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是哪個朝代的(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哪個朝代的)

biang 中華百科 904

本文目錄

  1. 西廂記說的哪個朝代的什麼故事,作者屬于哪個朝代
  2. 西廂記是哪個朝代
  3. 西廂記是哪個朝代的 西廂記介紹
  4. 《西廂記》是哪個朝代的主要内容是什麼
  5. 西廂記是什麼朝代的

西廂記說的哪個朝代的什麼故事,作者屬于哪個朝代

西廂記說的是唐朝時期的故事,作者是王實甫,屬于元朝。

《崔莺莺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全劇叙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恒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

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崔莺莺待月西廂記》故事雖本唐代元稹《莺莺傳》,實際卻是脫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曾任陝西縣令、陝西行台監察禦史。

後來由于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龌龊,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莺莺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把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寫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稱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帶莺莺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莺莺的墓冢。

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莺莺待月西廂記》的寫作。該劇大約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人物介紹:

1、崔莺莺是王實甫《西廂記》中塑造的栩栩如生、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最早出自元稹的《莺莺傳》。

孟列夫在《中國古典戲劇的改革》中指出:“崔莺莺無限鐘情和奮不顧身,嫉妒和痛苦,孝順和不屈服——這樣多側面的婦女形象确是其他任何一位元代劇作家都沒有塑造過的。”

崔莺莺,同一個人,卻有兩個身份,三種性情。因為她是元代王實甫《西廂記》裡的現實人物和文學形象。

她在文學裡活了五百年!于是,有現實裡的身份和文學裡的身份。現實裡的崔莺莺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的西廂邂逅戀人。

2、張生元曲《西廂記》裡的人物,名為張珙,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張珙與崔莺莺在一個寺裡偷情成親,其故事被一劇元曲《西廂記》廣為流傳。

話說崔相國死後,他的夫人鄭氏帶着小女兒崔莺莺送丈夫靈柩回鄉,在回家的路途中,經過河中府普救寺,一路奔波勞累,便在寺上住了幾日。

這時崔莺莺19歲,詩琴書畫,樣樣精通,在她父親去世之前,就把她許配給了鄭尚書的大兒子鄭恒。

作者介紹:

王實甫,字德信,元朝雜劇作家。天一閣本《錄鬼簿》稱他名德信。河北定興人。諸本《錄鬼簿》都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

據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序》,可知王實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明賈仲明增補《錄鬼簿》,王實甫是熟悉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長于寫“兒女風情”一類的戲。

明陳所聞《北宮詞紀》收《商調集賢賓·退隐》套曲,署為王實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支幹周遍又從頭”,可知其六十歲時已退隐不仕。

但曲中又有“紅塵黃閣昔年羞”、“高抄起經綸大手”,則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與雜劇作家王實甫并非一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廂記

西廂記是哪個朝代

西廂記是元朝的著名作品。

詳細解釋如下:

西廂記是一部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古典戲劇作品,其作者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崔莺莺。這部作品創作于元朝,具有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中國古典戲劇的巅峰之作之一。故事背景設定在唐朝,通過描述張生與崔莺莺之間的愛情故事,展現了人性的美好與複雜。這部作品以其優美的文字、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角色塑造,赢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

元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時期,以其獨特的雜劇藝術而聞名于世。西廂記作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僅展示了元朝文學的高度成就,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作品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和生動的情節設置,傳達了對真摯愛情的贊美和對人性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西廂記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讀者和觀衆,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藝術啟示和文化借鑒。至今,這部作品仍然被廣泛地傳頌和研究,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西廂記是哪個朝代的 西廂記介紹

1、《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創作的元雜劇,不過故事的靈感來自于唐代元稹的小說《莺莺傳》。《西廂記》主要刻畫了書生張生與宰相千金崔莺莺的浪漫愛情故事,他們兩人在崔莺莺婢女紅娘的幫助下,最終成功走到一起,成就了一段愛情佳話。

2、《西廂記》的故事原型來自于唐代元稹的《莺莺傳》。王實甫塑造的崔莺莺,張生,還有紅娘都是在原來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潤色與加工,尤其是紅娘,由于她成功撮合了崔莺莺與張生這一對,紅娘也漸漸的成了如今媒人的代名詞。

《西廂記》是哪個朝代的主要内容是什麼

金代出現了董良(一說為董琅)所寫的諸宮詞《西廂記》,諸宮詞是當時的一種說唱藝術,類似現代的評彈,用琵琶和筝伴奏,邊說邊唱。

這本《西廂記》将内容大為增加,加入許多人物和場景,最後結局改為張生和莺莺不顧老夫人之命,雙雙出走投奔白馬将軍,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時王實甫基本根據這部諸宮調将《西廂記》改編成多人演出的戲劇劇本,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融合了古典詩詞,文學性大大提高,但将結尾改成老夫人妥協,答應其婚事,大團圓結局。

梗概:

唐貞元中,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書生張珙,偶遇扶柩回鄉在寺中西廂借住的原崔相國的女兒崔莺莺,由於互吟詩而産生愛慕。

一次強盜慕名圍寺,要強搶崔莺莺,莺莺的母親老夫人宣稱誰能救他女兒就将女兒許配他,張生向他一位故舊「白馬将軍」蒲州杜太守寫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突出包圍送出,杜太守發兵解圍。

過後老夫人因門第不當悔婚,隻讓莺莺拜張生為義兄以謝搭救。

張生一病不起,在莺莺的丫鬟紅娘的幫助下,兩人暗通書信,最後有了私情,被老夫人發現,由於紅娘以理據争,無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張生上京趕考,張生考中并回來迎娶莺莺。

西廂記是什麼朝代的

《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的壓卷之作。這部戲劇以崔莺莺與張生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莺莺傳》。到了宋金時代,這個故事廣為流傳,并被文人、民間藝人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在豐富的藝術積累基礎上,創作了這部堪稱經典的雜劇。

故事發生在崔相國去世後,夫人鄭氏帶着女兒崔莺莺暫住河中府普救寺。崔莺莺年方十九,才貌雙全。她的表兄鄭恒原本是她訂婚的對象。一天,張生偶遇莺莺,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随即産生了愛慕之情。張生是西洛人,家道中落,赴京考試途中暫住于此。

張生得知莺莺每晚都會到花園燒香,便在夜深人靜時偷窺。莺莺也對張生的才華心生好感,兩人通過詩歌交流,情感日漸升溫。然而,普救寺被叛将孫飛虎圍困,要求交出莺莺。在危急關頭,夫人宣布誰能解圍便将女兒許配給他。張生寫信給好友杜确,杜确派兵解圍。

普救寺脫險後,夫人卻以莺莺已許配鄭恒為由,拒絕承認與張生的婚約。紅娘幫助兩人私下相見,張生病情加重,莺莺在探病時與他私會。老夫人發現後,逼問紅娘,紅娘坦白。老夫人無奈,同意隻要張生考取功名,便可娶莺莺。

張生進京考試,莺莺在長亭為他送行。張生夢見與莺莺相會,醒來感到惆怅。張生狀元及第,寫信報喜。但鄭恒卻謊稱張生已與他人訂婚,老夫人再次将莺莺許給他。幸好,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揭露了鄭恒的謊言。鄭恒羞愧自殺,張生與莺莺最終結為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