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到底什麼叫鬥方呢
鬥方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紙對裁兩份,二尺高二尺寬,也可把四尺宣紙裁為八份,稱為“小品鬥方”,或“鬥方小品”。
鬥方是豎行書寫的正方形的作品。書寫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為行列多,篇章布局時應十分強調上下左右的大小、開合、呼應及節奏變化等。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動。
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餘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闆。也可在正文後面另占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能與正文平齊。印章要小于款字,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
例子
一尺(一市尺,約33cm)見方的小鬥方,又稱為“小品”。69cm*69cm(2市尺見方)的幅面大小就是4平尺,這種尺幅是用一張四尺(2市尺寬、4市尺長)整張宣紙,沿長度方向對開而成的。民間年畫中,把方形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稱作“鬥方”。
鬥方書畫作品特别适合懸挂在家庭的客廳、書房、卧室、餐廳、玄關等處,也适合懸挂在辦公室、酒店、展館等地點。如果多幅組合懸挂,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鬥方是什麼
鬥方是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呈正方形。
鬥方的介紹:
通常用四尺宣紙對裁兩份,二尺高二尺寬,也可把四尺宣紙裁為八份,稱為小品鬥方,或鬥方小品。
鬥方是豎行書寫的正方形的作品。書寫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為行列多,篇章布局時應十分強調上下左右的大小、開合、呼應及節奏變化等。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動。
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餘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闆。也可在正文後面另占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能與正文平齊。印章要小于款字,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
例子:
一尺(一市尺,約33cm)見方的小鬥方,又稱為“小品”。69cm*69cm(2市尺見方)的幅面大小就是4平尺,這種尺幅是用一張四尺(2市尺寬、4市尺長)整張宣紙,沿長度方向對開而成的。民間年畫中,把方形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稱作“鬥方”。
鬥方書畫作品特别适合懸挂在家庭的客廳、書房、卧室、餐廳、玄關等處,也适合懸挂在辦公室、酒店、展館等地點。如果多幅組合懸挂,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鬥方大緻可以分以下三種:
1.文稿式
文稿式由古代書信、賬簿等的書寫演變而來,作品布局劃分成若幹個部分,各部分之間布局自然,中間空白位置恰當。文稿自然會有塗改,導緻各行列之間松緊交錯,這也成為一種“無意”的藝術。
2.幾何式
幾何式超越了鬥方本身方形布局,用設計好的圖形,将書寫内容随着圖形而布局,形成一個整體,這種布局整齊但又不刻闆。如,設計成扇形(或其他中心軸對稱圖形)圖形,使整體布更加靈動。
3.對比式
對比式将書寫内容分成若幹闆塊,使作品形成對比、交錯、漸變、呼應……達到内容豐富、強調重點的效果。這種形式,絕不是行、列間的局部調控,而是整個版面的整體把握。
什麼是鬥方
鬥方是書畫的正方形畫輻。最常見的是四尺鬥方,它有2市尺見方(二尺高二尺寬,69*69cm)的尺幅,它通常是由四尺整宣(2市尺寬、4市尺長)沿長度方向對裁兩份而成。
也可把四尺宣紙裁為八份,形成一尺見方的小鬥方,稱為“小品鬥方”,或“鬥方小品”。
鬥方尺寸如下:
三尺鬥方:50×55(标準三尺100×55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四尺鬥方:69×68(标準四尺138×69宣紙長度1/2)
五尺鬥方:77×84(标準五尺153×84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六尺鬥方:90×97(标準六尺180×97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八尺鬥方:124(cm)×124(cm)(标準八尺:248 x 129)
鬥方是什麼意思
鬥方是中國書畫裝裱樣式之一。指一或二尺見方的書畫或詩幅頁。尺幅較小,一般指25—50厘米見方的書畫作品。民間年畫中,把這種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稱作“鬥方”。現年畫中亦有鬥方的體式。“鬥方”是國畫界的常用術語,一張正方形的畫幅就是鬥方,最常見的是69*69cm(2市尺見方)的尺幅,它的幅面大小就是4平尺,這種尺幅是用一張四尺整宣(2市尺寬、4市尺長)沿長度方向對開而成的。一尺見方的小鬥方,又稱為“小品”。
鬥方的起源于什麼
鬥方稱呼來源是鬥的口子形狀的借用。
鬥是量具,四方的口,傳統的量米,是以鬥來度量的。四尺宣紙整紙的尺寸是4尺乘以8尺,方對開就是4尺鬥方,邊長為2尺,面積是4平方尺。也可以開小尺幅的,比如1尺鬥方,邊長1尺,面積是1平方尺。
鬥方應該是正方的。如果不方,可能是裁的不夠準确。有時宣紙的長寬尺寸比例不夠标準,導緻裁剪出來的鬥方也不标準了。
鬥方是中國書畫裝裱樣式之一。指一或二尺見方的書畫或詩幅頁。尺幅較小,一般指25—50厘米見方的書畫作品。民間年畫中,把這種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稱作“鬥方”。現年畫中亦有鬥方的體式。
鬥方有以下兩種解釋,其中:
1.書畫所用的一尺見方的紙。亦指一尺見方的冊頁書畫。
《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知道了,成事不說,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詩詞,寫鬥方,同諸名士贈答。”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屏軸》:“十年之前,凡作圍屏及書畫卷軸者,止有中條、鬥方及橫批三式。”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有一個幕僚随即拿出一個鬥方,雙手捧到他的面前。”
2.方形。
茅盾《鍛煉》二:“辛佳剛進來時看見這鬥方院子四面都是幾丈高的風火牆。”趙樹理《登記》:“﹝張木匠﹞偷了小飛娥的鬥方戒指,故意要叫小飛娥滿屋子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