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西洋畫的三大畫科
油畫水彩畫和水粉畫。
油畫——是西方繪畫中最重要的畫種,産生于15世紀的歐洲,因其顔料用油調和得名。它既可以畫在畫布上,也可以畫在木闆上,還可以畫在牆壁上。油畫色彩豐富、渾厚,可反複塗改畫面,具有較強的遮蓋力和可塑性,能夠充分表現物體的真實感。
水粉畫——是使用水調和粉質顔料而成的畫,是介于水彩畫與油畫之間的一個畫種,能兼具油畫的渾厚與水彩畫的明快兩種特點。水粉顔料一般不透明,具有較強的遮蓋力,可以在畫面上産生豔麗、柔潤、明亮、渾厚的藝術效果。
水彩畫——産生于歐洲,在18世紀的英國曾盛極一時。水彩畫用水調和顔料,水滲透在紙裡淡化顔色,能夠産生透明、潤澤的藝術效果。幹畫法和濕畫法是水彩畫最重要的兩種技法。(幹畫法:第一遍顔色幹後,在上面繼續塗顔色,沒有水在上面的滲化效果,比較簡單。
中國畫和西洋畫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1、中國畫重視空白的運用,有“虛實相生”的效果。
2、中國畫重視藝術與自然的關系,強調“以形寫神”,講究意境、神韻;散點透視。西畫則淩駕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點透視,重寫形。
3、中國畫與書法有很深的淵源,即“書畫同源”、“書畫同法”。
4、中國畫與詩有相通之處,因而推崇“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即“詩情畫意”,而西畫則不然。重形似、重再現、重理性、重時空、重光色效果。
5、中國畫還經常使用印章,是點綴,也增加韻味和美感。
擴展資料不同的意境
西方人崇尚開拓進取,故重客觀探索,重對景寫生,還原真實存在。這種靜态固定觀物作畫,形成焦點透視,出現近大遠小的物理性透視空間,無論是真景寫生還是畫家創作某種想象和虛構的題材,觀者總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固定的位置,使人産生身臨其境,如觀真景的感覺。
中國畫則不然,中國人的“天人合一”觀念形成的民族精神偏重和平、安逸、内向、追求主體投入客體的和諧統一,重視對客觀事物所感所悟的自我表現,已達到物我相滲,主觀的情和客觀的景相交融,最終達到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我與自然合二為一的境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繪畫
中國畫和西洋畫有什麼區别
對于中國古典繪畫與西方傳統繪畫的區别來說,主要表現為下面四個方面:
1.繪畫工具材料的不同
中國繪畫往往采用中國特制的毛筆、墨或顔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中國畫運用鈎、勒、點等毛筆的不同技法,是中國畫表現出無窮變化的線條情趣;且以墨代色,使墨色産生豐富而細微的色度變化,也就是“墨分五色”。
歐洲傳統油畫是用油質顔料在布、木闆或厚紙闆上畫成,其特點是油畫顔色豐富、鮮豔,覆蓋力強,能夠充分表現物體的質感,使繪畫對象顯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2.造型語言的不同
中國畫以線造型,線條中充滿運動節奏美感。注重墨在空間處理上将不同時間、不同角度觀察對象獲得的形象特點有機結合起來。而歐洲傳統油畫以明暗色彩為造型手段,立體感強、光感強、質感強烈。油畫客觀性強,觀察細緻表準确,給人以強烈真是感。
西方是定點寫生按焦點透視法描繪所見物象,偏重于對客體的描繪和對本體畫面的構建。其利用色彩的變化,明暗對比,近大遠小的焦點透視,在二維空間産生三維真實的幻象。
3.審美價值的傾向不同
在審美傾向上,中國古典繪畫則更加重視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觀情感的表現。中國繪畫尚意,中表現、重情感,中國古典繪畫根基于中國民族的基本哲學,即《易經》的宇宙觀。以“天人合一”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顧恺之“傳神論”的提出使中國畫從一開始就以“神”為中心,而以“形”為表現“神”的一種手段。“以形傳神”成為中國繪畫之要義,千古不易。
在歐洲傳統油畫中更加重視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現。歐洲傳統油畫尚形,歐洲傳統油畫中再現、重理性。歐洲傳統油畫根基于“模仿自然”于“和諧的形式”的藝術觀念,其意境淵源基礎在于古希臘的雕刻與建築。其宇宙觀點仍是“人與物”、“心于境”的對立相視。總之,兩種畫是兩種理念的主導。
4.筆情墨趣與光影韻律不同
中國繪畫講究“筆精墨妙”,用筆要求筆力深沉,力透紙背,講究“骨法用筆”;用墨主張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講究“墨分五色”。所謂“墨分五色”就是以水調節墨色的濃淡幹濕,焦、濃、重、淡、清的墨色變化十分豐富,雖然不是五彩缤紛,卻極為典雅穩重。
中國畫主張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但并非輕視色彩。中國畫古稱“丹青”。尤其唐宋時期的工筆重彩畫,設色濃麗,豔而不俗,體現了極高的色彩技巧。然而宋元以來,随着文人畫的興盛,水墨寫意畫漸漸躍居前列,成為主流,文人畫家們崇尚墨分五色,在黑白的氤氲變化中,表達胸中與天地一緻的蒼茫之氣。
西方繪畫重視色彩的運用,以光影韻律為其形式美特征,追求真實感、立體感、節奏感、明暗光影感。光的具體化就是色彩,色彩不僅是最重要的造型手段,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表現手段。西方繪畫色彩豐富,畫面效果強烈、醒目。
西方畫家着重于色彩知識的把握,通過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對比色、鄰近色的處理,以及畫面上色調的深淺變化,表現物象的凹凸效果,增加畫面的體積感、光感和空間感,從而使物象體現出厚重感和質感。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異同有哪些
一.分類不同:中國畫分為工筆、寫意;另一種分法是山水、花鳥、人物等;西畫分為油畫、版畫、水彩、雕塑等。
二、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中國畫家就用,而西方就不用,所以西洋畫很象實物,中國畫不象實物,給人以神韻的感覺。
三、中國畫不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中國畫不重背景,例如寫梅花,一支懸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紙。寫人物,一個人懸挂空中,好像駕雲一般。故中國畫的畫紙,留出空白餘地甚多,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塊石頭,就成為一張立幅。西洋畫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為桌子。人物,其背景為室内或野外。故畫面全部填塗,不留空白。國畫注重寫意,即借物言志,緻力于表現中國畫家的精神追求。
四、東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中國畫在漢代以前,也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畫即獨立。
五、中國畫的山水、花鳥往往含有象征性,例如梅花、松樹象征不畏嚴寒,頂風冒雪,不屈不撓的鬥争精神。西洋畫風景和靜物畫主要是追求畫面上的美,講究光和色的調和,畫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中國畫的景物,不重視、也不描繪物體上的光及色彩變化,而注重景物的神韻,即不重視形似而重視神似,注重“以形傳神”、“形神兼備”。西洋畫受科學法則的制約,即遵照透視學、解剖學和彩色學的原理進行創作。
六、中西方繪畫在色彩運用和對色彩的感受上顯然有所不同。中國傳統的繪畫是以墨調色,與西方繪畫以油色烘染出的立體感、明暗透視等有巨大差異,在厚與薄、深與淺、淡與濃等多組矛盾中求得視覺性效果。中國古代畫論中認為,墨具有五色:焦濃、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為六彩:黑、白、幹、濕、濃、淡。中國的繪畫藝術以直覺的方式來感覺色彩的萬千變化,而西方繪畫藝術,整體上則是傾向于光學意義上的,更加富于幾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國畫有什麼特點西洋畫有什麼特點
1、國畫的特點: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采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并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着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2、西洋畫的特點:西方繪畫藝術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尤其是油畫藝術更可以說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它是用油質顔料在布、木闆或厚紙闆上畫成,其特點是油畫顔料色彩豐富鮮豔,能夠充分表現物體的質感,使描繪對象顯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