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行書(什麼叫行書和楷書)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什麼是行書
  2. 什麼是行楷,行草是什麼
  3. 什麼是行書字體

什麼是行書

問題一:什麼是行書?行書是介于行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的特點就是在保持楷書形體輪廓的前提下,适當地運用連筆和省減筆畫,書寫快捷,是最具實用性的一種書體。行書發展到現在,如果要從王羲之寫蘭亭序的公元353年算起,已經1700多年了。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三位書法家和他們最具影響力的書法作品,都是行書。王羲之寫的蘭亭序,号稱天下第一行書;顔真卿寫的祭侄文稿号稱天下第二行書;蘇東坡寫的寒食帖,号稱天下第三行書。直到現在,名人題字,商家牌匾,幾乎都是行書體。行書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最好的,适用範圍最廣的一種書體。在座同學的爸爸媽媽現在的楷書不一定能有你們寫得好,但是行書卻人人都能寫。寫行書的人最多,但越往高處越難,在能寫會寫和寫得好之間,差距是非常大的。這個差距不好形容,因為看待書法的觀念和标準是不一樣的。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最具實用性獨立的書體,應該如何學習呢?實際上,行書沒有嚴格的書寫規則,楷書成分多一些草書成分少的叫行楷;楷書成分少而草書成分多一些的叫行草。

學習行書要注意把握幾個要點:

一是要擺脫楷書的法則;

練習楷書時,我給大家講的是起筆藏鋒,轉折處要有提按的變化,鈎的筆畫要先頓筆,在挑出等等,這些要領在寫行書是要盡量擺脫和忘記。打個比方,如果把楷書比作武術套路的話,那麼行書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從頭開始,講究的是流暢。硬筆行書主張書寫流暢,字形大緻上合乎規範,這就是好的行書。

二是要認真的臨摹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給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趙孟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練毛筆字,也可以縮小複印了練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家盧中南、丁永康、吳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臨寫。練習毛筆字的同時練習硬筆字,對學習書法的好處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補。毛筆字是精雕細刻,硬筆字是反複琢磨,從大到小,再從小到大,非常有益于加強對書法學習的理解。

三是要讀帖練習書法的途徑不外乎臨帖和讀帖兩種方法,而練習行書,讀帖特别重要。我們起點書畫班牌匾的書寫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愛好和我差不多。他練字的方法就是讀帖,很少臨帖,寫起字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本來是寫隸書的,但是行書也非常優秀。學書法有從楷書入手的,也有從隸書入手的,寫隸書的人容易犯得的毛病就是行書常常寫不好,而田先生的行書,卻是功力深厚,一派大家風範。據他自己講,他的方法就是讀帖。

四是要勤于練習

練習行書在開始的時候有一個适應的階段,在寫不好的時候覺得沒面子,沒關系,可以在筆記本上練習,也可以在寫日記的時候,練習用行書寫給自己看。熟能生巧,從一個字到一段字,從幾個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漸掌握行書的規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屬于你自己的行書風格。要善于從多方面吸取營養,名人題字,商家牌匾,學校老師甚至是同學之間,隻要你認真觀察,都可以找到别人寫的好字,學會了,就成了你的字。

問題二:行書是什麼朝代的行書的起源相傳有兩種說法:

一、據張懷《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颍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由是說而知:“行書”是“正書”轉變而成的。

二、據王僧虔《古來能書人名》雲:“锺繇書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河東衛凱子,采張芝法,以凱法參,更為草稿。草稿是相聞書也。”由是而知行書亦稱行押書,起初當由畫行簽押發展而來。相聞者,系指筆劄函牍之類。

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于從隸書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别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隸書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為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其實它也是同其他書體一樣最初的創始還是一般的群衆書寫者,隻要把八分書寫得同其他書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隸體波勢,就變成行書了,在漢末一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随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行書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

後漢颍川劉德升行書最早出現的東漢末年

問題三:行書是什麼時候産生的? 1、行書産生的時間: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

行書曆經魏晉的黃金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種書體中逐漸占居主流地位。

2、證明:

行書的名稱始見于西晉衛恒《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鐘(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于劉德升。”

唐代張懷《書斷》記載:“行書者,劉德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僞,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張懷在其《書議》又雲:“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明代豐坊在《書訣》中則有更為形象的描述:“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3、簡介: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問題四:什麼樣的字體是行書?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定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問題五:行書什麼字

問題六:什麼叫行書“行”是“行走”的意思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産生,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是介于楷書。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

問題七:這是行書嗎

問題八:什麼字啊?這是行書 10分上一行:形、形、影

下一行:情、情、愉

是鋼筆行草寫法。

問題九:行書分多少種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顔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轼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轼、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唬于樞、康裡,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什麼是行楷,行草是什麼

行楷,也稱“漢字行楷手寫體字形”,是偏重于楷書書寫筆法(法則),比楷書行筆自由,又比行草規正的行書字體。

行草,介于行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和書法風格,可以說是行書的草化或草書的行化。

行楷的代表人物是王羲之,代表作是《蘭亭序》

行草産生于東漢末年,代表作是《六體書論》

什麼是行書字體

行書字體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

行書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字體,是六大字體之一,即篆書字體、隸書字體、草書字體、楷書字體、行書字體和馬書字體。前五種字體産生在古代,馬書字體是當代書法家馬永安獨立創作完成。行書字體是繼楷書之後産生的一種書體,産生在漢代。

行書字體,到了東晉王羲之發展成熟,達到頂峰,兩千年無出左右。唐代理論家張懷瓘《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颍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劉德升小改楷書創造了行書,被稱為“行書之主”。行書相對楷書而言,比在楷書之後。

行書的書寫發展:

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行書的名稱始見于西晉衛恒《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鐘(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于劉德升。”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行書者,劉德升所作也。

即正書之小僞,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張懷瓘在其《書議》又雲:“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豐坊在《書訣》中則有更為形象的描述:“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行書正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産生起便深受青睐、廣泛傳播。行書曆經魏晉的黃金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種書體中逐漸占居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