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亦是什麼意思
亦:也。
原文: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作者:蘇轼朝代:宋代
其一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話譯文: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隐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擴展資料《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轼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贊美西湖美景的七絕,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其中第二首廣為流傳,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
第二首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亦的意思是什麼
亦:也。
出自宋代蘇轼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豔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得十分适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潋滟”,波光閃動。“空蒙”,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裡,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内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并非隻适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裡,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别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轼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将“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适的性情。
山色空蒙雨亦齊的雨亦奇是什麼意思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版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隐時現,權眼前一片迷茫,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出自宋代蘇轼《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之二),原文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白話文: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隐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話文: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是蘇轼于宋神宗熙甯六年所作,當時蘇轼36歲,是他第一次在杭州任官的時候。
當時王安石為挽救軟弱挨打的局面開始變法圖強,蘇轼雖贊成改革,但其改革思想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不同。因此,熙甯四年時,蘇轼連續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
由于見意見未被采納,而又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轼請求外調。蘇轼離京來到杭州任杭州通判,在杭州任通判的三年遊遍杭州一帶景色,常常陶醉于江南山水之間,留下了此詩。
“山色空蒙雨亦奇”是什麼意思
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隐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轼《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隐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擴展資料:
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後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
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餘,詩人蘇轼之情表現無遺。
飲湖上初晴後雨一,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奇是什麼意思
奇:美妙,與詩中“好”同義.
[宋·蘇轼]飲湖上初睛後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字詞解釋】
湖:指杭州西湖.
飲湖上:在西湖上飲酒.
初睛:起初開始放晴.
後雨:後來天又下雨.
潋滟:水波蕩漾粼粼閃動的樣子.
睛:通假字.“睛”通“晴”,晴天.
方:剛剛,正好.
空蒙:形容空中霧氣迷茫的樣子.
亦:也(剛剛,正好).與詩中“方”同義.
欲:想.
西子:越國美女西施,
淡妝濃抹:化妝,淡描娥眉,濃施粉黛.
總:都.
相宜:合适,适宜.
奇:美妙,與詩中“好”同義.
【全句解釋】
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開始晴天和後來下雨景色
波光蕩漾閃爍晴天剛好雅緻,
山霧朦胧漂渺雨中也很美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
淡描濃施都是那麼美麗宜人.
【全詩理解】
一天,蘇轼和朋友在西湖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工夫天下起雨來.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麗的風貌.
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胧,漂漂渺渺,又顯出别的一番奇妙景緻.
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怎麼打扮,總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詩大意描寫了西湖的景色,贊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很美麗宜人.
【賞析提要】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一天,蘇轼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寫晴天的西湖,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水波蕩漾,波光閃爍,正展示着那無限美麗的風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西湖,在雨幕籠罩下,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晃若仙境,顯出一番奇情妙景.“晴方好”“雨亦奇”,宜晴宜雨,可濃可淡,能動能靜,贊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很美麗宜人.詩人以自己獨具的慧眼,将西湖的晴姿雨态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後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是說,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描妝,潋滟水光是她豔麗的粉飾,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的麗質和迷人的神韻.這裡,詩人用了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随時都能展現優美的風姿.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稱.
這首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從此《飲湖上初睛後雨》與西湖總相提并論,成為西湖的嫁妝,加上蘇轼妙喻西子湖美名,使西湖錦上添花,名人名詩名湖廣為流傳,為西湖聞名于世增了光添了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