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著名書法家有哪些(台灣著名書法家有哪些作品)

biang 中華百科 755

本文目錄

  1. 陳志聲台灣著名書法家
  2. 台灣書法家---曾玉鼎
  3. 李光啟台灣著名書法家
  4. 台灣書法家曾卧石
  5. 台灣書法家有哪些人

陳志聲台灣著名書法家

台灣著名書法家陳志聲,1960年出生于台灣台中縣沙鹿鎮,字谷音,号墨儒。他自高中時期起便投身書法藝術,至今已有超過三十載的研習經曆。他的書法作品深受禅意影響,多次在台灣各大美展和藝文比賽中獨領風騷,赢得衆多獎項,包括軍隊金像獎、台灣省公教美展第一名等,共計30多項首獎榮譽。

陳志聲的祖籍在福建南安,他将此次在大陸舉辦個展視為多年的夢想實現。他表示,這次展覽不僅是個人藝術的展示,更是對祖先文化傳承的一種回溯。他希望借此機會,加深兩岸文化的交流,促進書法藝術的共同進步。個展籌備曆時四年,作品以福州畫院的展廳布局為靈感,創作了楷書千字文和《廿四節氣詩卷》等作品,寓意深遠,适逢中秋佳節,更顯團圓之意。

在個展中,陳志聲受到福建省書法家協會的崇高榮譽,被授予“顧問”稱号。他現場揮毫,寫下“藝馨蘭蕙心聲遠,學海風煙情誼留”,表達對兩岸文化交流與曆史情緣綿延不斷的期待。此外,他還計劃于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再次舉辦個人書法展覽,顯示出他對藝術事業的執着和對兩岸文化交流的積極推動。

台灣書法家---曾玉鼎

曾澤昆 字子陵 号玉鼎  1948年生於台灣高雄縣,生性熱情豪爽,淡泊名利,『修心、養身、積德;誠信、忠義、智慧』是一生秉持之座右銘,希與緣識世人共勉。

1955年啟蒙書法,師事蔡鲲鵬老師。即酷愛之,複加聰穎,每能達通。

1957年書趙孟頫法帖,曾獲報導【神童】之譽。及長涉獵廣泛碑帖,無論真、草、隸、篆,深悟神采,尤以擘窼大字,更見氣勢遒勁、神韻渾厚,屢獲贊歎。

1965年以顔真卿法書榮獲台灣書法比賽特優等金質獎。嗣後屢獲大獎,聞名書法界。

1978年榮膺國家書法代表仿造韓日,深獲大韓統領樸正熙垂愛,并奉谕書寫【尊道】二字橫批,揚名海外,亦因此與大韓海東書道會結盟。與日本龍唐、紫雲、龍軒等書道會結盟。

1979年蒙台灣軍界耆老何應欽(尊稱何敬公,四星上将),主辦第一次個展於台北信義路二段芝麻大飯店。

1981年應台南書法協會邀請個於台南市社會教育館。

1983年應高雄市社會教育館邀請個展。爾後即醉心於書墨神韻之進階。

2010年榮獲日本親王伏見博明殿下、六條有康殿下頒贈【書道泰鬥】殊榮,并榮獲金質國徽章。與國際文化振興學士院文學教授資格。

2011年榮升國際文化振興學士院院士資格。

李光啟台灣著名書法家

李光啟,1924年出生,原名光前,号景石,是一位來自台灣的著名書法家。他畢業于1965年的“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職業生涯早期在西螺中學和景美高中擔任教員及教務主任。在繁忙的教學之餘,他傾心于書法的研究,早在1943年,他就出版了《景石印集》這一書法作品集,展示了其深厚的技藝。

1961年,李光啟參加了台灣的《海峤印集》月叙,并與他人合作出版了該系列的第一、二冊。他的隸書作品在1965年的“全國美展”中脫穎而出,被“國立”曆史博物館收藏,這無疑是對他藝術成就的認可。此後,他在書法競賽和展覽中屢獲佳績,赢得了廣泛的贊譽。

1979年,李光啟受邀成為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的客座教授,他主講中國書法和篆刻,利用幻燈片進行深入講解,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在該校及周邊大學定期舉辦演講和座談,分享他的知識和經驗。1982年返回台灣後,他在“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繼續傳承和傳播書法藝術。

1992年,李光啟舉家遷至加拿大溫哥華,盡管身處異國,他依然在華僑中文學校擔任教師,緻力于推廣中國文化。他的事迹被編入了《台灣美術年鑒》、《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卷》以及《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多部權威著作,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台灣書法家曾卧石

出身書香世家的曾卧石是曾子後裔,父親是日據時代教漢字的老師。或許是這個緣故吧,他在書藝上擁有過人的天賦。當他還是一個四歲的小孩童時,就能手握大筆,懸腕揮毫,真、草、隸、篆,筆筆沉著有力,字字靈動如意,而且左、右手執筆都可信手撚來,一揮而就。五歲,曾卧石在家鄉台南民教館舉辦義賣個展,成了府城的知名人物;六歲,他應邀參加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的「紀念光複書畫展」,創下最年輕的藝術家在中山堂展覽的紀錄。書法名家曹秋圃參觀之後,甚為誇獎,親自為他題下「具有宿慧」的評語。從此「書法神童」的美名傳遍台灣書藝界與府城鄉裡。

因為曾卧石名氣實在響亮,學校的老師都自認沒他書法寫得好,所以不好意思再指導他,因此大部份時間,他隻能靠自己摸索。即便如此,他的書法功力仍與日俱增,一九六七年,二十五歲的曾卧石獲得中國書法學會第一屆青年會員書法展覽的特優第一名。

一九七三年,曾卧石因為工作的關系,舉家前往南洋島國汶萊。

曾卧石前後旅居南洋近二十年,於一九九三年回到台灣。身為一名藝術家,他認為這段在異鄉傳播、發揚中華文化的經驗難能可貴。也由於曾經親身從事文化推廣,他對於目前台灣政府在推動書法藝術上的不足,深感遺憾。他說:「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特别是用毛筆書法把它呈現出來,很可惜,政府不重視。」「政府不做,我們自己做嘛!」曾卧石的感歎中,還流露出年輕時代的豪情。

頂著神童光環的曾卧石,并未迷失於美名的掌聲中,回到台灣之後,曾卧石不斷在書藝上鑽研、創作,不斷有新的作品産生,他多次應邀參展或舉辦個展,台北、台南、高雄、澎湖、雲林、嘉義,整個台灣從北到南甚至離島,都可以看到曾卧石的書法。

随著年歲增長,曾卧石在筆墨世界,已經超過一甲子,由於個性直爽、幽默,近年來「老頑童」之稱不迳而走。與曾卧石有十幾年交情、「懷雅文房」筆墨莊的負責人郭惠雅表示:「曾老師說話很直,但他的論點其實都有他的道理,隻是言詞上比較直接。」

曾卧石在其作品《六十回顧選集》的自述中寫道:「希望能寫出愉悅亮麗的作品,其馀的,就留給他人去評斷,若猶有争執,則交由上帝去處理。」相對於那些汲汲求名的藝術家,年幼就享負盛名的曾卧石走的路恰恰相反,是跳脫榮華美名,享受更多自在的路。他說:「談名聲,我小時候就很出名了。太在意名聲,反而把自己束縛了。書法創作就是要自然,放開懷抱,而且是真正有水準,若沒有水平,就算現在擁有再高的聲望,以後也都留不住。」

2013年清明時節,曾老師逝世,享年71歲。

台灣書法家有哪些人

台灣書法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位:董陽孜、杜忠诰、王北嶽等。

董陽孜是台灣著名書法家,她不僅擅長書法,更将書法與現代藝術元素融合,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作品既保留了傳統書法的韻味,又注入了現代藝術的創新元素,深受藝術界和廣大觀衆的喜愛。董陽孜的書法展覽多次在國内外舉辦,為推廣書法藝術作出了積極貢獻。

杜忠诰則是台灣另一位備受矚目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風格古樸典雅,深受傳統文化熏陶。杜忠诰不僅緻力于書法創作,還積極投身書法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書法人才。他的書法作品多次獲得國内外大獎,為台灣書法藝術赢得了榮譽。

王北嶽的書法則以其獨特的個性和風格著稱。他的書法作品既有傳統書法的底蘊,又不失現代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貌。王北嶽不僅在書法創作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還積極參與書法交流和推廣活動,為台灣書法藝術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這些書法家不僅在台灣地區享有盛譽,還在國際書法藝術界占有一席之地。他們的作品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展現了台灣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創新精神。通過他們的努力,台灣書法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為中華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這些書法家也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不斷探索書法與現代社會的結合點,使書法藝術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