至破碎。玉是有靈性的,但反之就也有邪性,碎玉很容易招惹些不好的東西。若玉翁仲破碎或裂開反而會給人帶來災禍。

文物信息

名稱:玉翁仲

文物年代:東漢

尺寸:寬1cm高4.3cm

說明:玉料深青色,局部有花白色沁斑,體扁長,為半圓雕。兩翁仲形象相同,造型簡單,頭頂有長發髻,臉長,以陰刻線飾雙目和口;腰間以兩道粗橫弦紋,表示拱手;着長袍,直立正視。其中一件的上身還纏有交叉的細金絲。翁仲腰間有穿孔,是貴族或學士佩戴在身上以表示身份地位的。采用的是漢八刀的技術,隻用兩刀就把服飾的衣襟非常逼真地表現出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玉翁仲

翁是什麼意思

翁的意思:基本字義是老頭兒。

一、翁的拼音:wēng

二、翁的釋義:

1.老頭兒。

2.父親。

3.丈夫的父親。

4.妻子的父親。

5.姓。

6.鳥頸毛。

三、翁的部首:羽

四、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五、造字法:形聲。

六、相關詞組:

漁翁、富翁、老翁、翁仲、蔑翁

擴展資料

一、漢字筆順:撇、捺、撇折、點、橫折鈎、點、提、橫折鈎、點、提

二、詞組釋義:

1、翁母[ wēng mǔ ]

猶翁姑。

2、皓翁[ hào wēng ]

雷神的别名。

3、老翁[ lǎo wēng ]

老年男子。

4、曾翁[ zēng wēng ]

稱他人的曾祖父。

5、星翁[ xīng wēng ]

占測星象的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翁

乾隆寫的"墓前石人曰仲翁"是什麼意思

據說乾隆皇帝有一次帶着一群翰林學士郊遊路過一古墓時,他指着墓前高大的石人問是什麼,一翰林回答說:“這石人名叫仲翁。”乾隆随後即寫下“打油詩”一首:“翁仲爾今稱仲翁,必是窗前少夫功;你今不得作林翰,罰到江南作判通。”乾隆故意把四句詩中每句最後兩個字都颠倒過來,以諷刺把“翁仲”錯為“仲翁”的翰林。

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約在秦漢時代就被漢人引入關内,當作宮殿的裝飾物。初為銅制,号曰“金人”、“銅人”、“金狄”、“長狄”、“遐狄”,但後來卻專指陵墓前面及神道兩側的文武官員石像,成為中國兩千年來上層社會墓葬及祭祀活動重要的代表物件。除了人像外,還包括動物及瑞獸造型的石像,置于鹹陽宮司馬門。

漢代玉翁仲是什麼意思

玉翁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神祇,主要被認為是山神或者林神。在漢代,人們通常會使用玉翁仲的形象來代替自然界的神仙。玉翁仲是一個仁慈、善良的神靈,不僅能夠保護人們,還會派遣其他的妖怪去幫助民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因此,玉翁仲在漢代被人們所尊重和崇拜。

漢代的人們認為,玉翁仲是一個能夠保佑人們的神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經常祭拜玉翁仲。當地城隍廟也會有玉翁仲的神像,供人們前來祈福。除此之外,在玉翁仲的傳說中,還有許多特别的儀式和節日,例如“翁仲節”等,目的就是為了向玉翁仲祈福和感謝。

現代人們已經逐漸淡忘了對玉翁仲的崇拜,但是,玉翁仲在中國文化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例如,在諸多的小說、影視作品中,人們仍然會将玉翁仲的形象深深地融入到其中。另外,在一些傳統節日和民俗活動中,也經常會見到玉翁仲的身影。無論如何,玉翁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承載着人們對自然神靈的敬畏之情和對生命力量的崇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