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壽山石真僞鑒别方法是什麼
1、質感鑒别:品質好的壽山石用手掂量會有明顯的壓手感,呈自然的塊狀,具有明顯的皮色,如果是水坑石就會呈透明狀,以為内由于其生長的環境是長期的盡在水下,所以多是“晶”、“凍”狀體。
2、肌理鑒别:都包括有紋理、裂隙以及風格線或是紋線等。大部分的壽山石都會有格存在,又有一些石種會具有比較漂亮的紋理,例如荔枝洞石的蘿蔔絲紋,大山石的波濤形紋理等。
3、雕刻技法:如果是年代比較久遠的壽山石制品其技法都是比較簡練的;而現代的壽山石雕作品多是采用精細的雕刻手法,常見的有透花雕、镂空雕、圓雕等。
4、刀法鑒别:壽山石雕的精美與否出了造型能體現出來,刀法也是衡量的标準。玉雕壽山石人物多是采用圓雕手法,而古獸印鈕等多是一些不叫樸茂的刀法,這是因為它更加适合藏家們放在手上盤玩,而不會刺傷手。
壽山石保養技巧:
1、保持潤澤,切忌高溫壽山石最忌幹燥、高溫,養護的關鍵要注意保持潤澤。不論原石還是雕品,都應該避免陽光曝曬和高溫環境。
2、開料水磨,謹防燥裂以水鋸、濕磨為上,如須在砂輪上打磨,則應預備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發熱時,及時用冷水降溫。
3、原坯石料,木盒裝放經過去皮、除污、清雜質,制成原坯後,應分出品種、檔次和塊度,置放在木質盤盒之中。塊度大且石質粗者,隻需将木盒放在陰濕處保存即可。
4、雕刻成品,除塵保潔經過雕刻加工的壽山石雕成品,适宜陳列室内。石表被灰塵、污物沾染時,隻要用細軟的綢布輕輕擦抹、即可恢複光彩。
如何鑒别壽山石的真假
想要鑒别壽山石的真假,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
1.觸摸感:真正的壽山石具有較好的導熱性,觸手感覺冰涼。相比之下,假的壽山石導熱性較差,觸手會有溫熱的感覺。這一特性特别适用于小型的壽山石藝術品,如擺件、筆筒、文玩等。可以通過将手掌平放在石材表面,感受其導熱性來鑒别。
2.色澤:真正的壽山石顔色五彩斑斓,且非常穩定,不會褪色。而假的壽山石顔色單調,容易褪色,尤其是在陽光照射下更為明顯。觀察顔色變化是鑒别的重要步驟。
3.硬度:純真的壽山石容易被刮傷。在硬度鑒别時,可以使用硬度較小的工具進行比對。例如,用刀片或硬币在石材表面輕輕刮擦,如果能劃出痕迹,說明是真的壽山石。
4.肌理:真正的壽山石表面肌理細膩且光滑,有條紋狀的排列。假的壽山石表面粗糙,沒有條紋狀。觀察肌理的細膩程度和排列方式有助于鑒别真假。
5.雕刻技法和刀法:壽山石的雕刻技法獨特,手工精湛,難以模仿。在鑒别時要從一個有藝術眼光和雕刻經驗的人的角度來觀察。注意石頭上的細節和紋理,如人物、動物、風景等,基本上就能判斷出真假。
6.整體布局:壽山石的刀法特别,看上去像是一幅自然畫,畫面布局合理,有自然韻味。假的壽山石雖然看上去也很細膩,但缺乏這種自然韻味。觀察自然畫面構圖、布局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變形等,也是鑒别真假的重要依據。
總之,在鑒别壽山石的真假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特征。為了避免購買到不符合自己價值的産品,最好到正規的門店或專家機構進行鑒别,尤其是在購買較大花費的藝術品時。
壽山石的種類和鑒别方法
壽山石的種類有牛角凍石、環凍石、鳝草凍石。壽山石的耐火度高,用火燃燒不會散發出異味,也不會因受熱而軟化,假的壽山石大多用樹脂調和而成,遇火會散發異味,且還會軟化。壽山石具有較好的導熱性,因而觸手冰涼,而假的導熱性差,觸手溫熱。
壽山石的種類
1、牛角凍石
牛角凍石
牛角凍石因色澤形似牛角而得名,其質地較為通透,富有靈氣,與黑田石相似。牛角凍的肌理隐隐存在着水流紋路,也隐含着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紋,紋色濃淡交錯,有着黑牛角般的色澤。
2、環凍石
環凍石
環凍石多為白色或灰白色,其石面上分布着單環、雙環乃至多環相連,以環紋清晰、圓圈色呈灰白色或深灰色而著名。環凍石以環紋清晰疏密者為上品,品質好的環凍石,在經過浸漬後會發生變淡或變濃的現象。
3、鳝草凍石
鳝草凍石
鳝草凍石産于坑頭洞中,以質地清靈細膩、淨潔如玉而聞名。鳝草石的肌理含有點點細點,類似于鳝魚的背脊,其形狀如水底飄蕩的草葉,呈半透明狀态,顔色為灰白色,是壽山石凍石的精品品種。
壽山石的鑒别方法
1、火燒
真正壽山石用火燃燒是不會散發出異味的,有高達1800℃的耐火度,即便受熱也不會軟化。而假的壽山石大多是用樹脂做底料進行調色仿制的,因而用火一燒便會軟化,且假壽山石在燃燒的時候還會散發出一股異味。
2、溫度
壽山石屬于石材,經過了大自然數百萬年的孕育,具有非常好的導熱性,且熱膨脹系數較低,因而觸手冰涼。假的壽山石的導熱性比較差,觸手有溫度,與壽山石的冰涼形成了明顯的區别。
3、硬度
真的壽山石的硬度通常在2.2~3.1之間,硬度較低,用石英類的器具或是鐵器就能夠輕易刮蝕。假的壽山石的硬度比真壽山石的硬度還要低,且密度也比壽山石低,因此可以檢測壽山石的硬度來鑒别真假。
如何識别壽山石
壽山石在外觀上易與葉蠟石,滑石,青田石等相混淆。
葉蠟石有比較明顯的蠟狀光澤,且結晶顆粒較粗,呈片狀,定向排列,壽山石呈一般的蠟狀光澤。且質地細膩,猶如膠凍。
滑石結晶顆粒較粗,為細粒至粗粒結構,而壽山石結晶顆粒細小,為微粒結構。滑石的硬度低,易被指甲劃傷,壽山石硬度稍高,不易被指甲劃傷。
青田石多為不透明至透明狀,顔色單調,以黃綠紫相間,而壽山石的石色豐富,以黃和黃白色為主。青田石為山坑石,無石皮,而壽山石中的某些品種帶有石皮,青田石石質略疏松·,含顆粒散砂,而壽山石石質緻密,多細潤。
鑒定壽山石的技術标準
光澤:抛光面一般呈蠟狀光澤或油脂光澤,個别可呈玻璃光澤
摩氏硬度:2-3
密度:2.5-2.7g/cm3
折射率:1.56(點測法)
光性特征:集合體
紫外熒光:長波:弱,乳白
韌度:高,适于雕刻
斷口:貝殼狀,較光滑
放大檢查:田坑石和某些水坑石有特殊的條紋構造,俗稱“蘿蔔紋”
壽山石怎樣鑒别真僞品相
1、外形
包括形狀、棱角、皮相。如:田坑石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呈自然塊狀,無明顯棱角,有明顯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壽山、月洋兩個山村,石質因脈系及産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豐富。凡坑頭各洞出産的礦石,統稱“水坑石”,由于礦體地下水豐富,礦石受其浸蝕,多呈透明狀,壽山石中各種“晶”、“凍”多出于此。
2、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況,色彩結聚狀态的表裡情況。壽山石色彩多樣,各種顔色均有,每個石種顔色都有規律可循。
3、質感
眼睛看的感覺(觀察石質表面和内部的紋理),上手摸的感覺(體會表面的質感),上手掂的感覺(體會重墜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發重),刀刻的感覺(吃刀難易,流暢與否,澀阻度等;壽山石吃刀流暢)。
4、肌理
包括紋理、裂格(裂是有明顯或不明顯的縫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線或紋線)。壽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種有漂亮的紋理,如荔枝洞石的蘿蔔絲紋,大山石的波濤形紋理,山秀園的斑斓色塊等等。具備了基本的鑒别方法後,可對壽山石雕進行鑒别。
5、做舊判斷
石雕是真實的,為了提高收藏價值,賣家故意對石雕表面做老化處理,弄得老氣些。作僞判斷。仿刻古人和現代名家的篆刻和雕刻作品,有的賣家明說是仿的,有的則說不知道,讓你自己去判斷,有的就說是真迹,還拿出某某評獎證書,欺騙性極大,是藏家必須注意的。
6、作色判斷
市場上現存大量經過物理和化學處理過的石雕作品。物理法是用植物或礦物的天然色彩,對原石進行煮泡處理着色,這樣處理過的作品往往能蒙蔽很多人的眼睛,甚至有些鑒定機構也被蒙蔽。化學處理的色彩比較容易判斷,色彩鮮豔,感覺發愣。相關地域石與壽山石的區别,這也是讓收藏者最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