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壺有哪些(提梁壺有哪些材質)

biang 中華百科 845

本文目錄

  1. 瓷器造型中的壺類有哪些
  2. 都有哪些紫砂壺款式
  3. 用提梁壺泡茶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瓷器造型中的壺類有哪些

壺為一種有把有嘴的容器,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自漢代以來,瓷壺一直是各地生産的大宗産品,唐以前的壺無把,隻在肩部安系或在頸部飾雙耳,從唐代開始,帶把的壺開始流行。

(1)雞頭壺亦稱“天雞壺”。是在盤口壺的肩部一面加飾一個雞頭,另一面安置把手,前後對稱。西晉時的雞頭壺短小無頸,肩部有系,鼓腹小底。東晉雞頭壺雞頭有頸,圓口,并出現雞尾形壺柄。南朝時壺身增高,頸細長。隋代時腹部變為修長,上圓下瘦,雞頭作昂首曲脖打鳴狀,柄與肩部基本垂直,柄上有龍形之類塑貼。

(2)雙系魚形壺晚唐至五代流行的一種器形。瓶體為連體雙魚形,魚嘴為壺口,魚脊為雙系,魚尾為圈足。模仿自然,造型優美精巧。

(3)盤口壺漢至唐流行的一種器形。西漢時有的喇叭口壺已在口頸交接處做出一條棱線;東漢時棱線更加突出,口頸外斜,初具盤口的樣子,後來即變成盤口壺。盤口壺的演變趨勢是通體由矮變高,盤口逐漸高起,頸由短到長;腹部由圓發展為橢圓;系由環形演變到橋形,後又變成條狀。

(4)執壺中唐時出現的一種酒器,亦稱“注子”。其形狀為喇叭口、短嘴,嘴外削成六角形;腹部肥大,把手寬扁。晚唐時的執壺形狀為頸部加高,嘴延長,孔加大,橢圓形腹上有四條内凹的直線,美觀而實用。五代時壺底由平底改成圈足,容量增大。宋代的執壺,壺身多呈瓜棱形,流、口及柄等高,柄較長,更為實用。元代執壺以玉壺春瓶為壺身,流貼于腹上,較宋代為長,高度一般與壺口平行,并向外傾斜;在流與頸之間連以s形飾物。柄與流對稱,下端貼附腹部,高度與流平行或稍低。這種執壺以景德鎮青花器為多,浙江龍泉窯也有燒制。明永樂朝執壺形制和元代相仿,較為清秀。

(5)提梁壺宋耀州窯新創的壺式。小口、球腹、三獸足;肩一側有龍首流,肩部兩端連以半月形提梁。明隆慶提梁壺,器型渾圓,提梁式柄。萬曆間提梁壺,造型考究,柄作窗門形、柄一側内面有一突孔,便于穿系壺上的獸紐蓋;壺嘴彎曲度大,壺身作一瓜棱形。另外,還有瓜棱壺、小口壺、人首魚龍注壺、長頸注壺、龜形壺、葫蘆壺、僧帽壺、鳳首扁壺、梨壺、扁平大壺、蓮瓣壺、鹵壺、竹節柄壺、松竹梅壺、鼎式壺、鼻煙壺及供春壺等。大都造型古雅,制作精美,既實用又美觀。

都有哪些紫砂壺款式

談文玩鮮事兒最受歡迎圖文公号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文玩大事我先知

自明以始,自清以盛,紫砂壺經曆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制後,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制作的品種,并不斷衍生出新意。

紫砂壺中最耐看的,如:西施壺、石瓢壺、德鐘壺、仿古如意壺、井欄壺、掇球壺、報春壺、供春壺、秦權壺、竹段壺,等等,這十幾種壺型幾乎所有制壺藝人多做過。

造型經典的紫砂壺為什麼那麼有魅力?因為紫砂壺造型得以流傳至今的,都是經曆了時間的考驗,經受曆代愛壺人審美的洗禮而終成經典。

鑒别紫砂壺,懂得紫砂壺之美的第一步是辨别紫砂壺的造型。如何從紫砂壺造型方面鑒别好壞優劣?首先要學會看懂曆代紫砂名家的上乘佳作,根據自身的喜好去欣賞、感受。

“圓器”講究“圓、穩、勻、正”,圓中要有變化,壺體本身和線條的大小、曲直要勻稱,比例要恰當。如石瓢壺、西施壺、仿古壺、掇球壺、井欄壺、德鐘壺、秦權壺等都是馳名中外的典型作品。

【石瓢】

傳統經典款式,曆代名家制作較多,風格各異。細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等。各家的“石瓢”盡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整體三角形、底置三足、平蓋橋鈕卻是構成“石瓢”的基本要素,雖曆經幾百年,還是推崇倍緻,一直延續下來,深受人們喜愛。

石瓢造型的要點在于力道,要達此目的,則要協調好石瓢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系,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終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

【西施】

西施壺,首創者徐友泉,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自小拜時大彬為師。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此壺象豐滿的乳房,壺紐象乳頭,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蓋采用截蓋式,可能後人覺得“西施乳壺”不雅,就改稱“西施”或“倒把西施”。

【井欄】

井欄壺是傳統款式之一,顧名思義,其造型源于井欄。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可分為高井欄、低井欄和方井欄(六方、八方),但于壺的整體形式卻沒什麼大的改變。隻是在細節:如鈕、流、把、蓋上的處理卻有着細微的變化,也可以從是看出曆史的痕迹。另外井欄壺簡單的形式留下很大的發揮的空間,在裝飾手法上的運用也層出不窮,詩書畫印皆可點睛。

井欄壺流大多數是一彎嘴,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長似鲸虹,短如鷹喙,曲直皆微妙。此壺式也應屬曼十八之列。一改當時繁瑣,守舊,題材狹窄貧乏的局面,以其造就簡潔、明快、新穎的壺式耐人尋味。搏得當時文士的青睐。多少年來經曆時間考驗,終成紫砂壺式中的傳統經典。後來之匠師從井欄之中汲取了不少靈感。

【掇球】

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稱掇球壺。掇球壺在蓋沿和口沿各塑一條粗細不同的燒線,這種上粗下細複合在一起的雙線,稱為天壓地或文武線,子母線.民國時期程壽珍所作掇球壺為掇球中的精品。

【仿鼓】

仿鼓壺可以說是現代每個制壺人學徒時期學的第一把壺。身扁、腹鼓、頸高、蓋闆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于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德鐘】

典型的傳統壺型,清代邵大亨初創,德鐘壺,大亨所創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結構嚴謹,技藝手法的表現已達紫砂傳統基礎技藝的巅峰。壺身手感極佳,觸摸舒服,造型簡潔質樸,一洗清季宮廷之繁缛習氣。

【秦權】

秦統一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權”就是用來稱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權”壺就是仿其外型。誰最早創制了秦權壺,不得而知。但在晚清梅友竹與韻石合作,一如當年陳鴻壽與楊彭年的傳奇。紫砂題銘,直追曼生,神采翻飛。“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桃源賣茶,以壺為秤。充滿了想象的意境和潇灑不羁的情趣。

秦權為壺,氣度泰然,剛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萬千,紫砂泰鬥顧景舟更是将秦權做成了素器的巅峰典範。

【美人肩】

美人肩是個傳統器形。由清代的老作品修改而來,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仿佛合為一體,沒有空隙,勾勒出“美人肩”的圓潤,用手撫摸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溫暖。

窈窕秀美的壺身,漂亮勻稱的壺肩,肩項及腹,骨肉勻亭。纖細綽約的壺把和壺嘴,自然舒展,曲線優美。好似美人盈盈而動,清揚婉兮,美目盼兮。

【供春】

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間,為求讀書清淨,縣官吳頤山帶着書童供春讀書于宜興(舊稱陽羨)南部山區的金沙寺中,閑暇時供春看到寺内老和尚用當地特有的紫砂泥捏制茶壺,飲茶參禅,此時已成佛界習俗。也許是出于好奇吧,偷偷地跟着寺裡的老和尚抟坯制壺,他見寺後山上一顆千年銀杏古樹,樹身結着樹瘿,像團起來的圓瘤,奇特可愛。于是供春用寺裡老和尚制壺後洗手沉澱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壺身,(那時候還沒發展到拍身筒這個工藝步驟吧?呵呵)再接上與樹瘿紋路相似的壺嘴、把,用手指按揿壺身表面并留下許多指螺印,燒成後果然生動異常,連老僧與吳頤山見了都連聲稱贊。供春之壺,勝于金玉。

往期精彩内容:

這種紀念币沒有流通,隻發行了666套,存世量很少,假的很多(視頻)

神了,橄榄核雕刻十八羅漢手持法器五坐騎*(視頻)

視頻講解,梅花樁、飛碟樁,對比一下金剛菩提手串(視頻)

用提梁壺泡茶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提梁壺是一種常見的茶具,主要用于泡制茶葉。使用提梁壺泡茶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選擇合适的提梁壺:提梁壺的材質有很多種,如紫砂、瓷器、玻璃等。不同的材質對茶的口感和香氣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在選擇提梁壺時,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所泡制的茶葉種類來選擇合适的材質。

清洗提梁壺:在使用提梁壺之前,要先将壺内外清洗幹淨,以免殘留的灰塵和雜質影響茶的口感。清洗時,可以用柔軟的布料或刷子輕輕擦拭,注意不要刮傷壺表面。

準備适量的茶葉:根據所泡制的茶葉種類和個人口味,準備适量的茶葉。一般來說,茶葉的用量與壺的大小成正比,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溫壺溫杯:在泡茶之前,先用熱水将提梁壺和茶杯預熱,以保持茶的溫度。倒出預熱的水後,将茶葉放入壺中。

注水:将熱水沿壺邊緣緩慢注入,避免直接沖擊茶葉。注水的速度要适中,以免茶葉在水中翻滾過劇,影響茶的口感。

泡茶時間:不同的茶葉種類有不同的泡茶時間。一般來說,綠茶、白茶等較為嫩的茶葉,泡茶時間較短,約為1-2分鐘;紅茶、烏龍茶等較為濃郁的茶葉,泡茶時間較長,約為3-5分鐘。泡茶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茶的口感。

倒茶:将泡好的茶倒入茶杯時,要盡量保持壺嘴與杯口的距離适中,避免茶水濺出。同時,要注意控制倒茶的速度,使茶水均勻分布在各個茶杯中。

品鑒:品鑒茶的色、香、味、形等方面,感受茶的品質和韻味。在品鑒過程中,可以适時進行聞香、觀色、品味等步驟,以更好地體驗茶的魅力。

多泡:提梁壺适合多泡,可以根據茶葉的種類和個人口味進行多次沖泡。每次沖泡時,可以适當延長泡茶時間,以充分發揮茶葉的香氣和味道。

清洗保養:泡茶結束後,要及時清洗提梁壺,避免茶葉殘渣附着在壺内,影響下次泡茶的口感。清洗時,可以用柔軟的布料或刷子輕輕擦拭,注意不要刮傷壺表面。同時,要将提梁壺放置在通風幹燥的地方,避免潮濕和陽光直射,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總之,使用提梁壺泡茶時,要注意壺的選擇、清洗、茶葉的用量、注水方式、泡茶時間、倒茶方法等方面,以充分發揮茶葉的香氣和味道,享受品茗的樂趣。同時,要注意提梁壺的清洗和保養,以延長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