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書法的印章有什麼講究
就印章而言,可分陽文章(朱紋)和陰文章(白紋)兩類。
就印章在畫面上的位置而論,又有引首印、具名印和壓角印之分。在一處連蓋兩印或兩印以上者,一般上邊的印略大,下邊的印略小,上邊是陽文,下邊是陰文。
1、名号章。一般用兩方配合使用,是畫面上必不可少的。一方刻姓名,一方刻字号;或一方刻姓,一方刻名字。一方刻朱文,一方刻白文。用時,朱文紅色輕,用在上邊;白文紅重,放在下邊。印章大小約等于題字,或略小于題字。
蓋章的位置,如署名下空白多,就蓋在下邊,如署名下空白少,可蓋在字迹左右。兩方章的距離,約等于一至二個圖章的位置,不可拉得太開,或擠得太攏。
2、壓角章,亦稱畫角章。可根據畫面需要,用在畫的左下或右下角。壓角章比名号章大,多為方形或長方形,朱白文不論。内容可以是格言、警句,統稱閑章,如“師造化”、“得山水趣”、“江山如此多嬌”等。也可以用齋館名,稱為齋館章,如文征明的“真賞齋”、石濤的“大滌草堂”等。
3、引首章。多為長方形,也有作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根據畫面的需要,用于題款開頭二三字的右側,故稱引首。内容與壓角章相似。
擴展資料:
書畫上的印章,主要分為三類:
一、作者本人的印章。
二、題跋人的印章。
三、收藏、鑒賞人的印章。
在這些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為三個方面:
一、姓名、字号、齋館、堂号印。
二、閑文、吉語、警句印。
三、收藏、鑒賞印。
姓名、字号印:一般蓋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齋館、堂号印一般蓋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蓋在右上角。閑文、吉語、警句印,一般蓋在書畫的左右下角,作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
收藏、鑒賞印一般蓋在書畫的左右下角空處,或無礙書畫作品本身的空白處,也可以蓋在書畫以外的裝裱上。也有蓋在書畫最顯著的位置,以示自己的權威,如乾隆、嘉慶皇帝等。
題畫詩或文的内容是極為豐富的,它是中國畫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詩文、書法和繪畫完美結合在一起,稱為“三絕”。古人雲“功夫在詩外”,這種畫外功,有時對畫的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詩文,對于豐富畫面,深化作者的情感,增加畫面的表現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詩文的優劣可以說是作者文化修養的具體展現,是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畫上題款,是靠書法具體實現的,如果書法欠佳反破壞了畫面。中國畫講“書畫同源”,一方面是技法的相互滲透,另一方面表現在題字、題款上,要求款式風格要和畫風相和諧,筆法相統一。一般說來,工筆宜用篆書、隸書和楷書,寫意宜選擇草篆、草隸和行書。
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正常情況下,均以濃墨題款。文字的排列,以與畫面協調為宜。
凡印章與現在我們定為真迹作品上印章完全一緻的,就存在了真迹的可能性。當然這不是唯一的标準,隻是鑒定的一個方面,特别是自清末以來,西方照相制版傳入我國,使得複制、翻版印章可以與原印幾乎完全一緻,這就不能僅以印章方面來鑒别書畫。
如果一幅清中期或以前時期的作品上的印章與可知确為真迹上的印章完全一緻,其他方面又無疑問,基本上就可以定為真迹。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臨摹複制印章,人工的仿刻總會多少與原印有所不同,印章是極難仿制得與原印一模一樣的。
如果是清末以後的書畫作品,就要從多方面,更加慎重地鑒别。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國畫技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印章材質
硬筆書法印章有什麼講究
硬筆書法印章有什麼講究
硬筆書法印章有什麼講究,書法作品中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内容,硬筆書法的書寫過程中印章也是頗有講究的。下面一起來看看硬筆書法印章有什麼講究吧?
硬筆書法印章有什麼講究1一般是兩個,引首章一枚,題款處名章一枚。
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中性筆、美工筆、鉛筆、粉筆等,以墨水或者粉狀介質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的書寫技巧。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價值廣等特點。它與毛筆書法的視覺區别在于筆畫的粗壯或纖細,有如去其肉筋存其骨質。但其成像的原理和運動技巧有很大的不同,是兩種不同的運動模式。
分類特點:
硬筆書法分硬筆書法藝術和實用硬筆書法,前者主要是強調藝術性,後者主要是強調實用性。硬筆書法的藝術性,主要是通過線條與結構的變化表現出書寫者對書法藝術的認識和感受,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個性,等等;而實用硬筆書法,即日常寫字,主要是滿足實用,能做到易寫易認即可,關鍵是做到書寫快捷和規範,所以實用硬筆書法,是以行書為主的。
1、硬筆書法用多大的印合适?
硬筆書法的用印,多在0.5厘米—1厘米之間,太大,會喧賓奪主,太小,不容易刻好,也不能與作品相映成趣。硬筆書法落款印的最佳的尺寸是 0.8厘米,名章多用陰刻,以正方形最為常見。如果姓和名分開刻,建議姓陰刻,名陽刻,如果不刻姓,隻刻名字,建議陰刻。齋号閑章多為陽刻,多為長條形和不規則的形狀。其中引首章的最佳尺寸為寬0.6-0.8厘米,長1.2-1.5厘米,一般字數不宜太多,以二字為宜。總之,硬筆書法印以小巧清雅工穩為宜。
2、钤印用什麼印泥?
硬筆書法作品,如果是平時練習,使用的印泥就無所謂,可以用稍微幹燥的财務印台。參加比賽的硬筆書法印泥切記不可使用财務印台和工藝印泥,因為這些印泥裡面沒有防止印泥掉色和滲洇的固定劑,不僅觀感不好,且不耐保存,時間長了容易散開,影響硬筆書法的品質。如果參加比賽的話,還是建議使用書畫專用印泥。例如上海西泠印社的鏡面朱砂印泥,這款印泥是性價比較高的一款印泥,用在宣紙上或者其他硬筆書法紙上,不漲線,觀感好,效果佳,色澤細膩。
3、如何防止印泥漲線?
硬筆書法用印由于體制較小,印泥漲線會使印面模糊,尤其是在撰寫參賽作品的時候,會因為一個印花漲線模糊,毀掉整篇作品。如何防止呢?每次用印前,要用衛生紙将印石上殘餘的印泥揩拭幹淨,并保證印文筆畫縫隙裡沒有紙屑及印泥殘留。對于已經有陳舊印泥殘留的印面,可以用廢舊的軟毛牙刷,蘸肥皂水如刷牙般輕刷印面字迹凹槽,印面即刻恢複潔淨。
4、如何钤印?
用印的時候,将幹淨的印面輕輕拍打印泥,如蜻蜓點水般輕盈,将印泥蘸勻印面,然後果斷蓋印。蓋的時候,手不能抖動。有的印面不平,因此,需要輕輕的上下左右搖一下手中的印石,以使印泥全面妥帖地浸潤紙張。钤印的時候,最好在下面墊一塊玻璃闆,以保證钤印效果。蓋完印,需要将印石輕輕提起,以離開紙張,此時,應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環繞印石按住紙張,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輕輕将印石提起,不可猶豫,不可晃動,不可拖泥帶水,注重這些細節,可獲得完美钤印效果。钤印完畢,應用幹淨的衛生紙,擦淨印泥殘留,将印裝入幹淨的盒子,妥善保存。
5、如何保證蓋的印不歪斜?
因為硬筆書法的特點,字形小,印石稍微歪斜就影響通篇的美觀。蓋印的時候,在需要蓋印的旁邊相近1-2mm的地方放置一把直尺,以做參照,可以有效将兩方以上印蓋在一條直線上,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印規。
6、如何做到準确而又高效的蓋印呢?
練習,不斷的練習,熟能生巧,不斷地練習可掌握訣竅!沒事的時候,可以在廢紙上不斷地練習蓋印,并且細心體會不同的力度,而産生的不同印花效果。不斷地練習在一條直線上蓋印,使之不歪斜,不漲線;不斷地熟悉印泥在不同季節的性能。隻有不斷練習,才能蓋出漂亮的印花,為您的書法作品畫龍點睛!(梁氏篆刻工作室,2017年8月修訂)
硬筆書法印章有什麼講究2書法印章有什麼講究
1、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作者的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類的章,這種章都是落款的最尾處蓋,表示這幅作品的出處。通常隻蓋一個,“某某之印”“某某”,或隻是名,沒有姓,或筆名,總之往往隻蓋一個。也有姓是一個章,名字是一個章的,不過很少。
2、有些水準的作品就要用到閑章,也就是不是為了标識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裝飾為作用的章。比如起首章,通常蓋在作品左上角,作為整體布局裝飾,破除太嚴肅作品的死闆格局等。剛開始學,隻要姓名章就夠了,等學到一定程度再學習怎麼蓋閑章即可。
3、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并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
擴展資料
含義
1、圖章;
2、圖章印出的的痕迹
出處
1、圖章。用作取信之物。《史記·孝武本紀》:“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後漢書·公孫述傳》:“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備置公卿百官。”《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他]又慚次學到作畫遊戲,勾股占驗,甚至镌印章。”魯迅《書信集·緻王冶秋》:“因為寄書要挂号,收信人須用印章的。”
2、圖章印出的痕迹。明陶宗儀《辍耕錄·印章制度》:“古無押字,以印章為官職信令。”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中懸畫佛一軸……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
硬筆書法印章有什麼講究3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有什麼講究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能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從專業角度來講書法用印是有講究的,為了起到不同的作用,人們把書法印章細分為幾個不同的種類,可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具體來說,書法作品常用的書法印章有以下幾個類别。
一、姓名章: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緻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則贻笑大方。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所謂陽文就是字在石頭上是凸出來的,陰文反之。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号章。
二、閑章,亦稱布局章,細分為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引首章是钤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也可稱為“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随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于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引首章按内容可分為:齋号章、雅趣章、年号章、月号章。
2、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攔邊章隻管一邊;。
3、壓角章,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壓角章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4、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内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三、鑒藏章: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的章。據史料記載,鑒藏章始于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于禦藏書畫。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需要注意的是,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發生的,應考慮到整體的布局。
書法作品印章有什麼講究
書法作品印章的講究如下:
一、書法作品印章的重要性
書法作品中的印章不僅具有裝飾作用,還具有證明作品真實性和作者身份的作用。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增加作品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
二、書法作品印章的種類
1、姓名章
姓名章是書法家自己刻制的,用于标識自己的身份。姓名章通常包括姓氏和名字兩部分,有時也會包括别号或齋名。
2、閑章
閑章是一種比較随意的印章,通常用于表達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追求。閑章的内容可以包括詩句、格言、警句等。
3、肖形章
肖形章是一種具有特定含義的印章,通常以圖案或圖像的形式出現。肖形章的内容可以是吉祥物、動物、植物等,寓意着祝福、吉祥等。
三、書法作品印章的使用方法
1、姓名章的使用
姓名章通常蓋在作品落款處,用于标識作者的身份。如果姓名章是朱文,則蓋在白紙黑字的作品上較為美觀;如果姓名章是白文,則蓋在黑紙白字的作品上較為美觀。
2、閑章的使用
閑章通常蓋在正文或落款處,用于表達作者的情感或态度。如果閑章是朱文,則蓋在白紙黑字的作品上較為美觀;如果閑章是白文,則蓋在黑紙白字的作品上較為美觀。
3、肖形章的使用
肖形章的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可以蓋在作品的适當位置。一般來說,肖形章的使用要與作品的主題相符合,能夠增加作品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
關于印章的曆史與文化内涵
一、印章的起源與演變
印章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曆史和文化内涵。印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随着時間的推移,印章的制作材料也發生了變化,從銅、鐵等金屬擴展到玉、石等寶石。
二、印章的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印章代表着誠信、責任和權力,是一種社會交往和個人信譽的體現。同時,印章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品,其制作和鑒賞過程也充滿了文化内涵。印章的形狀和圖案都有一定的講究,不同形狀和圖案的印章代表着不同的意義和用途。
方形印章多用于官方場合,圓形印章則多用于私人場合;花鳥魚蟲等自然元素常常被用于印章的圖案中,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