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地保是哪個年代的(天保地保是什麼)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天保地保古錢币 背面有代玉,十兩甲子年
  2. 五代甲子年天保地保十兩錢币求年代
  3. 一枚很特殊的天保地保老花錢
  4. 天保地保銅錢可以自身配帶嗎
  5. 天保地保銅錢 值多少錢呢 是哪個年代的

天保地保古錢币 背面有代玉,十兩甲子年

日本的錢币,為橢圓形,中有方孔。你這東西地方差異價格也不同大概在30-100左右。

亦稱“天保錢”、“當百”。1835年(天保六年)以後江戶幕府鑄造的銅錢。寬政改革後,幕府仍未改變财政困難、金融混亂的局面,遂鑄造發行“天保金銀”和“天保通寶”以挽救危機。通寶重5.5兩(一兩=3.759克),每枚價值百錢;成分為銅78、錫10、鉛12。初僅流通于江戶,1859年(安政六年)将33.8萬貫文運往大坂後普及全國。萬延年間(1860—1861年)大量鑄造。初鑄時40枚兌金一兩,明治後規定新币一日元兌125枚。至1870年鑄造量達48400餘萬枚。1891年停止使用。

五代甲子年天保地保十兩錢币求年代

五代南唐後主大才子大詩人李煜(961——969),因懼北宋南侵,在964年(甲子年)向北宋獻白銀二萬兩,國庫空虛。大才子後主李煜在當年發行以銅代銀大額武神币,此銅币重12克,橢園長徑58.2毫米,短徑33.4毫米。面值,當劍(錢)十兩。後主李煜寓意劍就是錢。會用劍就有大錢。武神币橢圓形上方是懸雙劍,給大臣百姓洗腦。崇尚習武至上,保衛南唐李煜,就有大錢。加上劍,錢同音好讀。中間方孔兩邊當劍(錢)十兩,橢圓形下方是,玄武神法像,龜蛇同聚,說玄武神護佑南唐。國都金陵(現南京)最大的湖取名玄武湖,仍紀念玄武神命所歸。可謂李煜用心良苦。即是這樣,李煜還不放心,于是在神币背面方孔上部書天保,下部書地保四字。以求萬無一失。此币果不負大才子李煜所望,見北宋曆史簡介一書所述,960年北宋立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後剿滅荊湘,後蜀,南漢三地,又于974年擊敗勢力較為強大的南唐。此五代甲子年以劍當錢的武神币讓南唐後主李煜苟延殘喘且十年之久。其功効強大可見。其在政治,經濟上對南唐存在,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我這枚神币是熟坑,經千年人們長期撫摸錢體,表面自然生成了一層呈褐色的保護膜,俗稱包漿。雖是極薄的層,但用水煮洗不會脫落,證明是真品可見照片便知。我是大藏家魏浩字裡骅,現年80歲。祖藉山西,後遷到河北冀州,清未太爺調任江西都昌縣當縣令,屬唐魏徵遠房遺留江南子孫的支脈。都昌縣屬于南唐中心區域,給收藏千年武神币創造有利環境。我感謝祖先保存千年古武神币,發揚中華偉大的燦爛古文化所做的貢獻。南唐李煜以劍當錢的絕招,真是令人感歎。全世界都我找不到第二個。小小的南唐對抗強大的北宋十年之久,此神币功不可沒呵。謝謝百度幫助。

一枚很特殊的天保地保老花錢

你這個是鑄造時候重複了導緻的重影,是鑄造的次品,而沒有重鑄,可能是鑄造不嚴謹造成的。這種花錢并不是流通貨币,所以不嚴謹,湊合用,主要是鎮宅擋煞或者祝福類的用途,真假很難辨别,不值錢,現在很多假貨在淘寶上叫賣,幾塊錢一個。如果是清朝的也就是幾百元。自己留着玩吧,挂起來,讓他繼續它的使命。

我曾經撿到一枚。

天保地保銅錢可以自身配帶嗎

天保地保銅錢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錢币,常常被人們認為具有辟邪、避災的作用。根據傳統民俗信仰,佩戴天保地保銅錢可以驅邪避兇,保佑平安。但是,是否能夠自身配帶天保地保銅錢,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一緻的答案。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佩戴護身符、吉祥物等用品是一種常見的行為。天保地保銅錢作為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物品,人們通常會選擇佩戴在身上,希望能夠得到祈福和保平安的效果。但是,是否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這個問題在學術上并沒有得到明确的證明。

對于一些人來說,佩戴天保地保銅錢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讓他們感到安心和有所依托。從這個角度來說,佩戴天保地保銅錢可能對個人的心理狀态産生積極的影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佩戴天保地保銅錢并不是萬能的。無論是佩戴什麼樣的護身符或吉祥物,最重要的還是依靠個人的努力和實際行動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與幸福。

所以,回到您的問題,天保地保銅錢是否能夠自身配帶,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确定的答案。它可能對一些人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但是否能夠真正發揮其他作用,需要看個人的信仰和主觀感受。

天保地保銅錢 值多少錢呢 是哪個年代的

天保地保那是現代的臆造古币。真品隻有天保通寶,背面當百,是橢圓形的日本錢。收藏價值不大的,市場價大幾十元品相決定價值。

銅錢,古代銅質輔币,指秦漢以後的各類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國初年。

春秋戰國時期,随着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鑒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币逐步不适應,而被金屬鑄币所取代。中國曆代古錢币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銅錢)是古代錢币最常見的一種。

價值

中國古代錢币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币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貨币文化。古錢币又稱之為泉、布、帛,孔方兄等。

已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不少古錢币在拍賣會上表現突出。收藏和鑒賞古錢币需掌握包括貨币史、錢币學、考古學、金石學及文物、古漢語等諸多知識,有些錢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實則是珍品,行家們則很容易從不太懂古錢币價值的賣家手中獲得珍寶。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