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姓什麼(啟功的姓名)

biang 中華百科 730

本文目錄

  1. 啟功簡介
  2. 啟功為什麼不姓愛新覺羅
  3. 啟功和溥儀是什麼關系
  4. 愛新覺羅啟元和啟功先生是什麼關系
  5. 啟功為什麼沒有後代

啟功簡介

啟功簡介:

啟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彙文中學中途辍學後,發憤自學。

稍長,從賈爾魯先生、吳熙曾先生習書法丹青,從戴綏之先生修古典文學,刻苦鑽研,終至學業有成1933年經傅沅叔先生推介,受業于陳援庵先生,獲聞學術流别與考證之學。

援庵先生慧眼識才,聘為輔仁中學國文教員,1935年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1938年後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鑒定工作。

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1952年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先後擔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05年6月30日,啟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擴展資料:

啟功先生1912年7月26日出生在北京,據說他的哭聲比其他嬰兒清脆許多。他是長子,是皇族,理應得到更多的雨露滋潤。

啟功先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兒子,排行第五,名弘晝,由于雍正皇帝沒有把皇位傳給弘晝,而傳給了他的四阿哥弘曆,弘晝自然隻能當王爺了。

因清代的爵位隻由長子繼承,到了王爺的下一代,也就是啟功的高祖父載崇,由于他不是正室生的嫡系長子而被打入旁支另冊,成為旁支骈母,隻好從王府中分離出來,受封一等輔國将軍。

這時的啟功家族,可謂今非昔比了,啟功的高祖父去世後,到了啟功的曾祖父溥良這一輩,已經沾不上皇家祖蔭,成了所謂強幹弱枝,受封爵位的俸祿連養家都不夠,隻好靠教家館來維持生活。

啟功的曾祖父是一個很有志氣的人,雖然他僅靠教家館度日,每月掙四百兩銀子并不算少,但家口衆多,仍然要奮發圖強。

他意識到,祖上的輝煌已經不能對自己有任何幫助了,他不甘居人之下,便靠自己的努力謀取功名。

由于有爵位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他就向朝廷請求革除封号俸祿,作為白丁走上科舉入仕之路,啟功的曾祖父破釜沉舟的努力終于使他考取了功名,他曾任江蘇和廣東學政。

據《清史稿·部院大臣年表》記載,他在朝廷中先後擔任過理藩院左侍郎、戶部右侍郎、督察院滿左都禦史、禮部滿尚書、禮部尚書。

啟功的祖父名毓隆,在溥良的影響下,也走了科舉之路,他是翰林出身,善書法,為典禮院學士,曾任四川學政、主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啟功

啟功為什麼不姓愛新覺羅

啟功先生自己解釋不姓“愛新覺羅”的原因有二:

一是認為原本沒有“愛新覺羅”這個姓,是後人加改而成的,從其産生和演變的過程看不願以“愛新覺羅”為姓

二是認為“愛新覺羅”如果真能作為一個姓,其榮辱完全受政治擺布,從感情上不願以“愛新覺羅”為姓。

啟功之所以拒絕姓“金”,是因為其祖父毓隆痛恨袁世凱,在進入民國後拒絕随俗改姓,并在臨終前囑咐啟功:“你絕不許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孫子。”啟功謹遵遺命。

擴展資料:

啟功1歲喪父,10歲的時候他的曾祖、祖父又相繼辭世。童年的啟功經曆了這個鼎食之家由盛而衰的急劇變化。”因生活貧困,啟功中學沒畢業便辍學謀生,靠教家館和賣些畫作維持家庭生計。

1933年,啟功由傅增湘薦舉給輔仁大學校長陳垣,開始了他的執教生涯。

啟功以高中肄業生的資格,跻身高等學府,并成為一代宗師,自然得益于家學淵源(其曾祖、祖父均為翰林出身)、名師指教和過硬的社會關系(傅增湘和陳垣在北洋政府教育部曾分别擔任過總長和次長),然而,啟功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根本。

啟功和溥儀是什麼關系

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後裔,若論輩分溥儀比啟功高了三輩

啟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孫,本姓愛新覺羅,其遠祖弘晝為乾隆皇帝之弟,曾祖父溥良為庶吉士、祖父毓隆為光緒年間進士。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他是道光帝旻甯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沣長子,算起來是雍正帝的六世孫,所以說溥儀的輩分比啟功高了三輩。(下圖為啟功)

擴展資料:

啟功小時候曾被溥儀小朝廷封為“三等奉恩将軍”。

清室遜位後至1924年馮玉祥逼官将溥儀趕出故官前,他們還在宮内維持小朝廷的統治,但一點實際權力也沒有,隻能管理一下他的宗室,因此還保留着宗人府機構。

當時掌印的奕元查找啟先生家的檔案,知道啟先生的曾祖、祖父因下科場而主動放棄了封爵,父親死得又早,來不及封号,看啟先生一個孩子可憐便趁着手上還有點權,趕緊給啟先生封了這個三等将軍号。

這是真正的空頭支票,一文錢、一兩米的俸祿都沒有,啟先生家該怎麼困難還怎麼困難,但這張诰封實在有意思:它是絲織的,一段紅、一段綠,和清朝原來的诰封完全一樣;任命的内容雖是宗人府拟的,蓋的大印卻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真叫不倫不類。這也算是當時畸形社會的一個畸形文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啟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溥儀

愛新覺羅啟元和啟功先生是什麼關系

國家信息産業部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宣傳部長、高級工程師。系清興祖直皇帝福滿15世孫。自幼承家學,後師從著名畫家魏隐儒先生攻寫意花鳥,以畫彩墨葡萄著稱。

中文名

愛新覺羅·啟元

國籍

中國

民族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43年2月

職業

高級工程師

畢業院校

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1]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2]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1]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啟功為什麼沒有後代

啟功沒有後代的原因:

1.聽說過啟功的人,也都知道他出身清朝皇族于他究竟與愛新覺羅氏的皇帝有什麼血緣關系,一般人就知之甚少了。啟功是雍正帝的第九代孫,祖上是雍正的五子和親王弘晝,由于清朝實行每一代降級襲爵的制度,加之啟功高祖載崇出身側室,所以到了他曾祖溥良一代,就僅僅是奉國将軍了。

2.為了振興沒落的家世,溥良主動放棄爵位,參加科舉考試,最後不但及第,而且官至禮部尚書。啟功的祖父毓隆也是以科舉入仕,官居四川學政。毓隆也希望兒子恒同走父祖的從政之路,但誰想恒同在十九歲時就病故了,此時啟功才剛過一歲。

3.啟功生于1912年7月,中國告别帝制,步入共和的那一年,所以他出生就是中華民國的公民,而非大清帝國的子民,從沒享受過一天的榮華富貴。啟功後來也不願再姓愛新覺羅,自稱姓“啟”名“功”,因為在他看來,“愛新覺羅如果真的能作為一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政治的擺布,這還麼好誇耀的呢?何必還抱着它津津樂道呢?”啟功成名後,有人給他寫信,信封上寫“愛新覺羅·啟功收”,或者幹脆稱他為“金啟功”,啟功對這些來信都是置之不理,後來實在不耐煩了,就在信封上批“查無此人,請退回”。

4.父親早逝,啟功家裡的開支全憑祖父的俸祿。在他十歲時,祖父也撒手人寰,讓這個家庭徹底沒了經濟來源。伸出援手的是祖父生前任四川學政時的兩個學生,他們以“孀媳弱女,同撫孤孫”的名義,為啟功一家三口(包括啟功的母親和姑姑)募集了2000元善款,才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