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景泰藍是什麼材質 景泰藍材質介紹
1、景泰藍是用銅闆制作成銅胎,然後再用銅絲掐絲成各種圖形焊接在景泰藍銅胎上,然後就用琺琅釉料填充在掐絲的網格内,然後燒制而成。再經過鎏金,這樣一個景泰藍工藝品就誕生了。2、所以從這裡就能很明白的看出來景泰藍的主要材料包括:銅闆,銅絲,琺琅釉料,鎏金用的金或是銀等等。
掐絲琺琅和景泰藍區别是什麼
1.掐絲琺琅和景泰藍是同一種工藝。
2.景泰藍是掐絲琺琅的别稱,正式名稱為銅胎掐絲琺琅。
3.清代已将銅胎掐絲琺琅作為一種重要的制品廣泛流傳。
4.掐絲琺琅,又稱嵌琺琅,是在銅胎上用扁銅絲掐成花紋,再填充琺琅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
5.掐絲琺琅是中國著名的特種金屬工藝品,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6.因琺琅釉多采用藍色,掐絲琺琅又稱景泰藍,以其悠久曆史和獨特藝術風格著稱。
景泰藍和深湖藍的區别是什麼
顔色明暗度不同、工藝制作不同。
景泰藍和深湖藍是兩種不同的藍色調。景泰藍色調較為明亮,顔色鮮豔,具有一定的光澤。深湖藍色調相對較暗,顔色較深,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感覺。這兩種顔色的區别主要是在明暗度上。此外,景泰藍和深湖藍的制作工藝也有所不同。景泰藍是一種傳統的中國工藝品,采用了琺琅彩燒的技術,将彩料填充到銅胎的凹槽中,再進行燒制和打磨而成。而深湖藍則是一種顔料或染料的名稱,用于染色或塗料領域,制作過程相對簡單。
什麼是景泰藍——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
什麼是景泰藍?在古時有句話叫做"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就足以說明景泰藍的珍貴程度。景泰藍一直被人尊為國粹,京城工藝品四大名旦之首,列入燕京八絕之中,是中國著名工藝品之一。由于其工藝複雜,所以在古時隻有皇室才能用的一種珍貴的器具。
據曆史記載,在乾隆年間,吃年夜飯的時候隻有乾隆的餐具是景泰藍,而其他人用的全是瓷器,可想而知景泰藍的珍惜程度與地位象征。景泰藍最早起源于元朝時期,盛行于明清兩代,為皇室日常用品,直到清末明初之時才逐漸轉向民間,但是那個時候的社會及其動蕩,結果差點導緻這些工藝失傳了,幸得才女林薇因挽救了這門工藝,并且她成立的景泰藍工藝小組還将這項工藝發揚光大,才有了我們後來新中國的第一份國禮,而景泰藍的制作工藝也被列為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
景泰藍之所以珍貴,和其複雜的工藝以及用料有關。
制胎
首先需要用紫銅闆裁成不同的形狀,然後用鐵錘一錘一錘的打磨成瓶子、盤子、碗罐等形狀的銅胎,當然現在可以用機器來做這一步了。制胎完還需要用酸洗打磨,去除表面雜質,避免燒制的時候産生顔色變化和氣泡砂眼。當然也并非一定要用銅制胎,一個是因為銅比較結實,另一方面是因為銅比較便宜。現代有些作品中還有用純銀或純金制作胎體的。
掐絲
掐絲,就是用銅絲繪制成各種各樣的圖案,現代工藝中有時為了量産會将一堆銅絲疊好,粘在一起然後一起盤,這樣就能一次性得到多個造型相同的圖案,所以這種工藝也被稱為膘絲。其實說起來也并不複雜,可以參考一下工地上鋼筋是怎麼盤成一個個相同的結構。
焊絲
焊絲,也就是将上一步繪制完的銅絲用有機膠(白芨膠,藕粉等)粘在胎體上,然後經過燒焊使這些圖案都牢牢的固定在銅胎上,而中間凹陷的部分就是留給下一步用的。
點藍與燒制
經過燒焊和酸洗後的胎體,就可以進行點藍了。點藍藝人們會用藍槍或者吸管毛筆等把琺琅粉末釉料填充進胎體表面的金屬絲格子内,每次隻塗一層,然後燒結,這一層就會下陷,然後再塗,再燒……如此反複三四遍才能完成點藍。經過高溫燒制會使釉料融化形成釉質,然而不同的溫度會導緻最後的顔色和效果都不一樣,所以這就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才能判斷的來了。
磨光
燒制完的産品還需要進入磨光工序,先用較粗的砂石将表面都打磨平,使其露出金屬絲,然後在用畢竟細的砂紙進行細磨,最後在用布輪抛光。
鍍金
鍍金也是最後一個步驟了。将磨光後的産品放到鍍金溶液中,使所有露出銅的部分都鍍上金,這樣一件完整的景泰藍工藝品就完成了。
看似景泰藍隻有7個步驟,實際上工藝非常複雜,而且很容易失敗,尤其是在燒制過程,很容易使顔色發生變化,比如紅色變黑色,因為紅色是最難燒制的顔色。其次是很容易出現砂眼,這是因為釉料不夠純所以會有氣泡導緻的。最後銅絲在燒制過程中也會出現變形等現象。所以一件精美的景泰藍工藝品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是很不容易的,難怪古時也隻有皇家才能用的起這種器具。
景泰藍是什麼地方的工藝
景泰藍起源久遠興于明清,是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類之一。今天我們來說說景泰藍是什麼地方的工藝。
詳細内容
1、“景泰藍”這個稱謂最先見于清宮造辦處檔案。清6年(1728)《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五月初五日,據圓明園來貼内稱,本月四日,怡親王郎中海望呈進活計内,奉旨:……琺琅葫蘆式馬褂瓶花紋群仙祝壽,花籃春盛亦俗氣。琺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藍琺琅瓶花不好。欽此。”這一記載,把仿景泰藍時期的琺琅制品稱作“景泰藍琺琅”,這是所見"景泰藍"稱謂的最早文字記錄。
2、景泰藍,亦稱“銅胎掐絲琺琅”,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制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将五彩琺琅點填在花紋内,經燒制、磨平鍍金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豔奪目。景泰藍是北京著名的傳統工藝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銅胎掐絲琺琅”制品,已被很多學者所共識。
3、關于景泰藍的起源,考古界沒有統一的答案。一種觀點認為景泰藍誕生于唐代;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時,從西亞、阿拉伯一帶傳進中國,先在雲南一帶流行,後得到京城人士喜愛,才傳入中原。但有一點是學術界公認:明代宣德年間是中國景泰藍制作工藝優點,并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時期,“景泰藍”一詞也從此誕生。釉色均肥,絲工粗犷,飾紋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