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堂佛都有哪些位(全堂佛哪幾個)

biang 中華百科 815

本文目錄

  1. 佛家的全堂佛都是那幾位
  2. 供全堂佛一般要供多少尊
  3. 供全堂佛有壓人這一說嗎
  4. 全堂佛中都有哪幾位佛主和菩薩

佛家的全堂佛都是那幾位

一、佛主: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

二、菩薩:

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

三、護法天神:

四大天王及諸護法。

人物列舉介紹:

1、彌勒佛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也叫彌勒菩薩摩诃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诃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2、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并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衆生尤其是地獄衆生。

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并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并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3、韋馱菩薩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梵文:Skanda。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之一(此外,佛教中還有另外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将軍。相傳他姓韋名琨,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護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有很多人把韋馱天和韋天将軍相混),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凡有規模的寺廟大多供韋陀尊天菩薩像,因為韋陀菩薩是佛祖的護法神,也是佛法的護法神,也護修行佛法的衆生,寺廟供奉韋陀意為護寺安僧,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諸天和衆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馱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

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馱奮起直追,刹那間将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衆王紛紛誇獎韋馱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于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相傳,浙江臨安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農曆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聖誕。

4、伽藍菩薩

伽藍菩薩,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伽藍」是寺院道場的通稱,佛教伽藍神的代表形象。

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說,佛教伽藍神是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統稱「十八伽藍神」。以伽藍菩薩(關公)形象為代表。

5、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śvara),觀世音來自于竺法護與其弟子譯于長安敦煌寺的《正法華經》。竺法護初譯“光世音”其弟子聶道真改為“觀世音”。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着特殊的關系。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衆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适應衆生的要求,對不同的衆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在佛教的衆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國的江、浙、閩、廣、台灣,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觀世音菩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伽藍菩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韋馱菩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地藏菩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彌勒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菩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神仙譜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藥師佛

供全堂佛一般要供多少尊

1.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阿難陀、迦葉波、梵天王、金剛護法……不需要供奉過多,三尊即可,當然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由搭配。

2.通常主要佛像為五尊,每尊佛像旁邊都有五到六尊脅侍。中間的主尊通常是釋迦牟尼佛,他端坐在長方形的須彌座上。

3.左側的主要佛像為彌勒佛,他雙腳站立,每隻腳都踏在一朵蓮花上。

4.右側的主要佛像為阿彌陀佛,他端坐在六角形的須彌座上。

5.釋迦牟尼佛的兩側有迦葉波尊者和阿難陀尊者站立,還有兩位菩薩侍立。再向前,有兩位供養人跪在蓮花上,他們手持果品,做出奉獻的姿态。

6.彌勒佛和阿彌陀佛的脅侍,除了兩位菩薩代替兩位尊者外,其餘配置都相同。

7.最左邊的的主像是普賢菩薩,他騎着大象,兩側有兩位菩薩脅侍。普賢菩薩像的前面有一尊韋陀和童子像。

8.最右邊的主像是觀世音菩薩,他騎着獅子,兩側有兩位菩薩脅侍。

9.後世常見的配置中,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對稱而立。文殊菩薩騎獅子位于釋迦牟尼佛的左側,普賢菩薩騎大象位于右側。

10.佛光寺的配置中,普賢菩薩位于左側,文殊菩薩位于右側,這可能是因為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11.在佛壇的兩個角落,各有身穿甲胄的護法天王,兩位天王相對而立,手持長劍,怒目而視。

12.供奉佛像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供全堂佛有壓人這一說嗎

壓人的不是全堂的佛,是全堂的鬼!佛也沒有全不全堂這一說,全堂的說的是出馬仙。

全佛是民間的叫法,其實就是橫三世佛與諸大菩薩。也叫做全堂佛。

1.阿彌陀佛、阿難尊者、釋迦牟尼佛、迦葉尊者、藥師琉璃光如來

2.普賢菩薩、龍女、觀世音菩薩、善财、文殊師利菩薩

3.北方多聞天王、闵公長者、地藏王菩薩、道明尊者、西方廣目天王

4.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

5.伽藍菩薩、彌勒菩薩、韋陀菩薩

其中主位是釋迦牟尼佛手中托缽,左邊是藥師佛手中托塔,右邊是阿彌陀佛手托蓮花。釋迦佛身邊是摩诃迦葉和阿難二尊者。然後就是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再往下是地藏菩薩和彌勒菩薩。兩邊是委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再往邊上就是四天王。這就是一般流通的全佛圖。

全堂佛中都有哪幾位佛主和菩薩

全堂佛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

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四大天王及諸護法。

如果您請的是畫像,擇淨室一間,不必拘于方位,四維上下,佛菩薩無處不在。但是不可以放到角落。張貼于頭頂上方(以上不可以再有别的東西)即可。

如果您請的是佛像,最上方應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次之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再次之伽藍菩薩、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四天王位于三位菩薩兩側。

不知你請了多少尊,總之佛在上,大菩薩次之,護法菩薩在下,由于彌勒菩薩是未來佛,因此在最前方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