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魏碑入門最好的字帖
魏碑入門最好的字帖是張猛龍碑。
張猛龍碑:
魏碑入門最好的字帖是《張猛龍碑》。《張猛龍碑》是北魏正光三年(522)所寫,碑文記載了張猛龍興辦教育的事迹。書法為正宗北碑書體,運筆剛健,保留了《始平公》的舊貌。此碑被譽為“魏碑第一”,用筆絕妙,結構變化多姿,方整森嚴又剛健婀娜,具有龍威虎震之勢。
同時又以其俊利剛健的風格,開唐歐陽詢、虞世南一派書法之先導,成為北朝碑刻書法中的極品。學習《張猛龍碑》,最主要就是學其筆法和字法,并由此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
具體介紹:
此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碑上無撰書人姓名。書體為楷書。現藏于山東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之内。碑高280厘米,寬123厘米,其中碑身高153厘米,寬87厘米,碑額高44厘米,寬40厘米。
碑額三行12字。碑陽26行,滿行46字,末四行為題名年月,主要贊頌魯郡太守張猛龍興辦學校等功績德行;碑陰12列題名,每列2行至22行不等,共156行,記立碑關系諸人的官名姓氏等。《張猛龍碑》的書法藝術風格,即險絕竣逸,又渾穆雍容;既奇趣靈動,又古樸典雅。
通于齊整中求莊和,莊和中求變化,自然流暢,逸氣橫生。該碑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譽的作品,為精嚴雅正書風的代表。此碑為郡邑吏民頌揚魯郡太守張猛龍的德行而建。
張猛龍史書無記載,不知其詳,但據碑刻所記,他是一個興辦學校的人。朱彜尊在《曝書亭集》中說:“《魏魯郡太守張猛龍碑》,建自正光三年,其得列孔林者,以當時有興起學校之功也。”
魏碑哪些帖好
《鄭文公碑》
這件摩崖是北魏書法家鄭道昭的作品,曆來為書家所重。清朝學者葉昌熾認為:“其筆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龍蛇,而遊刃于虛,全以神運。唐初歐虞褚薛諸家,皆在籠罩之内,不獨北朝第一,自有真書以來,一人而已。”
《張猛龍碑》
這件石碑也是備受書法家們的推崇。清朝學者楊守敬評論說:“書法潇灑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認為這件魏碑作品的成就高于唐朝人。明朝金石考據學者趙函則指出:“正書虬健,已開歐、虞之門戶。”認為唐朝書法家歐陽詢和虞世南都深受此碑影響。
龍門二十品和龍門四品
“龍門二十品”是指在龍門石窟中發現的北魏時期二十方造像記,這些作品被認為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清朝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首先提出了龍門二十品的篇目:
《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
《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
《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題記》
《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
《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像題記》
《一弗為亡夫張元祖造像題記》
《北海王元祥造像題記》
《司馬解伯達造像題記》
《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題記》
《雲陽伯鄭長酞為亡父母等造像題記》
《高樹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題記》
《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題記》
《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賀蘭汗造像題記》
《馬振拜等卅四人為皇帝造像題記》
《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題記》
《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題記》
《安定王元燮為亡祖等造像題記》
《齊郡王元佑造像題記》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題記》
《比丘道匠造像題記》
龍門石窟造像記數量多達數千方,其中最傑出的作品流傳還有“四品”、“十品”、“二十四”、“三十品”等說法。例如上面列表的前四方造像記《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題記》和《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也合稱“龍門四品”。
魏碑入門最好的字帖是什麼
一、魏碑第一:《張猛龍碑》
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碑石在山東曲阜孔廟,無書寫者姓名。碑文記載了張猛龍興辦教育的事迹。書法為正宗北碑書體,運筆剛健,保留了《始平公》的舊貌。但也并非筆筆都方,而是方圓變化多端,比《始平公》更精美細膩。
字體略長,結體端麗,已經是比較标準的楷書,有的筆畫中甚至還有行書味道。康有為評其:“結構精絕,變化無端”“為正體變态之宗”,意思是開創了初唐楷書法則的先河。此碑也被譽為“魏碑第一”。
二、靈動秀美:《張黑女墓志》
原名《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志》。墓主人張玄,字黑女(讀音hè rǔ),因避清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烨名諱,所以稱《張黑女墓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楷書20行,每行20字,共367字。有人說,縱觀各種魏碑名貼,欹側的多、平正的少;粗犷的多、細膩的少;鋒芒畢露的多,含蓄蘊藉的少。
正因為如此,此墓志格外引人注目。雖屬正書,行筆卻不像唐楷死闆缺少變化。筆法中鋒與側鋒兼用,剛柔相濟。結構扁方疏朗,多參隸意。總體風格有近似唐楷的成熟、魏碑的多變,也有隸書的高古氣息,是魏墓志的代表作。
分上、下兩碑,記述了鄭道昭父親鄭羲的生平事迹。上碑處于從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有篆書的筆法,隸書的體勢,行書的縱逸風姿,楷書的端莊,可謂集衆體之長。下碑結體寬博宕逸,用筆方圓兼備,雄渾莊重、雍容大雅。康有為尤其推重此碑,稱它北魏“圓筆之宗”。
四、《爨龍顔碑》
同《爨寶子碑》合稱“二爨”。筆畫沉毅雄拔,結體茂密、跌宕恣肆,變化極為豐富。風格含韻于樸,寓巧于拙,在衆多碑刻中不失獨特面貌。也有人将它與《嵩高靈廟碑》相比,認為“魏晉以還,此兩碑為書家之鼻祖”。
五、《蘇孝慈墓志》
又稱《蘇慈墓志》《蘇使君墓志》,刻于隋仁壽三年(603),原石現存蒲城縣博物館。風格和歐體相近,結字謹嚴,章法整齊,結體平正,字體小,兼有南帖之綿麗和北碑之峻整,是唐代歐陽詢一派楷法的先驅。由于出土較晚,字迹清晰完好,是學習魏碑的最佳範本。
書體隸正相雜,是尚未成熟的楷書,與《張遷碑》一脈相承。結體自由,用筆無拘無束,有拙樸意趣。
七、用筆高古:《華嶽廟碑》
書體屬于隸書,蠶頭雁尾随處可見,結字大緻遵循漢隸結字對稱均衡的原則。還有就是在用筆方面,裝飾意味十分濃厚,波挑誇張而筆畫斬釘截鐵;另外篆、隸、楷各體夾雜,代表了此時期北朝碑版書法的新面貌。
八、厚重樸茂:《太覺造像》
具有典型的北魏碑刻風格,粗細有緻,雄豪意氣,铿锵有聲,姿态矯健,厚重當數第一。
據說多練習可以強身健體呢。
九、端莊隽美:《元懷墓志》
用筆秀勁圓潤,結構寬博端莊,布局疏朗,文字端莊而靈動,為楷書之典則。
十、飽滿雄強:《始平公》
龍門二十品中尤為珍貴的一品。方筆斬截,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一反南朝靡弱的書風,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擴展資料
書迹分析
《王銀堂畫像題名》(406)楷書,《折沖将軍薪興令造寺碑》(436)楷書,新疆吐魯番出土,《皇帝東巡之碑》并碑額(437)碑文隸書,陽文篆額“皇帝東巡之碑”,民國年間河北易縣出土,《大代華嶽廟碑》(439)隸書,碑原在陝西華陰縣華山,《王神虎造像記》(440)楷書,《朱雄造像記》(440)楷書,《合邑又道繼等造像記》(440)楷書。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魏碑體
魏碑哪個帖好
推薦魏碑《張黑女墓志》帖。
魏碑是著名的楷書字體之一,其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技藝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在衆多的魏碑帖中,《張黑女墓志》是其中的佼佼者。
《張黑女墓志》是魏碑中的精品,其字迹清晰,結構嚴謹。此帖中的字形規範,筆畫剛勁有力,展現出魏碑的雄渾之美。同時,該帖的刻工精細,保留了魏碑的原汁原味,對于學習魏碑字體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張黑女墓志》帖中的字體體現了魏碑的獨特風格,如筆畫橫平豎直、結構穩重等。此外,該帖中的字體布局合理,字迹之間的呼應關系處理得當,使得整個作品氣韻生動。因此,學習魏碑書法,《張黑女墓志》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總的來說,《張黑女墓志》是魏碑中的佳作,對于學習書法的人來說,臨習此帖有助于深入理解魏碑書法的精髓。當然,每個人的學習需求和審美不同,建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适合自己的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