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王維最著名的十首詩)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王維的作品有哪些
  2. 王維的代表作有哪些
  3. 王維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王維的作品有哪些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稱詩佛,名字合之為維摩诘,維摩诘經乃王維畫像

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為淨名、無垢稱诘,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稱的人,但是,因為如此拆分,意思變成了渾身上下髒的很均勻。盡管如此,但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禅上理。”(苑鹹《酬王維序》),死後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号。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裡,根據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雲:“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禅師三十餘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王維從小就受到了母親的熏陶,同時,根據《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禅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禅師的關系是說:“維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可見王維确實也佛家姻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着僧侶般的生活。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采,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铛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禅頌為事。”此時的王維俨然是一僧侶了。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谪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王維

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禦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随俗浮沉,長期過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确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确、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着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王維詩畫(11張)個整體。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甯靜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早熟,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缙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于他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王維塑像

音樂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在詩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當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贊賞。因此,二十一歲時就考中了進士。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養身心。該别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布着若幹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閑自在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況。一直過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卷入意外的波瀾當中。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僞官。而這在戰亂平息後卻成了嚴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幸其在亂中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加上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懇請将其官職等換其兄性命,王維才得免于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後,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辋川營造了别墅,過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這首詩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隐居的願望。詩中寫景并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舊唐書·王維傳》王維,字摩诘,太原祁人。父處廉,終汾州司馬,徙家于蒲,遂為河東人。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缙俱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曆右拾遺、監察禦史、左補阙、庫部郎王維

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祿山陷兩都,玄宗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維服藥取痢,僞稱瘖病。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僞署。祿山宴其徒于凝碧宮,其樂工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維聞之悲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于行在,肅宗嘉之。會缙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乾元中,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複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昆仲宦遊兩都,凡諸王驸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王維

甯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迹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鹹服其精思。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号《辋川集》。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铛、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禅誦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缙在鳳翔,忽索筆作别缙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别書數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代宗時,缙為宰相。代宗好文,常謂缙曰:“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于諸王座聞其樂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進來。”缙曰:“臣兄開元中詩百千餘篇,天寶事後,十不存一。比于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餘篇。”翌日上之,帝優诏褒賞。缙自有傳。

王維卒後不久,唐代宗因愛好文學,對宰相王缙說:“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于諸王座聞其樂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進來。”王缙上奏說:“臣兄開元中詩百千餘篇,天寶事後,十不存一。比于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餘篇。”于是将王維詩篇上奏。王維

[1]他是盛唐詩人的代表。王維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文名盛極一時,被公認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文宗。他擅長五言詩,又因他精通音樂,故其所作五言詩容易合樂,傳播既廣,聲名亦高。王維寫的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态豪放,他寫的風景詩多是情景并勝。殷璠評價他的詩說:“維詩辭秀調雅,意新理惬,在泉為珠,着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維在寫詩的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極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詩篇中,含有逃避現實的消極因素。因此,在文學史上稱他與孟浩然同為“隐逸詩派”的代表人物。王維愛慕他人詩文中的佳句,往往直接引入自己的詩文中,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文苑英華》集中的詩句;“漠漠水田飛白鹭,陰陰夏木啭黃鹂”,又是李嘉之佑詩句,故有人稱“王維好取人嘉句”。唐代宗對王維的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在《批答王缙進集表手敕》中說:“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經曆先朝,名高希代,時論歸美,誦于人口。”到了唐朝末年,梨園弟子仍相沿唱王維絕句,足見其影響之深。王維詩現存不滿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隐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并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缙編次王維詩 400餘篇。又王缙《進王右丞集表》雲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後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 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注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為止較好的注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并附評語,對于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于1961年将趙注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铎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注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事迹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注本和趙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維年譜。今人陳贻有《王維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後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王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絕造詣最高,同時其他各體也都擅長,這在整個唐代詩壇是頗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淨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賢弟》等,形式整饬而氣勢流蕩,堪稱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清幽隽永,極富詩情畫意,與其山水詩的風格相近。王維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谀奉承的唱和詩和直接宣揚佛理的作品。它們的内容多不足道,語言亦多陳詞套語,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數名篇佳句,如“雲裡帝城雙風阙,雨中春樹萬人家”(《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氣象高華,體物細緻,亦為人所稱道。王維詩《少年行》插圖選自明代萬曆集雅齋刻本《唐詩七言畫譜》。

編輯本段詩集内容及著名作品

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适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王維像

[2]悟寂為樂,此生閑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緻和消極思想産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禅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薮》),便是一個明證。雪景傳為王維作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别、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晖”(《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王維詩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送别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霭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龍。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終南别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送别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青溪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萬轉,趣途無百裡。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将已矣。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怅然吟式微。西施詠豔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衆,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态,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颦安可希!送綦毋潛落第還鄉聖代無隐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晖。吾謀适不用,勿謂知音稀。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绛帻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衮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诏,佩聲歸向鳳池頭。酬郭給事洞門高閣霭馀輝,桃李陰陰柳絮飛。禁裡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闱。強欲從君無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渭水自萦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銮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雲裡帝城雙鳳阙,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積雨辋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饷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鹭,陰陰夏木啭黃鹂。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争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送張五歸山送君盡惆怅,複送何人歸。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新晴野(一作晚)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黃花川危徑幾萬轉,數裡将三休。回環見徒侶,隐映隔林丘。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靜言深溪裡,長嘯高山頭。望見南山陽,白露霭悠悠。青臯麗已淨,綠樹郁如浮。曾是厭蒙密,曠然銷人憂。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千裡橫黛色,數峰出雲間。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殘雨斜日照,夕岚飛鳥還。故人今尚爾,歎息此頹顔。老将行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邺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節使三河募年少,诏書五道出将軍。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願得燕弓射大将,恥令越甲鳴吾君。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桃源行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栊靜,日出雲中雞犬喧。驚聞俗客争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闾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拟長遊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隻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洛陽女兒行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顔十五馀。良人玉勒乘骢馬,侍女金盤脍鯉魚。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隻是薰香坐。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誰憐越女顔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早春行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愛水看妝坐,羞人映花立。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玉閨青門裡,日落香車入。遊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憶君長入夢,歸晚更生疑。不及紅檐燕,雙栖綠草時。從岐王過楊氏别業應教楊子談經所,淮王我酒過。興間略鳥緩,坐久落花多。經轉回銀燭,林開散工可。嚴城時未啟,前路擁第歌。從岐王在宴衛家山地應教座客香貂滿,宮娃紹使張。澗花輕粉色,山月少燈光。積翠紗富睛,飛泉繡産原。還将歌舞出,歸路莫愁長。同崔員外秋育寓直建禮高秋夜,承明候曉過。九門寒溫徹,萬井晤鐘多。月回藏珠鬥,雲消出絕河。更漸衰朽質,南陌共鳴何。寄荊州張丞相所思竟何在,帳望深荊門。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思。方将與農圃,藝植老丘園。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别業不見留之作貧居依谷口,喬木帶荒村。石路枉回駕,山家難候門。漁舟膠标浦,豬火燒寒原。唯有白雲外,疏鐘聞夜猿。送張判官赴河西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勳。見逐張征虜,今思霍冠軍。沙平連白雲,蓬卷入黃雲。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進君。送丘為落第歸江東傳君不得意,況複柳條春。為客黃金盡,還家白發新。五湖三畝宅、萬裡一歸人。知爾不能薦,羞稱獻納座。送友人前歸萬裡春應反,三江雁亦稀。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鄖國稻苗秀,楚人範米肥。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菜衣。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隴西行十裡一走馬。五裡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戍(一作火)斷無煙。觀獵風勁角弓鳴,将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裡暮雲平。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木蘭柴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岚無處所。送沈子福之江東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王維的代表作有哪些

王維的代表作包括《山居秋暝》、《鹿柴》、《鳥鳴澗》、《畫》、《歸園田居》等。

王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的詩歌深受後世喜愛和推崇。以下是關于王維代表作的詳細解釋:

1.《山居秋暝》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秋雨後的山間景色,展現了清新、甯靜、祥和的自然氛圍。王維通過細膩的筆觸,将自然景色與人的情感融為一體,表現出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

2.《鹿柴》也是王維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林中的鹿,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王維在詩中運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通過對環境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3.《鳥鳴澗》是王維的又一脍炙人口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春天的山間景色,表現了自然的美好和生機。王維以鳥鳴為引子,通過對環境的細緻描寫,營造出一種甯靜、恬淡的氛圍。

4.《畫》是王維的一首描寫山水畫的詩歌。詩中通過描繪畫面中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畫的欣賞和理解。這首詩不僅展現了王維的詩歌才華,也體現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王維的詩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遠見長,他的代表作如《山居秋暝》、《鹿柴》、《鳥鳴澗》等,都體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悟,是中華文化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維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問題一:王維的作品有哪些雜詩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少年行王維

送别王維

紅豆王維

鹿柴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竹裡館王維

送别王維

觀獵王維

出塞作王維

使至塞上王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

哭孟浩然王維

菩提寺私成口号王維

孟城坳王維

文杏館王維

木蘭柴王維

栾家獺王維

欹湖王維

漆園王維

酬張少府王維

歸嵩山作王維

過香積寺王維

漢江臨眺王維

問題二:王維的代表作有什麼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将行》則抒發了将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内部矛盾的一個側面。《夷門歌》歌詠曆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于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則以比興手法,寄托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别》“山中相送罷”、《臨高台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問題三:王維的簡介,有哪些著作?王維(701-761),字摩诘,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田辋川别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辋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迹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蘇轼評價說“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僞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适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緻和消極思想産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禅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薮》),便是一個明證。雪景傳為王維作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别、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晖”(《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将行》則抒發了将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内部矛盾的一個側面。《夷門歌》歌詠曆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于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則以比興手法,寄托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别》“山中相送罷”、《臨高台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問題四:王維有哪些作品?王維詩選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霭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龍。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H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終南别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送别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萬轉,趣途無百裡。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g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詠

豔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衆,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态,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隐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晖。

吾謀适不用,勿謂知音稀。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绛帻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衮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诏,佩聲歸向鳳池頭。......>>

問題五:詩人王維的作品有哪些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怅,複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一做送别)

聖代無隐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君門遠,孰雲吾道非。(君一作金)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洛一作兆)

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臨長道一作長安道,一作長亭送),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晖。

吾謀适不用,勿謂知音稀。

藍田山石門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

探奇(一作玩寄)不覺遠,因以緣(一作尋)源窮。

遙愛雲木秀(一作翠),初疑(一作言)路不同。

安(一作誰)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一作方)曙,夜禅山(一作心)更寂。

道心及(一作友)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一作井)下,焚香卧瑤席。

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曆。

笑謝桃源人,花紅複來觌。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萬轉,趣途無百裡。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一作演)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一作明)淡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将已矣。

問題六:王維的主要作品竹裡館,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酬張少府,渭城曲,秋夜曲,

青溪.

問題七:王維的作品有哪些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稱詩佛,名字合之為維摩诘,維摩诘經乃王維畫像

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為淨名、無垢稱诘,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稱的人,但是,因為如此拆分,意思變成了渾身上下髒的很均勻。盡管如此,但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禅上理。”(苑鹹《酬王維序》),死後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号。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裡,根據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雲:“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禅師三十餘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王維從小就受到了母親的熏陶,同時,根據《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禅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禅師的關系是說:“維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可見王維确實也佛家姻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着僧侶般的生活。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采,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铛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禅頌為事。”此時的王維俨然是一僧侶了。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谪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王維

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禦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随俗浮沉,長期過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确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确、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着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王維詩畫(11張)個整體。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I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甯靜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早熟,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缙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于他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王維塑像

音樂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在詩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當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

問題八:王維的代表作王維,字摩诘,父親早死,母親笃信佛教。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隐終南山,晚年又在陝西藍田過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複,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閑适情趣。

王維“詩中有畫”的詩歌特色。王維的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問題九:李白杜甫王勃王維的代表作分别有什麼李白代表作:《望廬山瀑布》,〈将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别》,〈俠客行》,〈春思》,〈秋歌》。《秋風詞》《結襪子》《菩薩蠻》《憶秦娥》。

杜甫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飲中八仙歌》,《登高》,《春夜喜雨》。

王勃代表作:《滕王閣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

王維代表作:《相思》、《山居秋暝》、《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又号“谪仙人”,漢族。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将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藝由湖北襄陽赴任鞏縣縣令,舉家遷入鞏縣。曆祖父杜審言、父親杜閑,再到杜甫,杜家在鞏縣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後徙河南鞏縣。[1-2]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顔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曆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骈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稱“王右丞”。

早年信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禅化。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禅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

問題十:小學三年級的王維唐代詩人王維還有那些是他的作品《山居秋暝》

《使至塞上》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山中》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鳥鳴澗》

《竹裡館》

《畫》

《鹿柴》

《雜詩三首・其二》

《相思》

《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終南别業/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觀獵》

《少年行四首》

《送别》

《送梓州李使君》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終南山》

《漢江臨泛/漢江臨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