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古币最值錢圖片(哪種古币最值錢?)

biang 中華百科 847

本文目錄

  1. 古币中什麼古币最值錢
  2. 什麼古錢币最值錢
  3. 什麼古币最值錢請帶圖片還有詳細資料

古币中什麼古币最值錢

五十名珍自己查我就不複制粘貼了

好吧還是給你搬過來吧

1橋足半釿布:戰國時期鑄币。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币單位“釿”字而得名。産生于戰國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國地區。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裆、方足。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别是“殊布當釿”和“四布當釿”的長足釿布。

2三孔布:圓足布之一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這種布币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

3博山刀:齊明刀之一種。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占齊大片領土時鑄。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樣特殊,習稱“博山刀”,傳世極少。背面鑄有三字或四字,一般開頭兩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東莒縣故城遺址曾出土有這種刀币的錢範。

4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币,又稱直刀、趙刀。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币的錢範,可證其鑄地。

5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币的總稱。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範圍。

6東周、西周(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币。形制為圓形圓孔,源于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于三晉地區。

7共屯赤金(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币。形制為圓形圓孔,源于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于三晉地區。

8壯泉四十:新莽錢,始建國二年(10)鑄。“六泉”指規則直一、麼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麼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其中規則直一在始建國元年(9)已鑄,大泉五十則在西漢居攝二年(7)已鑄,始建國元年(9)又鑄。

9國寶金匮直萬:新莽時鑄錢。上部方孔圓形,有直讀“國寶金匮”;下部方形,“直萬”兩字直書于兩豎紋之間。傳世僅兩枚。

10大泉五千:三國吳錢,史志無載。曾有出土。

11太夏、真興: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鑄錢。錢文隸書,面重郭,存世極少。

12永光: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極少。

13景和: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鑄錢。重二铢,錢形薄小,存世極少。

14鹹通玄寶:唐錢。鹹通十一年(870)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尋即廢止,存世極罕。

15開平通寶、元寶:梁錢。開平是五代梁朱溫年号(907-911),存世僅通寶、元寶大銅錢各一枚,對其真僞錢币界看法不同。另有開平元寶鉛質小錢,系南漢劉隐奉梁正朔而鑄。

16天成元寶:五代後唐錢。天成年間(926-930)鑄。

17永平元寶:前蜀錢。永平年間(911-915)鑄,存世極罕。

18天德重寶:閩錢。天德年間鑄,有銅、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紀國号。

19天策府寶:楚錢。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軍,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鑄天策府寶,有銅、鐵兩種。據《十國紀年》載,當時城中行用鐵錢,城外使用銅錢。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銅錢又有背龍及鎏金等品。

20乾封泉寶(楚):楚馬殷所鑄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銅錢數量少于鐵錢,錢文隸書,與唐高宗乾封泉寶不同。

21廣政通寶:後蜀錢。孟昶廣政年間(938-965)鑄,有銅、鐵、鉛三種平錢。

22大蜀通寶:後蜀錢。錢文形制與廣政通寶接近。存世極罕。

23保大元寶(背天):南唐錢。李璟保大年間(943-957)鑄,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極少。

24永通泉貨:南唐錢。顯德五年(958),李璟鑄永通泉貨大錢,以一當十,錢文有篆、隸兩種,篆書者較薄小,為後期的減重錢。

25大齊通寶:南唐錢。此錢真品僅發現二枚,因其文字形制與大唐通寶接近,所以定為南唐開國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國号大齊時所鑄。一說為南唐後期鑄大唐通寶時所鑄。

26建炎元寶: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鑄。“建炎元寶”鑄造量極少,錢文篆書,隸書成對,同時期高宗尚鑄造有“建炎通寶”,“建炎重寶”,皆罕見,為古錢大珍。

27至甯元寶:P金代衛紹王至甯元年(公元1213)鑄造。存世僅有一枚折五型銅錢孤品,書體與北宋崇甯小平楷書相似。珍罕無定價。

28大宋通寶(當拾):南宋大錢大宋通寶當拾直徑一般:52MM.厚:3MM

29貞佑通寶、元寶:鑄期:宣宗貞佑年間(1213-1216年)特征通寶,小平,錢文真書順讀。元寶小平,錢文真書旋讀。貞佑元寶,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島春水藏)國内僅發現此一枚。

30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俗稱“垮牌”),是一種獨特的品種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間(1241—1252年)所鑄。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時,稱為餘杭郡,高宗南渡後建都于此,改稱臨安府。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就是由當時的臨安府鑄行的。其面額分為“準貳佰文省”、“準叁佰文省”和“準伍佰文省”三等。“準”為“平”的意思,“省”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當一百文銅錢。該銅質錢牌呈狹窄長方形,上端有一圓孔,四周及圓孔有廓;長度和寬度因面額大小而異,“準貳佰文省”長6.2厘米、寬1.9厘米,“準伍佰文省”小型的長7.3厘米、寬2.3厘米,大型的長7.9厘米、寬2.7厘米;面文均為“臨安府行用”五個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為“準貳佰文省”、“準叁佰文省”和“準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書,且制作精美。

31大朝通寶: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公元1227年)鑄。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有銀質、銅質兩種,均為小平錢,存世極少,銅質更罕見。屬中國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劉龔政權乾亨元年(公元917)鑄造。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銅,極少見。另有“乾亨重寶”銅錢。

33天顯通寶:天顯通寶隸書小平光背無定價遼太宗天顯年間鑄,據内蒙出土:徑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頗具遼錢風韻,隸書體旋讀,傳世甚罕。太宗天顯年間(947-950年)鑄,僅發現1枚孤品,該錢已流入日本。

34中統元寶: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公元1260-1264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直或旋讀。背可見星紋,平錢。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國時期盤踞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造,永安一十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永安五百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僅孤品,古錢之大珍。鐵錢存世也已屈指可數,價格頗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獨特,按照右左上下順序讀,永安一千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為古錢珍品。鐵錢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價。

36應曆通寶:遼國穆宗皇帝應曆年間鑄造(公元951~969),錢文粗糙,制式為小平,現存世僅有數枚。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遼代應曆通寶,直徑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國寶:元朝元武宗至大年間(公元1308~1311年)鑄造。文字形制極為精美,有以孤品背龍紋者尤其精緻,疑為開爐試鑄樣錢。另有鉛錢孤品,系雕母。

38建國通寶:北宋宋徽宗趙佶有建中靖國年号,但建國通寶僅有篆書,楷書小平對錢各一,其中篆書錢銅色金黃,狹穿大字,面帶黑斑及松花綠鏽,據說出土于蘇北,曾被錢币收藏大家羅伯昭先生以400銀元購得。也有人認為此錢太過離奇,懷疑是建炎通寶改刻而成,但據考證,建國通寶是取建中靖國年号的首尾二字組合而成鑄造的貨币,卻因趙佶的建中靖國年号中的“建中”二字與唐代某年号重複,所以此币剛剛鑄成就馬上廢止,而改鑄非年号的“聖宋通寶”、“聖宋元寶”。因此建國通寶極為珍稀,存世量不超過10枚,無法估價,稱建國通寶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為過。楷書建國通寶早在清末,民國時期曾被發現,可惜皆已流失,1956年錦州博物館在發掘清代範子和墓時,曾經出土一枚隸書“建中靖國”錢,銅質厭白,屬于夾錫錢一類,實屬僅見。請大家欣賞國家博物館所藏名珍篆書體建國通寶。根據實物考證篆書體建國通寶的版别有三種,均屬試鑄。

39保甯通寶:遼代遼景宗耶律賢保甯年間(969-978)的鑄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極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寬緣、細緣、狹穿、廣穿、背月紋等區别。其錢文右旋讀,書體隸兼八分,渾厚樸拙,古意盎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可謂影響了整個遼一代錢風。根據相關資料、圖譜及所見所聞,保甯通寶平錢的統計存量大約在數十枚之内,是遼錢中的稀見品之一。

40至正之寶:元朝順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币并行。錢體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面文“至正之寶”為端麗楷書,直讀。背穿上“古”系記江西吉安道監制;穿右“權鈔”二字可作權當銀鈔解。穿右為币值銀重,所見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及“伍錢”五種。“伍錢”即值銀鈔半兩、銅錢五百文,為“權鈔錢”之最大者;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來出現之最大行用方孔圓錢。以銅錢權鈔行使,又稱“至正權鈔”。錢文書體特别俊秀流暢,與“至正通寶”一類書法相同。這類銅錢均比較罕見,價格極高。

41聖宋通寶:直徑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錢币完整,未見拼接、挖補、改刻的痕迹,應當是一枚真品古錢。“聖宋通寶”行書旋讀,字體與行書聖宋元寶相同,隻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現一斜月,左側邊郭有一個直徑0.1厘米的圓形深孔,形态較規則,似乎是用作定位用。

宋徽宗趙佶于崇甯二年(1103年)鑄聖宋通寶,行、篆二體,以一當五,崇甯三年(1104年)乃止。聖宋通寶錢行世隻有8個月,世間所見甚少。

42貞觀寶錢(西夏文):西夏崇慶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3年)鑄造,形制為小平錢,直徑2.5CM。錢形較大。存世僅有一枚,極其珍貴。

43天啟通寶:背面有字的天啟通寶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鑄錢,因其在位僅數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于天啟元年先補鑄其父年号“泰昌”錢,稱“泰昌通寶”。此錢為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錢,還有錢徑達2.9厘米,大如折二錢的寬郭大樣錢;也有錢徑2.3-2.4厘米的小錢。明熹宗鑄泰昌通寶錢隻一年,次年便開鑄“天啟通寶”,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稱“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所鑄錢币主要用于軍需,軍隊的鑄錢爐隻保留西北三鎮,東南的一律取消,這時全國形成了三個造币中心,分别為兩京及四川地區,但天啟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賢專權,宦官亂政,濫鑄情況又出現,地方錢局大量出現,因此所鑄的天啟錢版本極多,差異大。錢背文大量的出現記地,記局,記重等形式。此前僅萬曆時期出現過,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錢币制式的複雜時期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天啟年為了彌補财政的虧空,繼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鑄錢量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錢局濫錢惡錢,好賺取利潤。大量的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與明朝前期制錢力求精整美觀的傳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後開鑄當十錢。天啟五年,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并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其大錢鑄期不過三年;天啟錢錢重原定一錢三分,千錢重八斤八兩,但後來由于官鑄過于濫惡,小錢僅重七分,千錢僅重四斤八兩,含銅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種用日本鉛錫銷熔入銅所鑄的銅呈折色的“折沙錢”就是此時所鑄。天啟小平錢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比萬曆錢複雜,背鑄有星月紋的種類多;背有文分記重,記事,記局、記地。背記事為“奉旨”二字,是當時宦官、大臣奉旨辦事造錢的意思。“天啟通寶”小平錢不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輪郭寬窄,錢文結構也有諸多不同,很複雜多變。“天啟通寶”當十錢也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類,折二錢則大都背無文,存世也較少。這兩種錢皆較少見。

元末南方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公元1358年鑄“天啟通寶錢”,該币質地為紫銅,就式樣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三種,錢文有楷書和篆書兩種,由于從發行到停鑄僅經曆了一年,因此元天啟通寶比較珍稀,尤其是篆書折三天啟錢為一級品,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啟錢則版式較多,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多種,質地也為黃銅,但錢文卻均為楷書。元天啟錢光背,而明天啟錢背豐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戶、浙、京、新等多種,紀值有二、十、十一兩等,當然還是以光背為常見。

44靖康通寶:“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北宋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

45天國通寶:天國背通寶當十是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第一批試鑄的通用錢币,因不久即改鑄太平天國聖寶錢而屬臨時過渡性的錢币,因此鑄額有限而十分罕見.

46應運元寶:"應運元寶"銅錢,系北宋淳化年間李順起義所鑄起義軍錢,

47皇統元寶:金代錢币,皇統年間(1141-1149年)鑄造,制作極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統元寶篆書孤品。

48應感通寶:北宋時,李順于994年發動農民起義,攻克成都,建元應運。曾鑄應運元寶。李順死後,部下又鑄應感通寶,存世皆罕。

49崇慶元寶、通寶:崇慶元寶為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年)所鑄,由青銅鑄造。有元寶、通寶兩種。元寶為篆書當五大錢(即折五,直徑為3.5厘米);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仿瘦金體所制。崇慶元寶傳世極少,有書籍稱其為“孤品”,實際上據了解全國保存有五六枚真品。

崇慶元寶史志不載。唯遼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與文字近似泰和重寶。“崇慶元寶”四字作玉筋篆,旋讀,光背無文。錢體銅色青白,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甯錢制,然仔細推敲仍不免匠氣。近代京滬諸多泉家皆審為赝品,而錢币學家鄭家相以為當屬金泉。

50元德重寶: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7)鑄造。版式為折二型錢。錢文楷書,直徑一般為2.7厘米。今存世僅有兩三枚,珍罕無定價。崇宗皇帝朝另鑄造有“元德通寶”錢。

什麼古錢币最值錢

問題一:現在最值錢的古币是什麼古币成套為貴古錢币收藏不同于其他古董,并非時間越早越珍貴。古錢的評級原則是“物以稀為貴”,以其在社會上的存世量分為一至十級。在社會上流通時間越短、存世量越少的古錢越值錢。在距今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燕國的貨币“明刀”,年代可謂久遠,然而市價僅六七十元一枚,且品相上乘。兩漢到隋朝流通的五铢錢,年代長達700多年,鑄币量很大,存世量也不少,相對來說,市場價格不是太高。1000多年前的唐“開元通寶”及北宋“宣和通寶”,價格都很低,有時候幾角錢即可買上一枚。北宋曆經150多年,文化發達,商業繁榮,鑄錢之多,空前絕後。宋神宗時,每年鑄錢多達500萬貫以上,時至今日,北宋錢仍遍布于大江南北,連域外也時聞出土,價格自然不高。相對,那些政權更替較快的朝代,錢币發行時間短,存世量小,收藏的價值比較大。比如先秦貨币,如刀币、鏟币、布币等農具外觀的古錢,遼代早期天贊、天顯時期的古錢,各朝各代農民起義掌握政權後發行的錢币等,都極有收藏和投資價值。戰國時期的“三孔布币”,售價高達6萬多元,且有價無貨。西漢末年王莽所鑄的“壯泉四十”,有人曾以25000元出手。即使僅100多年前的清代錢币,不少品種也高達萬元,如鑄于1861年的“祺祥通寶”、太平天國起義時所鑄的“天國通寶”等等。另外,有些未經流通的古錢币,收藏價值也很大,如特殊版本的錢,或用于鑄币的雕母、鑄母和樣錢,以及相對稀少的各種花錢。古錢币的真正價值,在于成套而不是在于單枚。行家說,成套之錢,為無價之寶;單枚之币,值同敝履。買回來的古錢要經過洗錢,再進行分類,最好能組成一套一套的,因為單古錢常常是普通品,隻有成套的才可組成精品。要是分散收集,便顯現不出其價值了,除非是珍稀之币。以元代的錢币為例,共計104枚,如能集齊全,每枚可值百元,最低可售12400元;如果分開出售,每枚最多不過數角至數元而已。收藏從有貨币之始直至所有曆代所鑄之錢,隻要有恒心,也能收集齊全。如果無一缺,便是價值連城。但如果将一朝一代的古錢收齊,也是價值不菲。

問題二:什麼樣的古錢币最值錢刀币

問題三:最值錢的古錢币有那些下面這50種古錢币最值錢

古錢五十名珍

古錢又稱古泉,古錢研究曆史悠久,在南朝時便有專著《錢譜》,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見錄》、《古泉彙》和《續古泉彙》等。

1930年出版《古錢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國古錢學會,出版《中國錢币》雜志。

由著名學者列出的古錢五十珍有:

1。橋足半皇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晉陽匕

5。齊六字刀

6。東周、西周(圜錢)

7。共屯赤金

8。壯泉四十

9。國寶金匮直萬

10。大全五千

11。太夏真興

12。永光

13。景和

14。鹹通寶玄

15。開平通寶、元寶

16。天成元寶

17。永平元寶

18。天德重寶

19。天策府寶

20。乾封泉寶(楚)

21。廣政通寶

22。大蜀通寶

23。保大元寶

24。永通泉寶

25。大齊通寶

26。乾亨通寶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28。建國通寶

29。聖宋通寶

30。靖康通寶

31。應運元寶

32。應感通寶

33。建炎元寶

34。大宋通寶

35。臨安府銅質錢牌

36。天顯通寶

37。應曆通寶

38。保甯通寶

39。貞觀寶錢

40。元德重寶、通寶

41。皇統元寶

42。崇慶元寶、通寶

43。至甯元寶

44。貞群元寶、通寶

45。大朝通寶

46。中統元寶

47。大元國寶

48。至政權鈔

49。天啟重寶

50。天國通寶

問題四:古币那種最值錢什麼樣的古币價值最好最高 1橋足半Y布:戰國時期鑄币。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币單位“Y”字而得名。産生于戰國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國地區。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裆、方足。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Y、一Y和半Y三等。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别是“殊布當Y”和“四布當Y”的長足Y布。

2:三孔布:圓足布之一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這種布币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

3:博山刀:齊明刀之一種。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占齊大片領土時鑄。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樣特殊,習稱“博山刀”,傳世極少。背面鑄有三字或四字,一般開頭兩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東莒縣故城遺址曾出土有這種刀币的錢範。

4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币,又稱直刀、趙刀。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币的錢範,可證其鑄地。

5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币的總稱。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範圍。

6東周、西周(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币。形制為圓形圓孔,源于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于三晉地區。

7共屯赤金(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币。形制為圓形圓孔,源于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于三晉地區。

8壯泉四十:新莽錢,始建國二年(10)鑄。“六泉”指規則直一、麼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麼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其中規則直一在始建國元年(9)已鑄,大泉五十則在西漢居攝二年(7)已鑄,始建國元年(9)又鑄。

9國寶金匮直萬:新莽時鑄錢。上部方孔圓形,有直讀“國寶金匮”;下部方形,“直萬”兩字直書于兩豎紋之間。傳世僅兩枚。

10大泉五千:三國吳錢,史志無載。

11太夏、真興: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鑄錢。錢文隸書,面重郭,存世極少。

12永光: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極少。

13景和: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鑄錢。重二铢,錢形薄小,存世極少。

14鹹通玄寶:唐錢。鹹通十一年(870)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尋即廢止,存世極罕。

15開平通寶、元寶:梁錢。開平是五代梁朱溫年号(907-911),存世僅通寶、元寶大銅錢各一枚,對其真僞錢币界看法不同。另有開平元寶鉛質小錢,系南漢劉隐奉梁正朔而鑄。

16天成元寶:五代後唐錢。天成年間(926-930)鑄。

17永平元寶:前蜀錢。永平年間(911-915)鑄,存世極罕。

18天德重寶:閩錢。天德年間鑄,有銅、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紀國号。

19天策府寶:楚錢。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軍,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鑄天策府寶,有銅、鐵兩種。據《十國紀年》載,當時城中行用鐵錢,城外使用銅錢。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銅錢又有背龍及鎏金等品。

20乾封泉寶(楚):楚馬殷所鑄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銅錢數量少于鐵錢,錢文隸書,與唐高宗乾封泉寶不同。

21廣政通寶:後蜀錢。孟昶廣政年間(938-965)鑄,有銅、鐵、鉛三種平錢。

22大蜀通寶:後蜀錢......>>

問題五:哪種古錢币最值錢最有收藏價值曆代古錢币具有曆史、文物價值,錢币存世量很少、版别少的錢币。如:古錢診稀50品。金的開元通寶,金的淳化元寶,九疊篆皇宋通寶、靖康通寶、元寶,三孔布、齊留字刀、圜錢、楚貝币(金質)等。

問題六:哪種古錢币最值錢最有收藏價值曆代古錢币具有曆史、文物價值,錢币存世量很少、版别少的錢币。如:古錢診稀50品。金的開元通寶,金的淳化元寶,九疊篆皇宋通寶、靖康通寶、元寶,三孔布、齊留字刀、圜錢、楚貝币(金質)等。

問題七:最值錢的銅錢是什麼銅錢最值錢的銅錢不一定,最值錢的一般是看年代年代越久遠越值錢。當然有的時候還要看看保存的質量和銅錢的做工是否精美。

中國古錢五十珍

1)橋足半Y布

一級 35000.00

2)三孔布

一級 60000.00

3)博山刀(齊明刀)

二級 14000.00

4)晉陽匕

一級 16000.00

5)齊六字刀(齊造邦長法化)

一級 30000.00

6)東周、西周

二級 8000.00

7)共屯赤金(圜錢)

一級 35000.00

8)壯泉四十(新莽)

一級 80000.00

9)國寶金匮直萬(新莽)

特一級80000.00

10)大泉五千(孫吳)

特一級 120000.00

11)大夏真興(赫連勃勃)

特一級 100000.00

12)永光

一級 15000.00

13)景和

一級 18000.00

14)鹹通玄寶

一級 75000.00

15)開平通寶、元寶

一級 60000.00

16)天成元寶

特一級 60000.00

17)永平元寶

一級 28000.00

18)天德重寶、通寶(背殷)

一級 80000.00

19)天策府寶\(鎏金)

一級 60000.00\95000.00

20)乾封泉寶(五代楚)\背天

一級 90000.00

21)廣政通寶

二級 50000.00

22)大蜀通寶

一級 80000.00

23)保大元寶(背天)

一級 60000.00

24)永通泉貨(真\隸)

二級22000.00\23000.00

25)大齊通寶

特一級 100000.00

26)乾亨通寶、重寶

二級 9000.00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一級 40000.00

28)建國通寶

一級 50000.00

29)聖宋通寶

一級 60000.00

30)靖康通寶、元寶

一級 40000.00

31)應運元寶

一級 60000.00

32)應感通寶

一級 60000.00

33)建炎元寶

一級 60000.00

34)大宋通寶(當十)

一級 50000.00

35)臨安府銅制錢牌

一級 18000.00

36)天顯通寶

特一級 17500.00

37)應曆通寶

特一級 17000.00

38)保甯通寶

三級 25000.00

39)貞觀寶錢(西夏文)

特一級 30000.00

40)皇統元寶

特一級 75000.00

41)元德重寶、通寶(楷書)

一級 35000.00

42)崇慶元寶、通寶

特一級 120000.00

43)至甯元寶

特一級 110000.00

44)貞佑通寶、元寶

特一級 100000.00\

45)大朝通寶

一級 15000.00

46)中統元寶

二級 25000.00

47)大元國寶

一級 50000.00

48)至正權鈔

二級 14000.00

49)天啟通寶(徐)(篆)

特一級 100000.00

50)天國通寶

四級 35000.00...>>

問題八:什麼銅錢最值錢下面這50種古錢币最值錢古錢五十名珍古錢又稱古泉,古錢研究曆史悠久,在南朝時便有專著《錢譜》,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見錄》、《古泉彙》和《續古泉彙》等。 1930年出版《古錢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國古錢學會,出版《中國錢币》雜志。由著名學者列出的古錢五十珍有: 1。橋足半皇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晉陽匕 5。齊六字刀 6。東周、西周(圜錢) 7。共屯赤金 8。壯泉四十 9。國寶金匮直萬 10。大全五千 11。太夏真興 12。永光 13。景和 14。鹹通寶玄 15。開平通寶、元寶 16。天成元寶 17。永平元寶 18。天德重寶 19。天策府寶 20。乾封泉寶(楚) 21。廣政通寶 22。大蜀通寶 23。保大元寶 24。永通泉寶 25。大齊通寶 26。乾亨通寶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28。建國通寶 29。聖宋通寶 30。靖康通寶 31。應運元寶 32。應感通寶 33。建炎元寶 34。大宋通寶 35。臨安府銅質錢牌 36。天顯通寶 37。應曆通寶 38。保甯通寶 39。貞觀寶錢 40。元德重寶、通寶 41。皇統元寶 42。崇慶元寶、通寶 43。至甯元寶 44。貞群元寶、通寶 45。大朝通寶 46。中統元寶 47。大元國寶 48。至政權鈔 49。天啟重寶 50。天國通寶

問題九:最值錢的古錢币圖片一貨泉應當值點銀子!!!!!

問題十:哪種錢币最值錢哪種古錢币最值錢曆代古錢币中存世量較少、極少的、有考古文物價值的古錢币較值錢。如:北宋的淳化元寶(金質)的、九疊篆皇宋通寶、重和通寶(篆書)(隸書)、清朝:雕母、祺祥通寶,更遠一點的三孔币、圜錢、齊六字刀,還有永通萬國等古泉診稀品。

什麼古币最值錢請帶圖片還有詳細資料

一、古币的價值

古錢五十大珍、一百大珍等,都是價值不菲的收藏品,價格從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則是:存世量越少的錢币,價值通常越高,這正應了“物以稀為貴”的真理。每一種錢币都是那個時代經濟、文化、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縮影。

二、古币的等級劃分

在中國,古币通常被分為十個等級。被廣泛傳頌的“五十名珍”古币,其存世量在當時極為稀少,有的甚至隻有一兩枚,因此它們的價格往往是“無定價”的。在有定價的古币中,最珍貴的一級錢币包括五代十國的開平通寶和天成元寶,價格分别達到20萬和6萬。遼錢中的天祿通寶和一級大定通寶的價格分别為7萬和5萬。二級錢币的價格在2-3萬之間,三級和四級錢币的價格則在6000-2000元之間。最常見的是九級和十級錢币,價格大約在5-6元之間。(以上價格指的是三十年前的市場行情)

三、古币的稀有度

在古币收藏中,雕母錢是最為珍貴的,其次是母錢、樣錢等稀有品種。

四、古币的年代價值

從年代來看,五代十國的錢币、遼金時代的錢币、太平天國的錢币等,其價值普遍高于其他朝代的錢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