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當代和田玉雕刻大師有哪些
林光雕刻的和田玉作品獲獎無數!雕刻派别屬于蘇工!
林光先生1976年生,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蘇州工藝美術協會玉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工藝美術師、藝術品鑒定師。92年因父親開辦玉石雕刻廠,開始在家從事玉器雕刻工作,曾遍訪名師,向上海、蘇州和揚州等工藝名師求教。技藝漸進,擅長于人物、動物、仿古和花鳥等作品的雕刻工藝。
發覺蘇作玉石雕刻技藝之深,更誠然鑽研。便于數年中不止磨練與自身思考中,發覺:玉石雕刻之理,與繁簡無關,傳承之餘應當發揮先進時代的諸多進步理念;其作品特點鮮明,具能發揮工匠之學,玉石之美,古之韻律,大自然的渾然天成合為一體,内涵至深,獨具功夫成為巧。
胥郛疊影
龍行天下
蘇工玉雕大師有哪些
蘇工玉雕大師有俞挺、崔奇銘、周祥林等。
1.俞挺:俞挺是蘇州著名的玉雕大師之一。他的作品以細膩、精緻著稱,擅長運用各種雕刻技法表現玉石的天然美感。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包括人物、動物、山水等,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2.崔奇銘:崔奇銘是蘇州玉雕界的傑出代表。他擅長雕刻各類玉器,尤其以人物雕刻見長。他的作品形象生動,線條流暢,深受收藏家喜愛。崔奇銘還注重傳承和創新,将現代設計理念融入傳統玉雕中,使作品更具時代感。
3.周祥林:周祥林是蘇州玉雕界的一位實力派大師。他從事玉雕藝術多年,技藝精湛,經驗豐富。他的作品風格獨特,注重細節表現,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韻。周祥林的玉雕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這些蘇工玉雕大師在玉雕領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廣泛的影響力,他們的作品代表了蘇州玉雕的最高水平,對于傳承和發展玉雕藝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玉器雕刻大師有哪些
邱處機
(1148~1227年),又名邱長春,字通密,道号長春子,登州栖霞(今山東省栖霞)人,世稱"長春真人"。邱處機被稱作玉雕鼻祖。他是個道士,道号"長春",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中也有其名。他是山東人,小時家貧,當了道士後到處雲遊,見多識廣,學到了琢玉技藝。他曾遠到新疆和阗采玉,有傳說他用小毛驢運白玉回北京。他專從遭災受難的流浪兒中挑選聰明靈巧者,傳授他們琢玉,從此北京開始有了玉器行。長春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封為"白衣大士";琢玉的人稱他為"邱祖",他死後被葬在北京白雲觀。因他對玉器行有貢獻,每逢正月十五邱祖生日這一天,北京玉雕藝人們要到白雲觀去祭拜這位祖師爺。琉璃廠沙土園還設有長春會館,裡面安放着邱祖的塑像,會館成了紀念邱祖和玉器行聚會的場所。
陸子岡
明代嘉靖、萬曆間琢玉工藝家、雕刻家。一作子剛。蘇州(今屬江蘇)人,居橫山下。陸子岡擅玉雕,曾雕玉水仙簪,玲珑奇巧,花托下基枝,細如發絲而不斷。《蘇州府志》贊:"陸子岡,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發"。還有《徐文長集》中載有"題水仙簪詩五道"。其中一道是"昆吾鋒盡終難以,愁煞蘇州陸子岡"之句。尚有"梅花紋茶晶花插"句。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隊發掘清代皇室墓時得玉杯一件,杯柄上有"子岡"二字款,器身及蓋雕滿花紋,蓋面上 3隻圓雕獅子。造型精美,是他傳世作品。他所制之玉,與同時玉器比,有許多獨到之處,尤其刻款形式,均用圖章式印款。有陽文或陰文,有"子岡"、"子剛"、"子剛制" 3種。不顯目,也不固定,有在背面、器底、把下端、蓋裡等處不一。
陸子岡是玉雕界所熟知的名字,關于他有許多傳說。明朝晚期由于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如陸子岡這樣名家高手的出現,帶有工匠名款的雕件成了世人追求的目标,此風從世俗流入皇宮大内,皇室貴族也受到影響。因此玉雕工匠們的身價也随之提高,有的玉工高手"與士大夫抗禮"與有錢的紳士們平起平坐,成了社會的名流。本人還聽說有玉工見皇帝駕到不下跪的傳聞,我想:這一定是指皇帝來參觀,看玉工如何聚精會神的切磋琢磨,玉工因衣冠不整、泥水污漬在身,所以聖喻就"免禮"了。
劉谂
字子分,明末蘇州玉雕大師。擅琢水晶、瑪瑙、玉器,人物花鳥,巧麗絕倫,仿古惟妙惟肖可以亂真。劉谂的玉琢在最後一道工序即碾磨細工上,存在着“求形不求工”的現象。
王小溪
明代蘇州人玉雕專家。王小溪玉琢技藝,法粗犷有力,出現“三層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細,擅琢瑪瑙,雕玉。
李文甫
明代的晚期玉雕名手,李文甫出生于蘇州,李文甫镂雕十分葵花圖華物亂,布精細,非常具有時代風,尤以物中不過格!
賀四
明代的晚期玉雕名手,賀四是蘇州人士,三層透雕法是他的拿手!
朱永泰
乾隆宮廷玉雕名家,蘇州人。朱永泰的玉器具有簡樸渾厚的藝術特色,深受乾隆喜歡。乾隆五十三年初,造辦處玉匠朱永泰用一年時間,将禦制詩和注釋、圖章款式琢磨于玉山上,工程至此告終,前後共用了八年時間。玉山工程複雜,工藝精湛,器形巨大,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極為罕見,為稀世珍品。朱永泰的玉雕作品(玉福海)。亦稱雲龍玉甕。随玉料形狀所制,近似扁方形,周身琢雲龍紋,腹内光素,底镌弘曆題詩,為所镌。此玉現存樂壽堂明間西側與玉壽山相對。原玉石重2500千克,連座高134.5厘米,寬135厘米,長60厘米,腹深34.5厘米,也是由兩淮鹽政玉作從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76~1780)十月,曆時四年零四個月完成。
朱永泰的又一玉雕作品(大禹治水玉山)。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玉山卓立如峰,表現出大禹指揮衆人在崇山峻嶺、懸崖絕壁上劈山鑿石、疏通水害的情景。玉重一萬零七百多市斤,高 244厘米,寬96厘米,嵌金絲燒古銅座,堪稱“玉器之王”。養心殿造辦處如意館奉旨按宋人畫“大禹治水圖”設計玉山,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初十日畫得正背左右四面紙樣,由院畫家賈全照圖式在大玉上臨畫。後幾經周折于當年閏五月七日将玉料、蠟樣同時發到兩淮鹽政,碾琢完工後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十六日運京。玉山背面镌數百字禦制詩文和玺文,由蘇州刻字名工朱永泰篆刻。全部工期近10年。現仍在樂壽堂後間。
姚宗仁
姚宗仁,清代蘇州琢玉高手。姚宗仁的祖父和父親都擅琢玉。雍正七年(1729)姚宗仁和都志通、韓士良同時被選進北京,在宮廷造辦處琢玉。他擅長設計畫樣,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一,太監張明把一塊青玉交給姚宗仁畫樣,十六日姚宗仁畫成凫尊紙樣,經皇帝批準發往蘇州制作。姚宗仁不但能畫樣,而且善于鑒定,乾隆對他十分器重。
姚宗仁能識料畫樣,又能幫皇帝鑒别真僞古玉。乾隆帝很賞識他,在《禦制玉杯記》中記述了他識别真僞的經過,說"夫圬者梓人雖賤役""不妨為立傳"。如此高級玉雕人才不但沒職務名稱,反被稱為與泥水打交道的鄉巴佬"賤役",可知在隻有皇權沒有人權的社會裡是沒有人格尊嚴的。但因姚宗仁對皇帝辮玉有貢獻,乾隆帝也想到為他立傳,道也将其地位擺平了。至于一般玉工因設計不出畫樣或因制作工期長而被責罰、打闆子的事也是有的。就如姚宗仁這樣全能的玉工因延誤工期也被罰了"錢糧"。這說明在天子腳下的玉工整天受到監視,提心吊膽的進行勞作。還不如在民間的藝人那樣自由,可與官人紳士之流往來。
朱時雲
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玉雕高手。擅長在玉石上刻字。朱時雲被蘇州織造衙門選送北京,在宮廷造辦處供職一年有餘。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朱時雲托詞生病潛逃出宮,造辦處為此行文到蘇,要求蘇州進行查辦。(乾隆玉洗)上的這首詩句的刻手,據《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簡稱《清文件》)記載,此時蘇州刻字名匠朱時雲在宮中受命,那麼,這首詩很可能是由朱時雲所刻。
芝亭
乾隆宮廷玉雕名家。芝亭仿古玉已初顯端倪.
謝士枋
清代乾隆年間吳縣人,故居在香山附近的圓通庵。謝士枋少年喪父,家境貧寒,鄰翁招他為徒,帶至揚州,習學玉雕。他靈敏好學,三年學成。所雕玉器精妙絕倫,揚州鹽商大賈競相高價争購,名聲鵲起。乾隆年間被召入皇宮内廷。其一作品,形似半爿西瓜,外皮綠如翡翠,内瓤紅似珠霞,好似剛剛剖開,甘露欲滴,見者無不稱奇。乾隆帝對之愛不釋手,藏于圓明園。l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英軍所得,後賣到上海。看到這件玉器的人都驚詫不已,以為至寶。
中國著名的玉雕大師都有哪些啊
陳孝賢、楊樹明、吳德升、宋世義、梁楓等。
1、陳孝賢
陳孝賢,1978年出生于福建省甯德市,1996年畢業于福建省甯德市工藝美術職業學校。家族世代從事玉石雕刻經營,由于受家族熏陶,自幼酷愛雕刻藝術,後随兄長陳孝興學習壽山石雕刻。
1997年進修于蘇州市工藝美術學院,2001年進修于國工藝美術研究院。擅長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人物、花鳥、魚蟲等各種雕法。追求中國畫的“以形寫神”、“妙在似與不似”的藝術境界。
代表作品有《著我扁舟一葉》、《碩果累累》等。
2、楊樹明
楊樹明,1973年生,大專文化,高級工程師。現任騰沖縣樹明玉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珠寶玉器首飾行業協會會員、雲南省翡翠玉雕專委會委員、騰沖縣珠寶商會副會長。
先後被亞洲珠寶聯合會,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評審委員會、雲南省文化廳、騰沖縣人民政府授予“亞洲珠寶玉雕大師”、“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翡翠工藝大師”稱号。
被共青團中央、雲南省珠寶協會、保山市人民政府評定為“中國鄉村青年文化名人”、“雲南翡翠産業十大行家裡手”、“保山市玉雕工藝傳承人”并榮獲百花獎“中國玉雕藝術大師”。
代表作品有《南海觀音》、《童子觀音》、《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問路》等。
3、吳德升
吳德升,1961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1978年畢業于上海玉石雕刻廠工業中學,進入上海玉石雕刻廠學藝,期間曾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蕭海春的指導。
因出色的琢玉成績,取得雕刻界權威人士的一緻認可,1984年獲得提前晉級的殊榮。之後在對中華傳統玉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潛心研究西方雕刻史,吸取了西方雕塑大師人物作品的精華,賦予中國傳統人物雕刻更深的内涵。
代表作品有白玉《姜太公釣魚》。
4、宋世義
宋世義,字欣然,号癡人,1942年生于北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雕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全國輕工勞動模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玉雕傳承人。畢業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專工國畫人物和工藝雕塑。
上世紀六十年代,步入玉雕行業,從師王樹森等前輩玉雕藝人。曾先後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學習進修。
在長期的刻苦鑽研和不斷的探索中,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理論修養、廣博的知識興趣愛好、紮實的雕塑繪畫基礎、豐富的生産實踐經驗。故此,在生産制作、創意設計、授藝課徒、理論教學、繪圖撰文等領域展現了多方面的藝術才華。
代表作品有《白玉花絲鑲嵌普度衆生》、《香山九老圖山子》、《珊瑚絲路花雨》、《翡翠竹林七賢》等。
5、梁楓
梁楓,字光旭,1953年出生于有“中國玉雕之鄉”之稱的河南鎮平,自幼酷愛繪畫、書法。亞洲珠寶聯合會工藝美術大師,亞洲珠寶聯合會理事。
中國彭雪楓書畫藝術院秘書長,北京東方骧躍裝飾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創辦有梁楓古典傳統工藝工作室,設計雕刻有《竹林七賢》、《群仙祝壽》(桃盒)、《福壽雙全》(桃盒)、《壽同三千》等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陳孝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梁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楊樹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吳德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宋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