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的敦煌壁畫(什麼樣的敦煌壁畫)

biang 中華百科 790

本文目錄

  1. 敦煌壁畫裡飛天的意義是什麼
  2. 敦煌壁畫《佛說九色鹿經》講的是什麼故事
  3. 敦煌壁畫泥闆畫薄泥底是什麼
  4. 敦煌壁畫都畫的什麼敦煌壁畫的創造者是誰
  5. 敦煌壁畫EO是什麼意思

敦煌壁畫裡飛天的意義是什麼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承載着豐富的文化意義和曆史價值。1、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道家的思想主導了人們對天空的想象,飛天的形象多出現在墓室壁畫中,象征着墓主靈魂的升天。在這些壁畫中,飛天與各類神仙一同出現,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死後升仙的向往。 2、早在戰國時期,升仙的觀念就已經存在,并在東漢以後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傳播而變得更加普遍。佛教傳入中國後,與道教的文化交流促進了飛天形象的發展。在佛教初傳入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中的飛仙和飛天形象尚未完全區分。 3、随着佛教在中國的深入傳播,佛教的飛天和道教的飛仙形象在藝術上相互影響和融合。敦煌飛天特指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形象,逐漸成為中國獨有的敦煌壁畫藝術中的一個标志性元素。以上就是對敦煌壁畫裡飛天的意義的詳細解讀。

敦煌壁畫《佛說九色鹿經》講的是什麼故事

《九色鹿經圖》繪于敦煌257号洞窟的西壁中部。其中情節性的故事畫是這個時期最重要的類型,畫家們尤其擅長用繪畫的形式來講故事。

《九色鹿經圖》是敦煌北魏洞窟壁畫的經典之作。這幅壁畫以精湛的藝術再現了《佛說九色鹿經》中“鹿王本生”的故事。

《九色鹿經圖》繪于敦煌257号洞窟的西壁中部。作為北魏洞窟的代表作,同時也是敦煌莫高窟最優美的壁畫之一。

作為莫高窟内最完美的連環畫式本生故事畫,上世紀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所拍攝的一系列經典動畫片中,就有《九色鹿》這個故事,該片攝制于1981年,完全采用敦煌壁畫風格,色彩豔麗。而《佛說九色鹿經》中“鹿王本生”的故事也因此為更多人知曉。

古印度恒河邊,有一隻美麗的鹿,她身上的毛色由九種不同的顔色組成,姿态健美,動人心魄。一天,九色鹿在恒河裡奮力救起一個失足溺水者,當溺水者要報答它時,九色鹿隻是要求他保守見過自己這個秘密來作為回報。溺水者滿口答應,謝恩而去。豪華的宮殿裡,王後夢見美麗的九色鹿,她一心想用多彩的鹿皮做褥子,用鹿角做佛柄。在王後一再的懇求下,國王愛妻心切,最終答應了并以重金昭告天下懸賞九色鹿。重金誘惑之下,那個溺水者向國王透露了秘密,并給國王和他的軍隊帶路去獵殺九色鹿。九色鹿雖有好友烏鴉的報信,最終還是沒有來得及避開。當它見到那個溺水者時,悲憤的眼淚流下了眼角。它用人語向國王說明了一切,被感動的國王從此下令不許任何人傷害、捕捉九色鹿。而那個溺水者因為自食其言,頓時渾身長瘡,滿口腥臭。

《佛說九色鹿經》最後說道:“是時夫人者孫陀利是也。是時烏者阿難是也。時溺人者調達是也。時鹿者我身是也。調達與我世世有怨。阿難有至意得道。”将故事中的角色和釋迦牟尼身邊的人聯系起來,更将他們前世的因緣一并理清。

《九色鹿經圖》描繪了故事的八個情節部分:救人、溺水者行禮、國王與王後、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陳述。《九色鹿經圖》在處理這些情節時,摒棄了傳統的依序式安排,而是将故事的高潮即“九色鹿的陳述”放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充分考慮到壁畫給觀者視野帶來的沖擊力産生于一瞬間,首先用最有力度的畫面吸引觀者的注意力,然後再使其依次尋找情節閱讀理解整個故事。由此,以“九色鹿的陳述”為中心,畫作的左面自左而右是救人、溺水者行禮、休息的九色鹿三個情節,右面則是國王與王後、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和溺水者指鹿。這樣畫面被處理得極富感染力。這樣的技法也體現出當時畫家對作品的表現十分自由和靈活,不受時空的限制。同時,這種充分根據繪畫材質特性,重視視覺效果的做法,即使在現在看來也是難能可貴的。

為了要突出“九色鹿的陳述”這一情節,畫作的兩側畫面在構圖上都是向中間呈現出一定的傾斜,而其中的人物、車馬、山水背景,包括九色鹿本身的動作都引導觀者将目光集中在中心區域上。雖為九色,畫家卻用白色作為鹿的主色,再用石綠、赭石在鹿身上點彩示其九色,所以整體上,鹿的白與國王的黑馬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國王與馬表現出的姿态多樣和富有動态又與九色鹿的純淨安詳相襯托,使畫面張力十足。畫家使用的這些礦物質顔色,在中國畫中被稱為“石色”。這種顔色的特點是覆蓋性極強,色彩感覺飽滿而純正。黑白兩種主色的沉重,加之構圖中河流山川,人物飄帶的靈動,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九色鹿經圖》都是一幅讓人心儀之作。

敦煌壁畫泥闆畫薄泥底是什麼

底基材料。薄泥底是由泥漿、稻草纖維和麥草纖維等材料混合而成的,具有好的韌性和可塑性。在制作過程中,先将泥漿和稻草纖維混合攪拌成泥漿狀,然後将其塗抹在牆壁上,形成薄泥底。這種薄泥底可以增加壁畫的附着力,使壁畫更加牢固地附着在牆壁上,也可以提高壁畫的防水性能。

敦煌壁畫都畫的什麼敦煌壁畫的創造者是誰

敦煌壁畫内容十分的豐富,畫中主要有菩薩佛像以及一些人和故事,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點,而且想象和誇張的成分比較多,非常富有生活的氣息。另外,他當中運用了很多古印度以及民間的傳說故事,加入在佛像或者是菩薩的身上,共有很多的畫面,用不同的結構來叙述出來,甚至于長篇的連環畫的模式,這在我國的故事化妝是非常少見的,可以說是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都已經描繪出來了。當然,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也非常的多,内容形式也是多彩多樣的,大多數是和故事融為一體,起到一定的陪襯作用,特别是一些青山綠水以及花鳥魚蟲非常的漂亮,融入了自然的風光,甚至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單獨的畫面。

敦煌壁畫是誰所創作的至今是一個謎團,一直無人知曉,根據有關的曆史材料的記載,大約是在公元十世紀左右的人來進行創作的,但是真正有名有姓的并沒有進行統計,所以一直到盡從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話說是誰所創作的。可能是當時的時代所造成的,一些畫師來到了敦煌這個地方,創作了敦煌壁畫,當時的畫作你埋在窮鄉僻壤當中,甚至于很多人的名字一被人們所遺忘的長期如此,到底是誰所創作的就被世人所遺忘。也許正是這些沒有留下名字的畫室,才能創造出這麼讓人驚奇與留名的畫作。

敦煌壁畫大大小小有幾十個凍庫,但是去參觀的時候不讓進行拍照,這是由于對壁畫的一種保護所造成的,有很多人甚至于欣賞不了壁畫當中的作品,但是有很多人卻稱之為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創造模式,所以隻有帶着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這些藝術品,才能看出他非常唯美的一方面。

敦煌壁畫EO是什麼意思

敦煌壁畫中的EO是指“惡鬼”,根據佛經的描述,EO是一種陰間惡鬼,它們形象醜陋,具有煞氣,常常在人們死後把他們送入地獄。愚昧無知的人們附着在EO身上,無法脫離苦海。在敦煌壁畫中,EO形象各異,有的有翅膀,有的有馬臉,有的擁有巨大的耳朵。這些形象都象征着人類内心的惡念和罪孽,提醒人們應該遠離惡行。

敦煌壁畫中的EO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的存在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首先,EO是佛教中對人類内心惡念的警醒,它代表着人類心靈中的罪孽和煞氣。此外,EO也是佛陀化身極樂世界的障礙,因此,擊退EO可以打通通往極樂世界的道路。在敦煌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佛教神明與EO搏鬥的場景,這象征着佛教在消滅人類内心惡念的同時,也有着對抗邪惡的使命。

敦煌壁畫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珍品之一,其中的EO不僅具有佛教情節,同時還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價值。EO在壁畫中的表現形式具有高度藝術性,它們的形象被藝術家們賦予了極大的想象力和創意性,不但富有變化和差異,同時也呈現出獨特的美感。此外,敦煌壁畫中EO的形象也反映了時代、地域、宗教背景等多方面的文化特征,這對于研究中國傳統繪畫史以及佛教文化的演變曆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曆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