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指什麼生肖(十八羅漢代表哪個生肖)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十八羅漢是哪幾種生肖
  2. 十八羅漢是什麼生肖
  3. 十八羅漢打一生肖是什麼
  4. 十八羅漢是什麼生肖 十八羅漢是哪個生肖
  5. 十八羅漢是什麼動物

十八羅漢是哪幾種生肖

1.降龍羅漢:慶友尊者,據傳曾成功降伏惡龍。

2.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傳說中他騎着鹿進入皇宮,勸說國王修行佛法。

3.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他是一位托着飯缽化緣的修行者。

4.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他過江的姿态輕盈如蜻蜓點水。

5.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傳說中他曾經降伏了一隻兇猛的老虎。

6.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被譽為大力羅漢,因他過去是武士出身,力量巨大。

7.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他出生時便有兩道長眉。

8.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他常背着一個布袋,總是笑口常開。

9.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他忠誠盡職,或輪流守門。

10.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他因常常打坐後伸手伸懶腰而得名。

11.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以密修苦行而著稱。

12.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他原本是一名馴象師。

13.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他曾是古印度的一位著名演說家。

14.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他原是獵人,因學佛而放棄狩獵,獅子前來緻謝,因此得名。

15.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他曾裸露其心,以示人佛心常在。

16.托塔羅漢:蘇頻陀,他是佛陀收的最後一名弟子,常手托佛塔,以示對佛陀的懷念。

17.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他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因而得名。

18.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他因論述“耳根清淨”而聞名,故被稱作挖耳羅漢。

十八羅漢是什麼生肖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隻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于心中。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十八羅漢打一生肖是什麼

十八羅漢打一生肖的謎底是猴。這個謎語利用了羅漢與生肖猴之間的聯系,通過“十八”暗示了猴的年份,因為生肖猴的周期是12年,十八正好是兩個周期。

降龍伏虎這個成語,原指佛教中羅漢具有法力,能夠制服龍和虎。後來,這個成語比喻人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強大的對手或克服巨大的困難。這個成語出自南朝梁·慧皎的《梁高僧傳》和唐·道宣的《續高僧傳》,具體出處是《續高僧傳·習禅一·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岩,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降龍伏虎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經常被用來形容人的能力非常強大,可以輕松地解決困難的問題或者戰勝強大的對手。例如,在《封神演義》第八十三回中,就有“降龍伏虎似平常,斬将封為鬥木豸。”這樣的句子。

總的來說,降龍伏虎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能力強大,能夠克服困難或者戰勝對手。

十八羅漢是什麼生肖 十八羅漢是哪個生肖

1、十八羅漢指的生肖其實是兔,因為十八羅漢既可以降龍,又可以伏虎,而兔剛好在它們中間,所以隻有中間的兔最合适。

2、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曆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因為十八羅漢可以降龍伏虎,所以隻有中間的兔最合适。

十八羅漢是什麼動物

十八羅漢是兔。

十八羅漢指的生肖其實是兔,因為十八羅漢既可以降龍,又可以伏虎,而兔剛好在它們中間,所以隻有中間的兔最合适。兔是哺乳類兔形目兔科下屬所有的屬的總稱。俗稱兔子。生物學分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兔形目。兔具有管狀長耳(耳長大于耳寬數倍),簇狀短尾,比前肢長得多的強健後腿。共9屬43種。

十八羅漢簡介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

十八羅漢都是曆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元代以後,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沉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最初的傳說十八羅漢中第十七既是《法住記》作者慶友尊者,第十八便應是《法住記》譯者玄奘法師。但是後人以未能推定為玄奘而推定為賓頭盧,以至重複,結果造成衆說不一,難以考定。由此,十八羅漢的傳說因而普遍,自元朝以後各寺院的大殿中多雕塑十八羅漢像,十六羅漢的傳說則不甚通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