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貔貅是什麼獸是玉制的好還是水晶的好
貔貅(音:pí xiū),粵音讀作"皮休"。相傳貔貅是一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
貔貅是以财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财,中國傳統是有"貔貅"的習俗,和龍獅一樣,有将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
【貔貅的作用】
貔貅與麒麟有所不同,貔貅是兇狠的瑞獸,且護主心特強。有鎮宅辟邪的作用。
貔貅在風水上的作用,可分以下幾點說明:
一、有鎮宅辟邪的作用。将已開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運轉好,好運加強,趕走邪氣,有鎮宅之功效,成為家中的守護神,保合家平安。
二、有趨财旺财的作用。除助偏财之外,對正财也有幫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三、有化解五黃大煞的作用用來化煞鎮宅和旺财,尤其在财運方面,貔貅是有較明顯作用。
【傳說】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财聚寶,隻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但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态比較統一,如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常與前胸或背脊連在一起,突眼,長獠牙。到現在常見到的貔貅多是獨角、長尾巴。一般制造貔貅像的物質有三類:
一、金屬——般以銅來制造,因為這一類金屬是比較廉宜,且磨光後的色澤接近黃金。
二、木材——一些古老大屋會利用質堅的木材雕造貔貅,然後放在橫梁上,用來擋解煞。
三、瓷器——以不同的玉種來制造。
不同的物質制造的貔貅像,都可擺放在風水的吉位上,很多地理師都認為有催财作用,而在八個不同的方位上,一般擺放銅質制造的貔貅,催财力量會很強。其實貔貅對于正财或偏财都會有利的,所以貔貅像在近年有流行起來的迹象;不過,利用貔貅來催财,總帶點宗教色彩,故在玄空大卦的正神日貴神時或鳥兔太陽吉時,開光的貔貅催财力量是最強的,不論工作屬于正行或偏行。但有一點要留意,作奸犯科的人,貔貅未必有催财之力,這便是靈獸的特性,而貔貅又以玉制的催财力量最強。
【貔貅由來】
據說貔貅是龍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銀珠寶,自然渾身寶氣,跟其它也是吉祥獸的三腳蟾蜍等比起來稱頭多了,因此深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氣了,一巴掌打下去,結果打到屁股,屁屁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隻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貔貅就被視為招财進寶的祥獸了。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民間傳說公的貔貅代表财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财庫,有财要有庫才能守得住,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對,才能夠真正的招财進寶。但如果要戴在身上,還是一隻就好,以免打架,以上均屬傳說,大家參考就好!
貔貅的習性懶懶地喜歡睡覺,每天最好拿把他拿起來摸一摸,玩一玩,好像要叫醒他一樣,财運就會跟着來。
另一個貔貅的妙用是在案頭擺放貔貅飾物的話,可替你趕走壞男人,避免不必要的騷擾喔。
據古書記載,貔貅是一種猛獸,為古代五大瑞獸之一(龍、鳳、龜、麒麟),稱為招财神獸。貔貅曾為古代兩種氏族的圖騰。傳說幫助炎黃二帝作戰有功,被賜封為“天祿獸”即天賜福祿之意。它專為帝王守護财寶,也是皇室象征,稱為“帝寶”。又因貔貅專食猛獸邪靈,故又稱“辟邪”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為貔貅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
貔貅有二十六種造型,七七四十九個化身,其口大,腹大,無肛門,隻吃不拉,象征攬八方之财,隻進不出,同時可以鎮宅辟邪,專為主人聚财掌權。
古賢認為,命是注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财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的美好祝願。
【龍之九子】
龍在其形象形成過程中,曾海納百川的彙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到後來,這些怪異獸像在龍形象發展的同時糅合了龍的某一種特征,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但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并沒有确切的記載。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同。
據說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博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眦、赑屃、淑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其實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如果非要選出九子來的話,也應該選出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的九個。李東陽也是一時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單并不具代表性。
對于“龍生九子”,影響較大的一種說法是:
長子囚牛,喜音樂,立于琴頭。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眦,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後緊貼背部。嗜殺喜鬥,刻镂于刀環、劍柄等兵器或儀仗上起威懾之用。
三子嘲風,樣子像狗,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這些走獸排列着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隻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征着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四子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喜音樂和鳴叫,刻于鐘鈕上。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鲸魚。每每遇到鲸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們就将其形象置于鐘上,并将撞鐘的長木雕成鲸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五子狻猊(suān ní),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别名,所以形狀像獅,喜煙好坐,倚立于香爐足上,是随着佛教傳入中國的。由于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崃威武。
六子赑屃bìxì,又名霸下,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着頭,四隻腳拼命地撐着,掙紮着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七子狴犴(bì’àn),又名憲章,樣子像虎,有威力,好獄訟,人們便将其刻鑄在監獄門上,故民間有虎頭牢的說法。又相傳它主持正義,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八子負屃(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或兩側。
末子螭(chī)吻,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魚形的龍(也有說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處眺望,遂位于殿脊兩端。在佛經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兩頭也有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可以發現這種說法中,長子囚牛和四子蒲牢都喜音樂,三子嘲風和麼子螭吻都位于屋頂,六子赑屃和八子負屃都圍着石碑,有重複之嫌。如果把他們二取一,再補進其他一些常見說法,會比較好一些:
饕餮(tāotiè),樣子似狼,性貪吃,位于青銅器上,現在稱之饕餮紋。因它又能喝水,故古代也将其刻在橋梁外側正中,防止大水将橋淹沒。據民間傳說,這種怪獸貪吃無厭,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後,最後竟然吃了自己的身體,到最後吃得隻剩一個頭部,所以落下個“有首無身”的名聲。
趴蝮,又名蚣蝮,樣子似魚非魚,善水性,體态優美,飾于石橋欄杆頂端。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性情溫順,有點自閉症,反感别人進其巢穴,故人們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闆上。
貔貅,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隻進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隻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隻掙不賠。
“虎父無犬子”,龍那麼神通廣大,可以吞雲吐霧,興風作浪,成為中國老百姓幾千年來的偶像,它的兒子自然也非等閑之輩。龍也有女兒,但不那麼出名,《春光燦爛豬八戒》裡的女主人翁就是小龍女。龍的兒女都是千奇百怪,這和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兒女倒頗相像。不過歐洲人的思想畢竟比中國人開放,在他們的神話裡,天神宙斯就是風流甚至濫交的典型,一會兒變成馬一會兒變成牛的去調戲良家婦女,咱國家的龍可是規規矩矩,頂多也就來個“二龍戲珠”。在中國人眼裡,龍是權威與尊嚴的象征,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也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另,貔貅在中國古代是對大熊貓的别稱。
貘屏贊
白居易的作品《貘屏贊》(長慶三年,約莫公元八二三年,附錄全文如下)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予舊病頭風,每寝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适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為贊曰:
邈哉其獸,生于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劍戟省用,銅鐵羨溢。貘當是時,飽食終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铄鐵為兵,範銅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茲。何山不(音:産)?何谷不隳?铢銅寸鐵,罔有孓遺。悲哉彼貘,無乃餒爾。嗚呼!匪貘之悲,惟時之悲!
近來最火紅的動物,當屬貓熊莫屬。中國古代,它的别名又叫「貘」。而文人雅士描繪的頗多(附注:太平禦覽九百零八卷,獸部二十。有詳細資料),但最有趣與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贊」。文章的來由如下:白居易本來有頭痛的問題,延請畫工于屏風上,畫了貓熊的圖樣。為什麼呢?因為它「寝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皮毛保溫、而形象辟邪。果然自此以後,頭不再因吹風所苦,所以寫了這篇「貘屏贊」以滋紀念。
至于内容的大意:貓熊吃鐵維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銅鐵的消耗亦少,貓熊飽食終日,不亦快哉!後來、大量的銅鐵被鑄成兵器與造成佛像。貓熊就隻得挨餓了。白居易于此對這可愛的動物,報以同情。
實則,白居易字裡行間存有弦外之音:首先,山海經的有關「食鐵」的描繪,未必全然盡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此外、對于銅鐵的運用亦頗有微詞,戰禍頻仍,兵器日多。人心惶惶,佛像随增。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計,帝王能愛民如子,不輕啟戰端,怎會有銅鐵不足之虞?
一般來說玉或翡翠最好
銀行前面的兩個人們常說的石獅子,其實就是貔貅,而不是人們認為的獅子。
琉璃玉是什麼材質
琉璃玉是一種琉璃,而不是玉。
琉璃玉是琉璃的一種,隻是代表此種琉璃比較通透,像玉一樣精美。琉璃是一種中國古法材料,它已有2466年的曆史,自古以來一直是皇室專用,對使用者有極其嚴格的等級要求,所以民間很少見。
1965年,湖北江陵一号墓中出土了一把曆經千年卻鋒利如昔的傳奇古劍,劍格處鑲嵌着兩枚淡蘭色的琉璃,劍身的鳥篆文赫然顯示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越王勾踐劍上裝飾的琉璃,是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琉璃制品。無獨有偶,其後,在河南輝縣發現的“吳王夫差劍”上,劍格處也鑲嵌了三塊無色透明的琉璃。
擴展資料:
保養方法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動,以免出現表層劃傷。
2、保持常溫,實時溫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
3、平面光滑處,不宜直接放置于桌面,最好要有墊片。
4、宜用純淨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幹淨,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5、避免與硫磺氣、氯氣等接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琉璃玉
假的玉石有什麼危害,一般是什麼材料做的
一、危害:
1、假玉石含有強緻癌物質,對佩戴者身體不好。
2、假玉石禍亂玉石市場。
二、假玉石材料:
1、常見的有玻璃材質的,有玉石粉壓制而成的,有樹脂造成的。
2、真品玉石強酸腐蝕後注膠染色做成的。
擴展資料:
玉石鑒别優劣方法:
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着色玻璃、雲石(大理石)、電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鹽水制成的合成玉以及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鑒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膠的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一般還容易辨認。着色下班也容易區别。隻要拿到燈光或陽光下檢查,就會看見玻璃裡面有不少氣泡。
比較難辨的是電色假玉,這旨經過電鍍,給劣質玉鍍上一層美麗的翠綠色外表,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
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将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鹽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别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還潔白瑩潤。古人說:“玉賽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樣,才算是高級的。可見,硝子和玉難以分辨。
然而真假終究是不同的。就顔色來說,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純白者極少,硝子則是勻淨潔白的純白色。就玉性來說,玉溫潤細膩,如脂如膏,硝子雖也溫潤,瑩潤之中卻難免有賊光。
白玉是天然産物,體質很難全部均勻一緻,内中玉筋、玉花等。硝子為人工所制,則無上述表象。白玉質地堅實,無氣泡可尋。
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氣泡、氣眼外露。弄清這幾條,就不會把硝子制品當成玉器了。
識别玉的好壞,要根據玉色、玉質、玉性等。不論是白玉、黃玉、青玉還是碧玉,其玉色一定鮮明,不邪不灰而無雜色者為最佳。
就玉性和玉質而言,要求細而白潤,純而無雜。無論是什麼顔色的寶玉,質越細潤越好,越細也就越顯滋潤。
玉制成首飾,适合于各種性格和年齡的人佩戴。無論是秀麗的青春女郎,還是豐韻飄逸的翩翩少婦,戴上一串閃閃發光的鑽石項鍊,再配戴一個純潔晶瑩的寶玉耳墜或手镯,都會顯得光彩照人。識别玉石,主要防止以硝子充當白玉。
識别時可以從顔色、玉性、斷口、雜質、比重和聲音等方面來進行。
(1)顔色
白玉的白色之中常微泛青色,極為潔白純白色者少,而硝子都為一種勻淨的潔白純白色。燈下照後硝子還微有桔黃色光。
(2)玉性
玉性之一就是溫潤勻膩,如膏似脂,而硝子雖也覺瑩潤,但卻感覺精光外露,于瑩潤之中卻感覺有賊光閃爍。
(3)斷口
這是明顯分别的特征,白玉的斷口為石性特點,暗碴無光,參差狀或鋸齒狀,而硝子的斷口為料性特點,亮碴有光,貝殼狀。雖然珠寶鑒定不能作破壞性檢驗,但是卻可以通過一些偶然的碰碴,不上光的磨面及邊邊角角等處來加以觀察。
(4)雜質
玉内不會有氣泡氣眼,但是硝子體内卻有氣泡氣眼。有時因半透明的色而不易被觀察到,有時因硝子質量好而氣眼極少。但作為鑒别來說,不找到證明是不能罷休的。
有時我們可以從表面進行檢驗,如有沙眼者即氣泡在表面的表現,也可以證明是硝子,因為白玉是沒有這種特點的,對于内部的氣泡亦可在強光下檢查而得出究竟。
(5)比重
玉的比重在2.9~3.1之間,硝子在2.5左右,相比之下硝子要輕飄一些。
(6)聲音
玉聲凝重,而硝子聲清脆,在有些情況下可以通過輕輕的碰擊,從玉和硝子所發出的聲音不同來給以識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玉石
和田玉偶粉幹幹的是什麼原因
和田玉偶粉幹幹的有很多原因,比如買了之後放一邊,你可能還不知道,其實和田玉本身是不會産油的,新玉是很澀的;如果你是佩戴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買到俄料,因為它是偏幹。
有些玩友是因為習慣不對,一塊玉在他們手裡,每天就拿出來盤一會,然後有仔細擦幹淨放回盒子裡珍之重之,但是這種盤法反而不好,最好是貼身戴,有空就上手盤;通常來說,和田玉是越盤越潤,但俄料有的質地不太好的可能會越盤越幹,尤其是皮子料。
和田玉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和田玉的礦物成分主要有兩種,它們控制着料子的油潤以及白度。主要成分透閃石含量的高低影響白度;另一重要成分陽起石則控制着和田玉的細膩程度,會讓油潤感更加凸顯。不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陽起石含量稍微一高,料子就會偏青。
因此,透閃石和陽起石的比例不高不低,剛好在一個平衡點上,就會讓玉石既有油潤感,又很緻密,羊脂玉就是非常優秀的代表。很多俄料的透閃石含量過高,雖然白度是上去了,緻密程度和油潤感卻下來了,所以就會出現我們所說的死白、偏幹。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