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康熙乾隆是哪個年代
康熙乾隆的年代是清朝時期。
康熙帝名愛新覺羅·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間長達六十一年,從公元1661年至公元1722年。乾隆帝名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和第十任實際統治者,他在位六十年之久,自公元1735年至公元1796年。康熙和乾隆是清朝曆史上的兩位重要皇帝,他們統治的時期相對繁榮,也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繁榮時期之一。在康熙乾隆統治時期,清朝達到了鼎盛時期,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疆域遼闊。這一時期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為後來的清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康熙乾隆在位期間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為後世樹立了榜樣。
乾隆前面是哪個朝代
明朝。
乾隆是清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号。前後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1736年至1795年。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了《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占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擴展資料清朝統一全國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殺殉國。駐守山海關的明将吳三桂降清。多爾衮指揮八旗兵,以吳三桂為前導,兼程入關,擊敗大順軍,進占北京。
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國的君主。後來清廷下令停止一些野蠻政策,并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并且正式開科取士,追尊崇祯帝與明朝忠臣。
清朝定都北京後,南下剿滅農民軍。與此同時,南方的明朝遺臣相繼擁立皇族建立政權,史稱南明。此外還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1661年,延平王鄭成功收複了當時為荷蘭殖民地的台灣。永曆帝被害後,鄭成功之子鄭經繼續使用南明永曆年号,禮待南明甯靖王朱術桂,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和監國。
1683年,清朝攻克台灣,明鄭結束,1684年設立台灣府。清兵入關後曆經20多年的戰争,基本統一了中國大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明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乾隆
乾隆皇帝 和 光緒皇帝 哪個年代早一點,
乾隆皇帝比光緒皇帝年代早。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生活在清朝中期;光緒皇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活在清朝末期。
1、乾隆
乾隆帝弘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風雅,精于騎射,筆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
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産的總彙。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财用耗竭,并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标志。
2、光緒
光緒帝載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廟号德宗,葬于河北易縣崇陵。
光緒帝19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
光緒帝沒有勇氣沖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顔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怆,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慈禧隻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于覆滅的邊緣。
擴展資料
乾隆的轶事典故
六下江南
弘曆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視。他在《禦制南巡記》中說:“予臨禦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
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為了探訪民情;其二是為了加強清政權與江南地主士紳的聯系;其三是為了河工,康熙時期主要是治理黃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視察黃河大壩,還視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弘曆自己說:“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遊樂的目的大大增加。弘曆則是前呼後擁,大批後妃、王公親貴、文武官員相随。沿途修行宮,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
為搬運帳篷、衣物、器具,動用馬六千匹,騾馬車四百輛,駱駝八百隻,征調夫役近萬人。不僅沿途地方官要進獻山珍海味,還要從全國各地運來許多食品,連飲水都是從北京、濟南、鎮江等地遠道運去的著名泉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載湉
乾隆是那個年代的人
1.清朝的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親王府。
2.他自幼受到康熙帝的寵愛,被養育在宮中。雍正元年(1723年),他被秘密立為皇儲。
3.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曆被封為和碩寶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他即位,年号乾隆。
4.乾隆帝在封王時就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登基後,他達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最高點,開始展現其“文治武功”。
5.他的“文治”體現在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和文化上的貢獻。
6.乾隆帝即位後,調整了其祖寬父嚴的政策,實行“寬嚴相濟”,整頓官吏,制定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受到打擊的宗室。
7.經濟上,他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他政治生涯中最有活力的時期。
8.然而,後期他依賴和珅等大臣,尤其是寵信貪官和珅,加上年紀漸高,導緻吏治敗壞,貪污盛行,給他的生涯蒙上了陰影。
9.乾隆帝文采風流,一生寫詩四萬二千餘首,幾乎可與《全唐詩》媲美。他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和整理,編纂了《石渠寶笈》、《西清古鑒》等。
10.他最顯著的文化成就之一是編纂《四庫全書》,但與此同時,他也大興文字獄,焚毀了許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失色。
11.乾隆帝六下江南,六次前往五台山,拜孔林等,多次舉行木蘭秋狝,以及在避暑山莊宴請邊疆少數民族首領,這些舉措對經濟、統治、安定邊疆産生了重要作用。
12.盡管如此,乾隆帝的視野仍限于中國本土,對同時期歐洲各國的科學文化缺乏足夠的認識。
13.乾隆帝的“武功”主要體現在邊疆戰事上,盡管勝負不一,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别,但他自诩為“十全武功”。
乾隆是什麼年代
乾隆是清朝的。
乾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号,前後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擴展資料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親王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弘曆幼年天資聰穎,頗受皇祖康熙帝寵愛,曾為其慎擇良師,進行多方面教育。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為太子,十一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預軍國要務。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曆即位。由此,他站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至高點,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帝的“文治”表現于他在政治、經濟上的作為和文化上的貢獻。
乾隆帝即位後,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厘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
從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緻使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使乾隆帝輝煌的一生罩上了陰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