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有哪些知識(人民币上有哪些知識一年級)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人民币小知識小學生
  2. 人民币上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3. 關于人民币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4. 人民币有哪些知識

人民币小知識小學生

1.人民币小知識

人民币小知識 1.第五套人民币的常識

以100元為例:

一、票面特征

主色調為紅色。票幅長155MM,寬77MM。票面正面主景為***頭像,左側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數字為“100”、面額“壹佰元”和橢圓形花卉圖案。票面左上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票面右下角為盲文面額标記,票面正面印有橫豎雙号碼。票面背面主景為“人民大會堂”圖案,左側為人民大會堂内圓柱圖案。票面右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漢語拼音字母和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和面額。

二、設計特點

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将國際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與我國傳統手工繪制有機結合,既保留了中國傳統鈔票的設計特點,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特點是:

1、突出“三大”,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額數字,既便于群衆識别,又增強防僞功能;

2、取消了傳統設計中以花邊、花球為框的設計形式,整個票面呈開放式結構,增加了防僞設計空間;

3、背面主景設計采取組合風景方式、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相結合的技藝,體現了中國文化特色。圖案花邊設計既保持了貨币的傳統風格和特點,又具有防僞功能;

4、票面簡潔、線條清晰、色彩亮麗;

5、增加了機讀技術,便于現代化機具清分處理。

三、防僞特征(見圖)

1、固定人象水印。位于票面正面左側空白處,迎光透視,可見與主景人像相同、立體感很強的***頭像水印;

2、紅、藍彩色纖維。在票面上可看到紙張中有紅色和藍色纖維;

3、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鈔票紙中的安全線,迎光透視,可見“RMB100”微小文字,儀器檢測有磁性;

4、手工雕刻頭像。票面正面主景***頭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形象逼真、傳神,凹凸感強,易于識别;

5、隐形面額數字。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橢圓形圖案,将鈔票置于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作水平旋轉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額“100”字樣;

6、膠印縮微文字。票面正面上方橢圓形圖案中,多處印有膠印縮微文字,在放大鏡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樣;

7、光變油墨面額數字。票面正面左下角“100”字樣,與票面垂直角度觀察為綠色,傾斜一定角度則變為藍色;

8、陰陽互補對印圖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一圓形局部圖案,迎光觀察,正背圖案重合并組成一個完整的古錢币圖案;

9、雕刻凹版印刷。票面正面主景***頭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盲文及背面主景人民大會堂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觸摸有明顯凹、凸感;

10、橫豎雙号碼。票面正面采用橫豎雙号碼印刷(均為兩位冠字,八位号碼)。橫号碼為黑色,豎号碼為藍色。

2.關于錢币的知識

錢币知識:鑄币:指鑄成一定大小形狀,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額價值,充當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屬貨币,古代鑄币材料以銅為主,以後相繼出現金銀鑄币。

在中國,金銀鑄币的出現盡管比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領域主要還是在近代現代。布币:對春秋戰國時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鏟狀貨币的總稱。

刀币: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齊刀,圓首刀等各種刀形貨币的總稱。圓錢:圓形貨币的總稱,包括圓孔圓錢和方孔圓錢兩種,一般指後一種。

空首布:春秋戰國時期鑄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聳肩尖足空首布。平首布:戰國時期鑄币,包括布,異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圓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晉和燕國地區。

铢兩貨币:指中國隋以前鑄行的以铢,兩為重量單位,重量為錢名的貨币,如半兩,五铢等。五分錢:西漢高後六年鑄,屬于半兩錢的一種。

三分錢: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發行的貨币,屬半兩錢的一種。比輪: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大小輕重并行,大錢稱“比輪”,形容其大如車輪。

四文:即一錢當小錢四枚用,一般指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中大小适合的錢。小平錢:值一文的小錢,也稱平錢,小錢,一般直徑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錢:當二文使用的錢,一般直徑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折三錢:當三文用的錢,一般直徑在3.1厘米左右。

重10克左右。《以此類推》大錢:大面值錢和大型錢的總稱,六朝時稱标準大小的五铢錢為大錢,文:錢币的基本單位名稱,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貫:一千钍稱貫,又鑄錢場所穿在錢孔中的方形木條也稱貫小樣:指錢徑小于同類型錢者。大樣:指錢徑大于同類型錢者。

面:指錢币之正面。面文:錢币正面的文字。

背:錢币的背面,又稱幕。背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

廣穿:指錢孔較大者。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内郭:指錢孔四周這突出部分,又稱好郭。廣郭:指内部較寬者狹郭:指内部較狹者。

重郭:指兩重内郭。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角尖出者。

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粟角:是一種特殊的四決文,方孔四角尖出處呈小點狀。

四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出,四道。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狹緣:外部較狹,又稱狹輪,狹邊。重輪:指二得外郭。

額輪: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見于王莽錢。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正與額輪相反。

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之錢。肉:指錢币的内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偃月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光背:指錢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誤用二件面範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合面:指誤用二件背範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直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旋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環讀。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範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于先秦至六朝時期。離郭:指錢文遠離内郭接郭:指錢文均與内郭相連。

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接。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深字:指錢文特别深峻。隐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内郭,又稱聚首。并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

重文:指錢身上出現重複錢文,又稱搖頭,因為範身上有重複印痕所緻。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氧化嚴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銅錢銅鏽被傳世色澤所掩。熟坑:指未經入土的傳世古錢。

傳世古:指流傳世上未經入土之錢表面的顔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包漿:指銅錢傳世色澤,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多種。

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鏽,水銀沁。雕母:用銅,錫,鉛,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錢币模型,又稱祖錢。

母錢:翻鑄時作模之錢,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鑄而成。鐵母:指鑄造鐵錢之母錢,本身為銅質。

鐵範銅:以鐵錢範型翻鑄的銅錢。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制頒發各省作為标準的樣錢,也可稱作母錢用。

進呈樣錢:地方進呈有關當局審查的樣錢。剪鑿錢:剪邊錢與延環錢的總稱,即将一枚圓錢剪鑿成内外二枚。

剪邊錢:被剪鑿去外圈之錢。又稱對文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

後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鹹平,祥符錢也稱餅錢。對錢:指錢文對稱之錢,其錢文,輪郭,大小,厚薄,銅質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又稱和合錢。

始于南唐,盛于兩宋。公式女錢:南朝梁武帝時所鑄無外郭的五铢錢,也稱女錢。

男錢:王莽時布泉的俗稱。紅錢:清代新疆鑄行的銅錢,因紅銅嶽而得名。

制錢:封建時代本朝鑄行的錢币。正用錢:作為正式通貨的錢币。

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的非用錢,多作吉慶,上梁,供奉,懸挂,佩帶。

3.收***民币有哪些必懂的常識

一、成套收藏才有價值

對于一些人民币來說,單張的價值不大,隻有成套收藏才有價值。比如說早期發行的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都很值錢,甚至有價值百萬一說,但是你要是隻有一套人民币其中的一兩張顯然不夠,要全部收藏了才行。一套人民币值100萬,但是其中的一張人民币可能就隻值幾千。

去年底發行的猴年紀念币在投資市場引發了一陣狂熱,實際上單枚生肖紀念币的升值空間很小,集滿一套才有收藏價值。

二、殘币不值錢

無論是收藏紙币還是硬币,都要盡量保證币種的完整性,外觀上看越新越好。千萬不要以為越老越值錢,我們所說的老指的是它的發行年份,而不是外貌。如果你收藏的紙币缺了個角或是非常破舊,那麼它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比如1980年發行的第四套100元人民币,一張嶄新的可能價值上千元,但如果是破舊的可能就隻值100多元。

4.古代錢币常識

華貨币起源于夏、商、周,統一于秦。由使用天然具(海貝、石貝),約在三千年前,已經有了金屬鑄币。戰國時代以前,長期使用的是仿形貨币,如仿具(金屬鑄具)、仿農具鑄(空首布等)、仿刀削的鑄币(各類刀币)。秦漢至隋,我國錢币由仿形逐漸轉向統一,從此開創了以諸如半兩、五珠等重量名稱命名的又一貨币時期。而自唐高祖武德四年起到清末止,共計1291年,不再以重量名錢,冠以曆朝皇帝年号“有的注以地名”。北京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币。京金元為紙币全盛時朗,明清相繼沿用。到了清代實行了銅元和銀元。

中國封建社會曆代币制是十分複雜的,曆代同時流通的貨币,因時因地因政局形勢變化而不同。錢币有大錢、小錢、官炒錢、私鑄錢之分,還有小平(即當一文)、折二、折三、當五、當十、直到當五千。同樣是小平錢又有大型、大枰、小型、小枰之分。還有合背、合面、剪邊、磨邊環、對文、對讀、旋讀、複文等不同情況。按錢的性質分:有記重錢、記值錢、記号錢、記年錢、鎮庫錢、壓勝餞、廟宇錢、撤帳錢、羅漢錢、對錢、母餞、擇錢、祖錢等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古錢的大小不同、鑄地的不同、官鑄和民鑄的不同、錢文字體的不同,形狀的不同,性質不同,相互之間的價值懸殊很大,相差兒倍甚至幾十倍上百倍。如金代泰和通寶小午錢,圖譜标4500元,折二型泰和通寶标2000元,又如明代永樂通寶小平錢标價6元、折三永樂通寶即是孤品,标價8萬。唐代會昌開元通寶,背“景”字标價s元,背“永”字的标價1000元。鹹豐通寶普通小平錢隻标2元錢,而鐵母标價2500元,雕母(祖錢)标價8000元。

5.怎樣教小孩子認識人民币

親,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呢?我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有認識人民币,拿錢給她看她倒是全能認識,但是元、角、分之間的轉換不靈活,呵呵。

建議您平時購買商品時,讓孩子付款,大人在旁邊看着,日積月累,對面值的認識應該沒問題的。但是買一件商品嘗琺佰貉脂股拌癱飽凱應付多少錢,實付多少,應找回多少,這個可能需要我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常和孩子一起實踐,也可以和孩子做些相關的小遊戲。

孩子們都還太小,接觸時間長了自然就會了,也許我們做為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教育孩子其實也是我們的另一種成長,呵呵,大家一起成長吧。祝您生活愉快~~。

6.收藏錢的小知識

古錢的正面稱為面,一般鑄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錢文。

面有豎線稱豎文,橫線稱橫文。錢的背面簡稱背,背有文字稱背文,如果既沒有文字又沒有紋飾的,就叫光背,一般錢背稱幕。

錢的方孔或者圓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廣穿,小的稱為狹穿,又有花穿。

穿外的錢體叫做肉。肉的外緣叫做邊,或者叫做廓;内緣形成邊框的叫做内廓,或稱做好廓、函廓;内廓細的叫細廓,非常細的就叫做瘦廓。

漢代以前圓錢背無内外廓,我們稱它平背,從漢武帝鑄五铢錢開始,錢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雙重叫做重輪或重廓;内廓雙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

内廓比外廓低些,我們就成為陰廓。錢文即鑄在錢面上的文字。

錢文自上、右、下、左而讀的,叫做回讀或旋讀,錢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來讀,叫直讀或順讀。錢文的書體有篆、隸、真、草、行、瘦金和宋體等,即使是同一字體,手法也是變化多端的。

形制即是古錢的鑄造工藝、币材、造型結構。各個時代的錢币,都有其特征,出于需要也要規定出同前朝錢币的差異。

比如方孔圓錢有的有廓,有的就沒有廓;有的穿孔大,有的穿孔小;錢文有的直讀,有的旋讀。因而各個時代的錢币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鑒定古錢真僞時這種方法也是很科學的。

象齊的刀布為了使錢文不易磨損,就把币的輪廓鑄得較高,背中間有一高點,如果沒有這些特征,那麼就應判斷是僞品。即使是同一币制的刀币,由于時間的先後關系也有變化。

這就需要錢币愛好者熟記常在錢文中出現的字及時代特征,以免上僞币之當。

7.關于錢币的收藏小知識

收藏是種文化,是種喜歡,無論什以東西,隻要喜歡就有收藏價值。錢币收藏對于我們主要的價值表現在以下方面:文物和欣賞價值,潛在的投資價值,貨币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曆史見證,同樣也是一件小型藝術品.收藏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人民币是藝術與價值的結晶。小小票幅圖案中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内涵,潛在着人文、曆史、地理、民族、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收集錢币,也是對知識的吸取與學習。就三套人民币而言,有反映新中國偉大建設成就,也有刻畫極富時代鮮明特色的工農商學兵各階層人物的風采,還有描繪偉大祖國萬裡河山的遼闊壯美,以及反映我國這個多民族國家豐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你看我國第一座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的雄偉風姿,就展現在2角券的正面主圖上,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勝利通車,向世人豪邁地宣告:水深流急的萬裡長江從此天塹變通途,畫面的遠景是寬闊的長江,江面上鳴笛急馳的輪船正劈波斬浪駛向前方;在1元券的背面圖案上,我們可以看到内蒙古千裡大草原水草豐美的大牧場和勤勞勇敢的蒙古民族的放牧生活的生動畫面,藍天白雲底下是千百隻小肥羊正在歡快地吃着嫩草;再細看5元券的背面圖案,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沸騰的礦山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運煤的列車呼嘯奔馳;而我國石油工業生産基地甘肅玉門千裡戈壁大油田石油生産的主要場景又呈現在2元券背面彩圖上;七個券種,七個畫面,各具特色,個個醒目。這些圖案集人物、機械、勞動場面于一圖,生動活潑,逼真傳神,栩栩如生。小小畫面展現出寬闊而深遠、精美而活潑的時代氣息,加上精湛的印刷效果,将時代生活、曆史進程濃縮其中,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社會政治、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的狀況,集史料性、藝術性、觀賞性、知識性融為一體,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觀賞這一枚枚紙币,讓人們對流逝的歲月勾起沉沉的追憶,又給人們留下藝術美感的享受。喚起人們強烈的收藏欲望。

具體各套人民币中的具體高價值品種,應屬以下品種:

第一套人民币:

1951年版一萬元“牧馬圖”券(60萬元)、五百元“瞻德城”券(30萬元)、五千元“蒙古包”券(20萬元);

第二套人民币:

1953年版三元券(7000元)、五元券(6000元)、十元券(65000元);

第三套人民币:

1960年版壹角券(1100元)、1962年版“背綠水印”壹角券(9000元)、1962年版“背綠”壹角券(600元);

第四套人民币:

1980年版50元券(125元)、100元券(120元);

人民币上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人民币上的趣味冷知識盤點:

① 1元人民币的秘密

在1999年版的1元人民币上,印有“RMB1,人民币”字樣,這可能是在暗示人民币的發行年份。

② 10元人民币的秘密

2005版的10元人民币背面,三峽宏圖圖案中隐藏着“ZQM”三個字母。同時,10元券背面的三峽風光是由趙啟明鋼版雕刻完成。趙啟明的名字中的“啟明”兩字拼音首字母正好是“ZQM”,這可能是設計者的有意安排。

③ 20元人民币的秘密

将20元人民币背面放大,可以看到上面印有漢字“九九”。這可能是在暗示第五版人民币發行于1999年10月。

④ 50元人民币的秘密

50元人民币背面印有《西遊記》的圖案,顯示了四大名著對中國的重要性。仔細觀察,你還能發現更多細節。

⑤ 100元人民币的秘密

在2005版的100元人民币下方,有一排看似簡單的圖案,但實際上是一排小字:“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此外,如果放大正面左上角的國徽,還能看到天安門上有5個人頭。

最後,人民币背面的風景名勝圖案也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内涵。

關于人民币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貨币知識涉及多個方面,具體包括:

1.人民币分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人民币進行交易。人民币的基本單位包括元、角、分。具體面額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1角、2角和5角;以及1分、2分和5分共33種分面額。

2.人民币換算:了解人民币之間的換算關系是必要的。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3.金額計算:在給出不同面額的人民币時,計算總金額的方法是:首先将元币相加,然後将角币相加,最後将分币相加。當角币達到10時,需要将其轉換為1元;同樣,分币滿10時也要轉換為1角。

4.列式計算:在進行金額計算時,可以采用列式計算的方法。例如,2元8角加上6角等于3元4角。在列式時,使用“幾元幾角+幾角”的形式來表示,避免使用小數形式。

5.換錢規則:了解不同面額人民币之間的兌換規則也很重要。例如,1張10元可以兌換5張2元;1張100元可以兌換5張20元或2張50元;1張50元可以兌換10張5元。

此外,還需要熟悉小數的含義,例如:2.00元等于2元;0.50元等于5角;59.90元等于59元9角;9.25元等于9元2角5分。通過掌握這些知識,我們可以更準确地進行貨币計算和交易。

人民币有哪些知識

人民币的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民币的概念及地位

人民币是中國的法定貨币,是中國經濟主權的象征。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币一直在中國的經濟生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是我國的經濟交易的主要媒介。它不僅在國内廣泛使用,而且在國際間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二、人民币的曆史發展

人民币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初。随着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人民币的面額、設計和版别都在不斷地更新和改進,以适應該國的經濟需求。人民币的發行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至今已經曆了多套版本,見證了我國經濟的騰飛。

三、人民币的職能與作用

人民币具有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貯存等職能。作為交易媒介,它在商品和服務交換中起到橋梁作用。同時,人民币也是價值的貯存形式,能夠穩定地代表貨币價值。此外,人民币的購買力是調節市場經濟的重要工具,對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經濟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四、人民币的國際化進程

随着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币的國際化進程也在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接受人民币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币,人民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