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書法是好書法(什麼樣的書法是好書法作品)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書法
  2. 什麼是書法專家的書法讓别人看不懂,難道這才是書法嗎
  3. 好書法的标準是什麼

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書法

一、書法之道,陰陽之理

點畫構成文字,線條成就書法。其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潤燥、濃淡、黑白、斷續、直曲、提按、剛柔、快慢、輕沉、雄秀、巧拙、妍醜、喜怒、悲歡、形神等諸元素,皆陰陽而已。乃陰陽互根、陰陽轉化、陰陽相濟之道。

二、松靜自然,輕靈圓活

蔡邕《筆論》:“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美學的創作前提是:體松神靜,虛靜無欲,無欲則萬物通。輕靈圓活,是對執筆、點畫、形神的總體要求;忌僵、滞、呆、腐、死。

三、提按使轉,八面出鋒

這是運筆的基本要求。輕提重按,圓轉自如,左右翻騰,上下盤旋,有米芾“八面出鋒”之妙運。如此則中側兼施,方圓并舉,線條多變,點畫豐富,字态萬千,驅筆以盡其情。

四、剛柔快慢,得機得勢

陳式太極拳有剛柔相濟,快慢相兼,動則松活彈抖如炸雷,靜則安祥徐緩似抽絲。書法亦然。行草之體,因情定勢,因勢賦形,動若江河,靜若山嶽,疾如飛鳥,緩如潺流。然皆須得機得勢,因勢利導,得自然渾成之妙

五、虛實開合,變化莫測

如果寫第一個字,後面的字怎麼寫就馬上知道了,就沒有書法奧妙了。虛實開合即為拳經。此理通于書法。點畫造形,謀篇布局,計白當黑,無一不是虛實開合。非是預想成何樣字、布何樣局。太極拳講“先在心,後在身”,書法有“意在筆先”之說。然則筆因情驅,字随勢遷,常行于其不得不行,止于其不得不止。所謂變化莫測謂之神。《蘭亭序》乃大醉之後所作,醒時不可複及。《祭侄文稿》亦是明例。

六丶人書俱老,盡性立命

右軍書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始成。孫過庭《書譜》中提出了學習書法的三個階段:“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複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如同太極拳,書法也是性命雙修之業。通過堅持不懈地書法習練,可以陶冶情操,變化氣質,明心見性,延年益壽。日用行事,則應物自然,從心所欲不逾矩。

什麼是書法專家的書法讓别人看不懂,難道這才是書法嗎

我不怕别人說我不懂書法!字寫得好,也要講究排序,通篇不整潔,不能成為作品,隻可以作為單個字形來學習。而不好看的字形,有沒有整體排列美感,就不要拿不懂書法來扣帽子!有些人自己光着屁股還抱怨别人沒眼光,自己不行,就拿風格來說事!對不起,我連你的風格都看不起!

我認為不能千篇一律的概括,你認為好的就是好的就行了,别人再說好,你看着不好他就是不好。每個人的審美觀不一樣,在書法上我不認為誰寫的好和寫的不好,是我個人的審美觀,不要把自己的愛好強加給别人。長言道: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個道理。

什麼是書法?網上有的解釋書法為有技巧、怪誕形狀、别人難以模仿的自成一體的字體。而理解的是,有深厚功底、有獨特風格、有健康思想、整體協調美觀,能吸引人觀賞、學習的字體,才能稱之為書法。風格獨特不是千奇百怪、有技巧不是荒誕無稽、自成一體不是胡亂塗鴉,沒有骨頭、沒有意境、沒有章法的字體不能稱之為書法!

離開了群衆的文化藝術是無根之草!人民大衆的審美觀是不能被排出和否定的,書法藝術不能脫離群衆,更不能在什麼協會等小圈子裡制造評判标準和孤芳自賞。如果不及時糾正書法界的現狀,我們這一傳統文化就有可能毀在了這些人手裡。

其實每個寫醜書的人都心裡明白,“我就是寫不好美書,我就是要混淆視聽,把醜書說成美書,我就是這麼無恥。”可能是四大家王羲之等沒天賦,體會不到不費功夫醜書之美,硬要花幾十年功夫寫美書,這個世道真悲哀,這個世道有些人很無恥。

其實寫的漂亮,隻能是字寫的好,這樣的字大家看着漂亮,就是無法區分是誰寫的!也就是沒有個性!書法其實是個性的體現,不管是不是漂亮,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誰寫的,如這是xx體,這是xx的字,這個時候書寫上升為書法!不僅看了知道是誰寫的,而且大家看着舒服,耐看!于是就是産生了書法家。

對于不懂行的就憑感性認知,好看就是覺得好,就該得獎,其實這是大錯特錯。書法,首先講究法度,你得有傳承,得符合晉魏二王留下來的的路線,那才叫書法,二田那簡化再美都不算數,我告訴你為什麼,他們的筆法不是二王法度,偏鋒極多,還創造出斷筆的筆劃,其實就美學上,二田字很好,但,在法度上,就算不上什麼高雅書法了,甚至是未入法,這就是書法中法的意思,别看有的字漂亮,還真算不上書法,我建議這類人搞個其它名字毛筆字展覽,比如現代字體大展什麼的,單純的比好看去。

在談書,這比法複雜的多,流派極多,王顔歐米蘇等等等,褒貶不一,但是他們的筆法傳承是沒問題的,有晉魏遺風二王筆意,行筆走中鋒為主,線條雅緻,絞轉得體,雖然體态不一但是法度嚴謹,說白了,就是書風不同,就是這書風不同才造就了書法,百花齊放才是美,從這一點上,書展上繼承了這個觀點,如果書寫一個模子,那才是悲劇,該叫印刷術。隻要得法,至于書的形态好壞那都不是事,最多算是爛書法,但是法都不入,那就真真是寫毛筆字,我想這樣有些人應該明白為什麼好看的字不能叫書法了吧。書法,一定要有法,不要随便亂用筆。

書法,所謂法從哪來,誰修訂的,是晉唐以來那些有官職的書法被公衆認為優秀的人(如現在民間不乏有優秀者但永久不會留名)他們各家都有對書寫法則和筆法理論,但最後各家的書寫風格各不相同,雖風格不同,但對真草,隸,篆,及行書,都有基本原則,這就是法。從晉至宋,大衆對這些古書法大家是認可的,現時之不正在于說什麼創新,特性,所謂創新個性的東西是美是醜,大衆一看自心内有評

打個比方:模特時裝表演時,其發型,妝容,服裝,你覺得好看嗎?你不但覺得不好看,還覺得怪異。再看西方油畫,普通人看不懂,但價格很貴,凡高們的抽象畫,普通人更是覺得是在畫葫,但值幾個億。所以藝術這東西,隻有懂藝術的才看得懂。

現在常聽人說“書法是高雅藝術”,我不反對,也沒資格反對。但是,如果把這種高雅,提升到普通大衆接受不了的層次,即失去了本有的價值和市場,也失去了發展普及的機會,那就走到頭了,再也無路可走了。所以,不要總是以所謂專家、高手的姿态去貶斥大衆普遍認同的作品。你的作品再好再高,如果沒有大衆的認同,那就隻能賣給帝王家了。問題是,你自己有沒有征服帝王的信心。

什麼叫書法,其實很簡單,名人的字寫的不好也是書法,百姓的字寫的再好也不是書法。從前有個相聲說的好,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很多人臨帖一輩子就因為人不出名,字也一文不名,有的人打着書協旗号鬼畫桃符竟也成了大師。看不懂,看不懂。

書法與書法藝術是相通的,首先都必須是筆法有功力,結體要美,要自然和諧。其次有所不同,書法寫的字必須有實用性,寫的字為大多數人所認識,能起到交流思想感情。而所謂的藝術書法,其實用性大為降低,而所謂的曲線美,讓人難以識别,接近亂畫。,我認為不而可取!我主張寫好行與行草書,這種書體從實用性和藝術性上達到了高度統一。是理想的。

書法家?誰敢說自己是書法家?會寫幾幅作品參展,是書法邪會會員?漢字傳承幾千年,才出幾個公認的書法家,其流世佳作,為人楷模!現代人動不動就稱某書法家,字寫的好看一些,書法協會會員,邪會主席?且醜書滿天飛?不會寫幾種楷書、行楷、行書,沒有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敢稱書法家?充其量是書法愛好者罷了!像田英章臨歐楷,算是一絕!象極了!也不可稱書法家!稱其為歐楷大咖,倒也名符其實!書法家是後人評判的!會呼吸的絕不是神馬書法家!!

現代書法己走向絕路,脫離人民大衆。古代書法是用于交流而存于書劄、文章等,因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因而流傳千古。現代書法是大多數人不懂,隻限于極少數人的小圈子裡,互相吹捧、互相欣賞,所以隻能存在于小圈子裡、發迹于目下,等到百年後,衆人難耐其醜,棄之如敝履。

把美與醜混搭在一起,想走大巧不工之路,營造一種古樸稚氣的氛圍,刻意的成份過多。也并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有功底的,但醜字過多傷了整體美,尚未達到渾然天成的地步。也許是我欣賞水平有限,不喜故做姿态,還把自己也帶進溝裡去了的書法作品。如同邯鄲學步,最後自己都不知怎麼走路了。

好書法的标準是什麼

優秀的書法作品,字裡行間透露出娴熟的筆法、漂亮的結構和完美的章法,以及深遠的意境。将這些美的組合足以使書法愛好者所癡迷,甚至以終身相許。因此,要使書法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難的,其難主要解決以下六個難點:難在用筆,難在結構,難在墨法,難在章法,難在意境,難在統一。能否突破這六個難點,是寫好書法的關鍵。

一、難在用筆

王羲之在《書論》中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通常情況下,“遲”表現“沉着”,“急”表現“得勢”;“曲”表現“多姿”,“直”表現“剛勁”;“藏”表現“渾成”,“出”表現“爽利”;“起”表現“靈動”,“伏”表現“穩重”。然而,這些又都不是絕對的,更不能機械地、程式化地應用。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因此,我們要将這些相互對立的元素組成一個和諧的矛盾統一體,使其書法線條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一句話,學會了用筆就等于學會了走路,隻有能熟練地駕禦毛筆,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寫到那裡就寫到那裡。

二、難在結構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陳圖》後)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這裡的平直、相似、算子、方整、齊平,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隻有雷同,沒有變化的字不是書法。那書法是什麼呢?書法是藝術,在書法中處處都要表現藝術。從形态上講究對比、變化,從内涵上講究神采、韻味。故對比、變化是書法的根,神采、韻味是書法的魂。其形在外,味在内,形可視,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難,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麼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謂形神兼備也。

三、難在墨法

我理解的用墨很簡單,如同吃飯一樣,吃——消化——再吃——再消化,也即蘸墨——書寫——再蘸墨——再書寫。

四、難在章法

章法也稱“布白”,“布白”就是“布局”,把整幅作品的内容進行布白,如字距、行距、行款以及字的大小、款式的高低、天地的留白等。

五、難在意境

意境是書法家把書法的情感注入筆端,用書法的形象來抒發胸中之意,讓讀者欣賞到書法作品的豐富内涵,從中得到感悟、啟示和滋養。意境是文化的體現,其表現方法,簡單地說是虛實相生,實是虛的基礎,虛是實的升華。

六、難在統一

書法是由筆畫、結構、章法、意境等元素組成的,并通過筆墨而完成的一門獨特的藝術。要想寫好作品,就要技術、思想、文化全面地統一到位。

書法是門大學問,寫好書法和寫好字天淵之别。以下建議謹供基礎參考。

一、楷書入手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即楷書如站立,行書如行走,草書如奔跑。楷書是楷模、典範之意,點畫分明,搭配勻稱,形體方正,規規矩矩,宜初學。“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為草書。”初學者來說繞過楷書,直接學行或草,容易出現點畫不規矩,筆力不剛勁,疏密不勻稱,結構不安穩,比例不适當等弊病。

二、唐楷入門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複歸平正。”唐楷法度森嚴,最為平正規矩。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顔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等,持之以恒,半年至一年内可入門。

三、執筆

指實:松緊适當,過緊會僵死,又容易疲勞、抖動,過松寫出的點畫軟弱無力。

掌虛:手指與手掌之間、拇指與食指之間要有空隙,不可使勁攥。

腕平掌豎:腕上部兩個骨節之間的平面與桌面大緻平行,腕要低于掌,掌也就豎起來了。寫字講究腕力,坐着寫字以肘支案如果不做到腕平掌豎,寫出的點畫就可能軟弱無力。執筆在于手,運筆在于腕,執筆要實,運腕要活。運筆時手腕的左右兩個骨節是在不停地上下轉換着運動。

身正:坐姿端正,胸部自然挺起并與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書寫時左手按在紙面上,以求力的均衡。

足安:寫字時兩腳微開,與肩同寬,平放地上,以保持身體安穩。

四、運腕

執筆在指間,指連于腕,腕連于肘,要想運筆靈活,必須指、腕、肘互相配合,而關鍵在于腕的運動。

着腕:即手腕貼在桌面上寫字。着腕法因腕與桌面接觸,妨礙筆的運動,寫小楷時可用,寫稍大的字就不适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墊在右手腕下寫字。

提腕:即用肘部支撐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來,這是坐着寫中字最多見的腕法。

懸腕:寫字時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懸腕。寫大字必須懸腕,才能力從肩臂出而達于紙上。

五、運筆基礎

1、縱面運筆

2、橫面運筆

六、點畫基礎

1、撇的藏鋒法

2、橫的藏鋒法

3、點的藏鋒法

4、捺的藏鋒法

5、豎有懸針、垂露之異,下部收筆呈露水将滴狀者稱垂露部出鋒尖銳如針狀者稱懸針。

6、鈎的變化最多,最基礎的為左鈎和右鈎。

學會了左鈎、右鈎之後,可進一步學習獅口、鳳翅、寶蓋、龍尾、直戈、橫戈等。

七、臨帖

1、讀貼:臨摹前要對帖上的字、筆畫、結體、章法布置仔細琢磨并從中找出規律。

2、臨摹:堅持不懈。對難寫的字反複比較反複臨摹。

3、背臨:到了一定階段,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寫形似。

4、核貼:将背寫的字與帖上的字進行比對。找差錯找不足,反複攻關,做到神似。

5、轉帖:經過以上階段,開始習練其他字帖。這時,可以試着直接臨帖而不用摹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