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什麼叫三才蓋碗
三才蓋碗的三才即天、地、人。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中有碗、下有托的漢族茶具,四川的“蓋碗茶”就是用的這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碗為人、托為地,暗合天地人之意。“茶托”又稱“茶船”。蓋碗茶起源于唐代的四川、盛行于清代的京師,大家貴族,宮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館,皆重蓋碗茶。蓋碗茶宜于保溫,故後來各地都流行。
川人飲蓋碗茶一般說來,有五道程序:
一是淨具:用溫水将茶碗、碗蓋、碗托清洗幹淨。
二是置茶:用蓋碗茶飲茶,攝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見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紅、綠茶等,用量通常為3-5克。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開水沖茶沖水至茶碗口沿時,蓋好碗蓋,以待品飲。
四是聞香:待沖泡5分鐘左右,茶汁浸潤茶湯時,則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蓋,随即聞香舒腑。
五是品飲: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蓋,傾碗将茶湯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潤喉,提神消煩,真是别有一番風情。
三才蓋碗的三才是什麼意思
三才蓋碗的三才即天、地、人。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蓋碗,帶蓋兒的茶碗,由茶碗、茶蓋、茶船三件套組成。蓋碗又稱三才碗、三才杯。用蓋碗泡茶,具有簡便、易學、不吸味、導熱快、實用、高雅而優美等優點。
三才蓋碗的三才即天、地、人。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蓋碗,帶蓋兒的茶碗,由茶碗、茶蓋、茶船三件套組成。蓋碗又稱三才碗、三才杯。用蓋碗泡茶,具有簡便、易學、不吸味、導熱快、實用、高雅而優美等優點。
三才碗指的是什麼
三才碗指的是帶蓋兒的茶碗,即蓋碗,三才碗由茶碗、茶蓋、茶船三部分組成,同時三才碗又稱三才杯,所謂三才即天、地、人,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
三才碗的泡茶在茶文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點,尤其是在整個三才碗的泡茶過程都有很優雅的名稱。
詳細介紹:
蓋碗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第一個是茶蓋:寓意是天;第二個是茶碗:寓意是人;第三個是茶船:寓意是地。結合在一起就代表天地人渾然一體,還代表天地人和的美好用意。
不過三才碗之前一般隻泡花茶和鐵觀音之類的茶,而現在的茶室茶空間已經不在局限在花茶和鐵觀音了,因為使用的方便,大部分的茶葉都可以使用三才碗來進行泡茶。
三才碗指的是什麼如何挑選三才蓋碗
三才碗指的是什麼?三才碗,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蓋碗茶具。因為蓋碗由以下三部分組成:蓋——寓意為天;碗——寓意為人;托——寓意為地。有天地人和的美好寓意,因此又稱三才蓋碗。用來沖泡茶葉的蓋碗,過去多用來沖泡花茶和鐵觀音,已經沒有限制。使用時既可以用來泡茶後分飲,也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飲茶用。制作蓋碗的材質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種花色的瓷蓋碗為多。
一、三才蓋碗的好處是什麼?
1、三才蓋碗的靈活性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于察色、觀形,亦不利于茶湯濃淡之調節。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焖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隻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也會下降。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用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隻需端着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隻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内,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2、三才蓋碗的妙用
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隻需端着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隻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内,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沖泡鐵觀音在福建泉州廣東潮汕等地以蓋碗沖泡為主,如果讓我來推薦沖泡鐵觀音的茶具,首選蓋碗沖泡喲。不論是人多時,還是獨自享受時都可以用蓋碗,人多時用蓋碗分杯,可以品嘗茶道,獨自品茗不想動杯,直接用蓋碗喝茶,獨樂樂喲。
3、三才蓋碗的實用性
蓋碗泡茶,蓋碗也稱“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來沖泡烏龍茶。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審評師在評審茶葉等級時,通常都用蓋碗泡法。用蓋碗沖泡烏龍茶,便于觀色聞香,所以專業茶師都偏愛用蓋碗泡法。用蓋碗泡茶,具有簡便、易學、不吸味、導熱快、實用、高雅而優美等優點。
4、三才蓋碗的材質
蓋碗按照品牌分為汝窯蓋碗,青花瓷蓋碗,青瓷蓋碗等等。
二、如何挑選三才蓋碗?
三才蓋碗相對比較好選擇,選擇是盡量選擇工藝較好,碗蓋和碗緊密度高的,其次碗身較薄的,這樣在沖泡時吸熱少,茶葉溫度就會高,更易于激發茶香,并且不容易燙手。市場有售:五克、七克、十克、等不同容量的蓋碗,很容易就能根據自己所買的蓋碗來定投茶量。不過,購買時還是需要注意幾點:
1、整明白蓋碗的容量。
購買時,問下該蓋碗的容量。一般泡紅茶的克數是5—6克。岩茶,鐵觀音,鳳凰單叢是7-8克。這些克數幾乎是市場上茶葉包裝(袋泡裝)的标準克數,也是行業裡審評茶樣時的克數。所以使用130CC—150CC的蓋碗較适合。
容量小,沒把握好浸泡時間會泡濃。容量大,水倒太多會淡,如果是女生,手不夠大也抓不住。
2、杯口的外翻弧度大
挑選蓋碗時,除了容量,也要注意碗口和蓋紐。注意蓋碗外觀,杯口的外翻弧度大,也就是碗沿比較向外撇的蓋碗。
3、三才蓋碗注意事項
其實任何蓋碗都會燙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燙,但隻要選對了蓋碗,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下面是幾個容易燙手的蓋碗特點,我們選購時注意一下:
(1)、碗身口與蓋子邊的距離窄,這樣茶水容易溢出燙到手。寬口的就不會,茶杯也一樣。
(2)、整個碗身看去比較矮。使用這種外形的蓋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邊的熱度也會加高。
(3)、蓋紐是凹進去的,蓋紐離蓋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實也燙。
4、三才蓋碗的質地辨别四法
購買三才蓋碗有個“四字訣”,即“看”、“聽”、“比”、“試”。
(1)、“看”
就是要将茶具上下内外細細觀察一遍。一看茶具釉面是否光潔潤滑,有無擦傷、小孔、黑點和氣泡;二看形狀是否規整,有無變形;三看畫面有無損缺;四看底部是否平整,須放置平穩,無毛刺。
(2)、“聽”
就是聽輕輕彈叩茶具時發出的聲音。如聲音清脆、悅耳,則說明瓷胎細緻密實,無裂損,在高溫燒成時,瓷化完全。如聲音喑啞,就可斷定瓷胎有裂損,或者瓷化不完全,這類瓷器經冷熱變化,易開裂。
(3)、“比”
就是比較。對配套茶具,要比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畫面裝飾是否協調一緻。尤其是成套的青花或青花玲珑瓷,因為青花呈色随燒成溫度不同而發生變化,所以同是青花瓷,顔色有深有淺,一套幾件乃至數十件的成套冷瓷器,如各件青花呈色有明顯差異,這套瓷器就大為遜色了。
(4)、“試”
就是試蓋、試裝、試驗。有的茶具蓋子,有的茶具由幾個元件組合而成,在挑選茶具時,别忘了将蓋子試蓋一下,将元件配套一下,看看是否合适。
三才蓋碗沖泡方法:
1.洗杯——白鶴沐浴
用開水洗淨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溫度。
2.落茶——烏龍入宮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稱為“落茶”或“投茶”投茶量可根據個人愛好而靈活掌握.一般為5--8克。
3.沖茶——懸壺高沖
沖泡時最好能使茶葉在杯中旋轉。
4.刮沫——春風拂面
用杯蓋輕輕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湯——玉液回公,
把蓋碗中的茶湯倒進公道杯中使茶湯濃淡均勻。
6.點茶——韓信點兵,(關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茶湯公平均勻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賓使用。
7.看茶——賞色聞香,(喜聞幽香)
觀賞茶湯的色澤并聞杯蓋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領悟岩韻)
品武夷岩茶要邊啜邊嗅,淺嘗細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種花香和岩韻。
注:初用蓋碗時,容易燙手,使杯中茶湯倒之不盡,會使茶湯顯老,應多加練習。
您可能還喜歡:
如何挑選紫砂壺,真假紫砂壺鑒别技巧
沖泡鐵觀音茶杯的形狀大小該如何選擇
鐵觀音泡法大全,怎麼泡才不燙手
茶具怎麼選?專家告訴你陶瓷、紫砂、玻璃哪種好?
什麼叫三才碗
三才碗,又稱三才蓋碗,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陶瓷器皿,主要用于盛放茶水。它的名字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天地人”三才學說,即天、地、人三個方面。三才碗的設計和制作都充滿了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載體。
三才碗的形狀一般為圓底、圓口、圓蓋,象征着天圓地方的理念。碗的主體部分通常分為内外兩層,内層用于盛放茶水,外層則用于放置茶葉和熱水。這種設計既方便了泡茶的過程,又體現了對茶的尊重和珍視。
三才碗的材質主要有瓷、陶兩種。瓷制的三才碗質地細膩,色澤光潔,保溫性能好,但價格較高;陶制的三才碗質地較粗糙,色澤暗淡,保溫性能較差,但價格較低。無論是瓷制的還是陶制的三才碗,都需要經過高溫燒制,才能保證其耐用性和安全性。
三才碗的顔色豐富多樣,有青花、粉彩、五彩、釉裡紅等。其中,青花三才碗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其特點是色澤淡雅,圖案簡潔,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粉彩三才碗則色彩鮮豔,圖案繁複,給人一種華麗熱烈的感覺。五彩三才碗則色彩斑斓,圖案生動,給人一種活潑靈動的感覺。釉裡紅三才碗則色澤深沉,圖案古樸,給人一種沉穩内斂的感覺。
三才碗的使用有一定的講究。首先,泡茶時需要先用熱水預熱碗,然後再放入茶葉和熱水。其次,喝茶時需要用蓋子輕輕撥動茶葉,讓茶葉的香氣充分散發出來。最後,喝完茶後需要及時清洗碗,以保持其清潔和美觀。
總的來說,三才碗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實用的器皿,更是一種藝術品和文化符号。通過使用三才碗,人們可以更好地體驗和理解中國的茶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