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哪個省(汝窯位于哪個省份)

biang 中華百科 869

本文目錄

  1. 汝窯位于哪個省
  2. 汝窯是哪個省
  3. 汝窯在哪個省

汝窯位于哪個省

汝窯哪個省(汝窯位于哪個省份)-第1張圖片

“汝窯”遺址在河南

汝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地處汝州而得名,所燒陶瓷精美絕倫,在中國陶瓷史上享有盛譽。北宋後期,汝窯專為宮廷燒造禦用瓷器,即“汝官瓷”,簡稱汝瓷。汝瓷燒制于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甯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間。後因宋金戰亂而失傳,南宋時汝瓷“尤難得”,傳世品全世界僅存60餘件,被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台北、上海、英國、日本等博物館收藏,為舉世公認的稀世珍寶。汝瓷胎質細膩,工藝考究,以名貴瑪瑙入釉,色澤獨特,随光變幻。觀其釉色,如雨後天藍色的晴空,溫潤古樸;撫其釉面,平滑細膩,如同美玉。器表呈蟬翼紋般細小開片,釉下有稀疏氣泡,在光照下時隐時現,似晨星閃爍,在胎與釉的結合處微現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汝瓷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它古樸、典雅、凝靜、大氣,象征着純結、平安、吉祥和富貴。對汝官瓷的擁有和欣賞,體現着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文化層次和藝術涵養。汝瓷燒制技術失傳800多年,近年來仿燒成功,使天青釉重見天日。

北宋以來,由于汝窯青瓷工藝的迅速傳播,先後在豫西和豫西南各窯口相繼燒造青瓷,為了赢得信譽,除注重技術的交流、引進其他窯口的先進工藝技術外,各窯還根據自己的擅長有所創新。汝官窯以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晶瑩多變取勝。民窯則以刻、印花卉圖案的裝飾來表現,不同的窯口,在瓷面的裝飾方法及其藝術風格上各有千秋。如:寶豐清涼寺窯,為北宋宮廷燒制的禦用汝瓷,不僅制作講究,工藝精湛,而且釉藥渾厚,光澤柔和,其釉面裝飾獨具特色。因汝瓷内有瑪瑙為釉,其色光澤瑩潤多變,出現天青、豆青、卵青、粉青、天藍、月白、蝦青、艾青等。釉面的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紋,器表還有魚鱗狀的開片,更顯得造型古樸。釉面在陽光下觀察,釉中多布紅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象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挂,真可謂珠聯璧合,巧奪天工。寶豐窯的刻花工藝别具一格,既先用刻花手法刻出輪廊、花葉筋脈用蓖劃紋加以映襯,這種工藝效果顯得主題突出,紋飾富有立體感,此類産品應系寶豐窯的最佳制品,其線刻龍紋裝飾,更應是寶豐清涼寺窯之佳作。

寶豐窯民用瓷的裝飾,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以印紋居多,紋飾清晰,碗内模印花卉紋飾均在六等份或十等份的框線之内,每格安排一組折枝花卉,構圖嚴謹,圖案規範。纏枝和折枝菊花紋較多,碗心多印團菊,波浪紋中除以圓圈形為主以外,也有别的圖案,有的用海螺加以點綴,印紋中多為陽紋,并以蓖點紋加以襯托;陰紋印紋者,輪廊線條較粗,不加其他裝飾,隻有花葉輪廊,裝飾效果呆滞,因此産量有限。

由于汝窯采用支釘托燒的疊燒技法,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獨特裝飾風格,使之成為中原地區的重要窯口之一。特别北宋以來,瓷業昌盛,各窯口相互競争,汝窯印花青瓷工藝,傳遍四方。汝瓷的裝飾,豐富多彩,在民間倍受歡迎,所以各地競相仿制。從目前考古調查獲知,河南地區宋元以來為民間燒造青瓷的窯口,有原汝州地區的臨汝窯、魯山窯、寶豐窯、郏城(即今郏縣)窯,還有許昌五樓村窯,禹縣鈞台窯、新安城關窯、宜陽窯、内鄉大窯店窯以及黃河以北的焦作窯、鶴壁窯、安陽窯等,這些窯口,各具有不同規模,其裝飾技法和藝術風格亦各有特色。

臨汝窯位于汝州的中心區域,其生産規模和工藝技術都處于領先地位,其印花青瓷絕大部分是凸起的陽紋,葉、脈也多以點線紋表現,紋飾題材以纏枝、折枝花卉為主,其内容有雲山禽鳥、海水遊魚、也有各種花卉圖案,構圖嚴謹,疏密有緻,圖案清晰,做工精良。題材有“蓮生貴子”中的裸體嬰童,“寶塔秋菊”、“纏枝牡丹”、“盛夏竹葉”、“白蓮出水”、“魚鴨遊戲”、“牡丹蓮花”、“轉紋折叠”等。在表現手法上,更是獨具匠心,有的花朵盛開,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海水波瀾滾滾,有的則細水涓涓,風平浪靜,還有的魚鴨水中漫遊,給人以甯靜感覺。其造型為當時日常生活實用品,既實用且富于裝飾,具有濃厚的民間藝術特色。

新安窯的刻花裝飾工藝精湛,圖案清新富麗,在同類窯中工藝出衆。産品以犀利的刀鋒,流暢的線條,在同一件制品上内外刻花,更顯得潇灑自如。另外該窯的貼花蓮瓣燈、百折洗、刻花蓮瓣碗的制作,不僅造型優美俊秀,而且修坯工整精細,顯示了新安城關窯制作工藝技術的高度水平。

宜陽窯産品也善于裝飾,器物除一部分光素無紋外,刻花和印花者占絕大多數。還有少量的劃花或刻、劃兼作,以及劃、刻、剔的制品。在裝飾紋樣中,以花卉為主,另一種是海水遊魚,花卉題材可分:纏枝、折枝、交枝花卉、團菊紋和蓮瓣紋等。除此之外,尚有海水波浪紋和遊魚水藻紋。前者用放射狀的波紋,并以蓖點襯托,象征着兇濤逐浪;後者則在印有兩尾魚的身旁印上水藻陽紋加以映襯,遊魚形象,生動自然,水藻則顯平靜,頗有靜水漫遊的氣息。

禹縣鈞台窯汝青瓷的裝飾,以印花為主,刻花較少,已發現的刻花汝瓷盒,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刻工精細、刀法熟練,器表滿刻菊花圖案,盒蓋的邊緣以鼓釘紋樣襯托,具有較強的藝術效果,這類産品,當屬鈞台窯刻花青瓷之佳作。

内鄉大窯店窯的汝瓷裝飾,大部分是凸起的陽紋,紋飾題材大體分為花卉與水生物兩類,花卉題材包括纏枝、折枝、交枝花卉和團花紋等,線條流利生動,圖案優美大方。而水生動物的題材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以海水紋為主,在水浪中有海螺、遊魚、荷葉映襯;另一種是以魚紋裝飾于器物的内底上,圖案頗具生趣。

該窯的印花紋飾和臨汝、宜陽、新安窯均有差異,上述各窯印花較淺,施釉後,紋飾雖十分清晰,但手摸時,仍有低凹的感覺。而内鄉窯印花标本有的印紋較為高起,上述各窯印花碗的外壁,多刻荷葉筋紋,而在内鄉窯中所不見,保持了自己的獨特的圖案風格。

正是由于内鄉大窯店窯産品豐富,種類繁多,不僅保持了汝窯的傳統瓷藝,又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燒造出一批精良作品,而博得北宋皇宮的賞識,将民窯寵絡為官窯或派職官進行監燒。從該窯采集的标本中,在一件青釉器的殘片上,刻有“窯司”字樣,而“窯司”刻銘,應是宋代主管窯務的窯司對其承燒制品窯口進行監燒的實物見證。

綜上所述,汝窯在繼北方相州窯之後,既發揮了隋唐釉下刻、劃和堆、貼工藝傳統,又接受了南方越窯的釉色特點,且運用定窯成熟的印花技術,還受到陝西銅川耀州窯的影響,采用支釘托燒的技法,從而廣取博收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獨特風格,使之在為中原地區的重要窯口之一。特别是北宋以來,瓷業昌盛,各地窯口互相競争,汝窯青瓷工藝,傳遍四方,赢得了信譽,受到宮廷的賞識,汝窯為宮廷燒制的禦用品,在制作上精益求精,鐵的還原也恰到好處,由于工藝精細,質量上承,對其他窯口有較大的影響。特别由于釉中和瑪瑙末,出現了豐富的色彩,尤以天青最為名貴。所以到了北宋晚期,汝窯的燒造工藝技術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全國的名窯之魁。

然而由于汝窯為宋皇宮燒制禦用瓷器,不僅造價高,且受到許多限制,所以産量不大,而民窯系統,則得以較大發展。特别是汝瓷的印花裝飾,頗受民間喜愛,所以各地窯口也廣為運用這一傳統技法,燒造出各有特色的代表作品。從北宋河南各地窯口燒造的青瓷觀察,有其顯著的演變發展過程,如北宋早期的碗、盤裝飾簡單,多唇口。在碗盤的内壁往往用凸線紋分成六等份,外壁刻以簡單的直線紋。北宋中期的碗、盤等紋飾簡練、奔放,内壁多刻劃牡丹花紋,外壁刻纏枝牡丹、折枝葉紋和蓮瓣紋。有的瓶身刻滿花紋,或刻花篦劃兼施,紋飾生動有力,具有較高的藝術效果。而大量印花紋飾的出現,豐富多彩的紋飾圖案,如折技、纏枝、交枝牡丹和菊花,以及折枝、纏枝、交枝牡丹和菊,以及折枝葉紋、波浪、水草、團菊等題材的大量出現,并采用了模印間刻、劃的制作方法,以及碗、盤的内壁,用¥線紋隔起,将碗盤分成六等分或十等分,再印制成折枝牡丹花紋加以點綴,另由簡單的水浪發展到海水遊魚、鴛鴦戲蓮、海螺浮于水浪之中,以及嬰戲、水鴨、荷花、把蓮等富有生活氣息的圖案等等,均屬于北宋晚期特征。各窯不僅在制作工藝上各顯其能,而且普遍注重裝飾技法,一則保持了汝窯的工藝傳統,同時也創造了各自的藝術風格。特别為了赢得信譽,各窯還創立牌号,互相競争。常以姓氏為标記的碗銘作為标記,以招徕顧客,而一旦成為名牌産品,各窯又競相仿制。如“吳”姓碗銘,在臨汝、宜陽、新安窯皆有之,“同”字在宜陽、新安窯共存。另外,臨汝窯的“童”字,宜陽窯的“吉”字和“思”、“劃”字,新安窯的“楊”、“惠”、“張”姓,以及内鄉窯的“田”字等衆多姓氏出現,就反映了各窯口之間在創立牌号上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為打開銷路,出現了激烈的商品競争,從而刺激了産品質量相繼提高。所以汝窯的印花青瓷,從創燒以來,便成為河南地區的重要窯口之一。但金兵南侵,宋室南遷之後,汝窯和其它各窯一樣均遭到同樣厄運,窯廢人亡,有些窯工也随之南渡,使得這一精良瓷藝技術失傳。金元時期,對恢複汝青釉生産雖有所舉,然日趨衰落。到了明代已全部停止生産。曾在曆史上大放光彩的汝瓷,逐漸被其他産品所代替。

綜上所述,汝窯系我國北宋時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從興起到昌盛,直到衰落,經曆了漫長的歲月,鐵的還原氣氛的運用掌握已至完成階段,在我國青瓷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汝窯的刻花工藝具有較高的藝術效果,然刻花工藝複雜,效率低,僅是昙花一現,遂被印花工藝所取代。由于印花制作方便,加上花卉圖案豐富多彩,頗受民間歡迎。因此得以較快的發展。汝窯為宮廷燒制的禦用品,作工精細、胎堅緻密、釉層渾厚、清澈蘊潤、青雅素淨、質美蘊蓄、光澤柔和、富有水色、開片密布、隐若蟹爪,芝麻花的藝術效果真可謂工藝精湛、技藝卓絕,為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在失傳八百多年後的宋代汝窯,從本世紀五十年代又獲得了新生。建國後,經過幾十年科技人員的奮力攻關,對汝窯遺址反複勘察。又經過多年試驗,終于使汝瓷重放異彩。如汝瓷天藍釉的試制成功,汝瓷豆綠釉隧道窯的一次燒成,汝瓷天青釉、卵青釉和月白釉的試驗,先後通過省和部級鑒定,在1986年還獲得了國家金杯獎。所恢複和仿制的産品,不僅造型類同,而且釉色相近,甚至有的産品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深受國内外消費者的歡迎。從而使汝窯的新發現,不僅在陶瓷考古的學術領域取得成果,而且從“古為今用”的角度為瓷業的振興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

汝瓷産品特征和鑒定要領是:

(1)胎質細潔而呈香灰色。

(2)釉色以純正的天青色為主,有淡和深兩種。此外還有卵青和粉青等色。釉面較為光亮,一般都是細密開片,無紋片者較少見。

(3)器形有盤、碟、洗、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三足洗、撇口碗、十瓣葵花口碗、葵瓣盞托、橢圓形水仙盤等。盤的圈足較大,圈足外卷呈八字狀。

(4)燒造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支釘支燒,一種是墊圈或墊餅墊燒。采用支釘支燒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留有支釘痕,支釘細小如芝麻狀,且多靠近圈足内牆,支釘斷面處一般呈白色;支釘數為3、5、6個,以5個為多,橢圓形水仙盆則采用6個支釘。采用墊圈或墊餅墊燒的器物圈足足端無釉,但少見。

(5)少數器物有銘款。見有兩種,器底刻“奉華”和“蔡”字款。

汝窯是哪個省

汝窯是河南省的著名瓷窯。

汝窯創燒于北宋時期,是我國著名的瓷窯,位居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瓷器産品獨特,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工藝技術。汝窯的地理位置在河南省汝州市蟒川境内的風穴山,是随着北汝河流域為中心逐步發展起來的瓷窯群。在當時,這裡盛産質地細膩堅硬的天青色瓷器,有光滑潤澤的特點。随着技術的發展與工藝的提高,汝窯成為中國的青瓷重要代表之一,為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所喜愛。在今天的中國陶瓷史上,汝窯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汝窯在哪個省

汝窯是我過五大名窯之一,汝窯。以地處汝州而得名,所燒陶瓷精美絕倫,在中國陶瓷史上享有盛譽。

宋代五大名窯之說,始見于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彜譜》:内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吾華制瓷可分三大時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由于柴窯至今未發現窯址,又無實物,因此通常将鈞窯列入,與汝、官、哥、定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汝窯在哪個省?汝窯在現代是屬于哪個省呢?

汝窯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後曾名臨汝縣,古稱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是宋代為滿足宮廷特殊需要而設立的窯場,又稱汝官窯。汝官窯瓷的特點是胎質細膩,俗稱香灰胎。傳世的汝窯瓷常見器型有碗、盤、洗、瓶、尊等日用品。汝窯制品素面多,極少以花紋作裝飾。造型端莊,釉色晶瑩似玉。汝官窯的燒制時間短,作為貢品,民間流傳甚少,南宋時已屬難得之物。清雍正前後有仿汝器出現,然而仿造者隻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時古雅大方。

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諸品。汝窯的青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譽。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之間,超過20厘米的極其個别,超過30厘米的幾乎沒有,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