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角是什麼(虬角是什麼動物的角)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虬角是什麼,海象牙為什麼染色以後是虬角
  2. 虬角是什麼材料
  3. 虬角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
  4. 虬角和犀角的區别是什麼
  5. 虬角是什麼關于虬角的介紹

虬角是什麼,海象牙為什麼染色以後是虬角

虬角就是指将海象牙染成翡翠綠色,它的斷面成腦狀,密度比象牙大,有一定的手感和質感。至于它為什麼叫虬角,其實原因就是古代人把海象當做了虬,它的牙自然就是虬角了。

在古玩行呢,有這樣一句話,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虬角與求爵諧音,所以在古玩行都叫做虬角。虬角也屬于與玉一樣諧音的有一種,所以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

在古玩行虬角的意思是:求官求爵。象征着自己有一個好的仕途,對美好的生活有一個憧憬向往。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對待生活,對待未來的一個積極态度。

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在面對困難能夠努力克服,以樂觀的方式面對一切的态度,這也是古老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清代晚期,還有将海象牙染成翡翠色的工藝,以其制作的器物一般也隻供宮内人員或皇親國戚、朝廷大員享用。清代之後,此種工藝流入民間,但隻有極少數人才會。

據說在民國初期的上海,能夠擁有一件虬角制成的煙嘴或印章之類的小器物就能夠顯示出此人的身份和地位較高。到民國中期,因為會這種手藝的人相繼離世,這種染色工藝也就失傳了,到現在依然無人能為。

在去年的拍賣市場上就曾出現過一隻使用該染色工藝制作的手镯,雖然沒有成交,但也可以看到其與翡翠極為相似。

虬角是什麼材料

虬角是海象牙。

虬角的原材料是海象牙,用一些天然的礦物質材料把海象牙染色,是清朝宮廷造辦處獨創的工藝,清朝初期就已經在制作了,興盛在清晚期,慈禧太後喜歡翡翠大家都知道,慈禧尤其喜歡綠色的翡翠,但在當時也是比較難得的。

所以造辦處的人就用海象牙染成綠色來替代幹青種的翡翠,尤其海象牙本身比較粗糙,很難制作成大件的雕刻,一般都是制作成印章,無事牌等小件供皇室把玩。

中國自古就有很多的牙制品,比如象牙制品,犀角制品在當時的中國是很受歡迎的,尤其是在當時的清朝皇室,當時中國是處于閉關鎖國,關閉了對外的貿易,象牙犀角來源稀少,所以宮廷造辦處用海象牙替代了象牙犀角。

虬角的盤玩方法:

在盤玩虬角的初期,要先用白茶油或橄榄油等保養油每日早中晚各盤玩一次,每次盤玩半個小時左右,而後漸漸縮短盤玩的周期。半個月後,再用棉布或棉質手套揉搓虬角,同樣的,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揉搓20分鐘,持續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接下來開始上手盤玩虬角,在上手盤玩之前要先将手洗淨擦幹,而後才能開始盤玩。在盤玩的時候要用拇指、掌心三點均勻用力揉搓虬角,每日盤玩至手掌沁汗為止,依舊每日早中晚各20分鐘左右,将虬角盤玩出包漿大概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将虬角盤玩出包漿之後自然放置一周左右,讓包漿硬化,而後繼續盤玩,使虬角變的透亮,重複盤玩放置的過程。不盤玩的時候可将虬角上均勻的塗上一層保養油,而後裝入密封袋中置于陰涼幹燥處。也可将虬角貼身佩戴,讓人體分泌的油脂對虬角起到保養作用。

虬角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

虬角的功效和作用是美容護膚、安神定心、按摩穴位。

虬角主要是海象牙制成的工藝品,長期佩戴在身上,可以使人的皮膚變得光滑細膩,顯得人膚白貌美。還能夠起到紅潤氣色的作用,能使人的皮膚看起來白裡透紅。将虬角佩戴在身上,可與人體皮膚之間産生摩擦力,進而刺激到人體上的穴位,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能夠使人的心情得到放松。

虬角的特征:

虬角即海象牙,海象牙多為北冰洋海域的海象的牙齒,可以用來雕刻作為藝術品,如盒子、挂件等。海象牙主要來自北冰洋附近的海域。鳍腳目海象科動物海象長的長牙,一般長0.5~1米,呈扁化的三瓣形截面,大多呈現微黃的奶油色,質地比象牙和河馬牙粗糙,内芯酥松接近普通骨質。

真正的海象的長牙,在文玩界并不稱“海象牙”,而是稱為“虬角”,而且必須要染成翡翠一樣的綠色才行。對于這一點,玩家需要注意,以免被賣家撿你的漏兒,而把便宜的合成材料當成珍貴的天然材料賣給你。未染色的,行内基本稱之~白虬角。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虬角

虬角和犀角的區别是什麼

虬角材料是海象牙,來自于動物海象的長牙(上颚犬牙),一般長0.5~1米,呈扁化的三瓣形截面,大多呈微黃的奶油色,質地比象牙和河馬牙粗糙,内芯接近普通骨質。

虬角就是指将海象牙染成翡翠綠色,它的斷面成腦狀,密度比象牙大,有一定的手感和質感。這種将海象牙染成綠色的工藝隻有清代造辦處獨有,所制産品如煙嘴,勒子,印章,葫蘆的小口蓋,蒙心,氣眼等小物件。清代沒落後此手藝流傳到了民間,但隻有極少數的工匠才會,到現在這種手藝幾乎已經失傳了。

虬角曆史沿革

清代中晚期,犀角來源稀少,常以“虬角”取代“犀角”。清代用“虬角”雕成一些小品器物,作為文案上的陳設清供和把玩品。

在清代晚期,還有将海象牙染成翡翠色的工藝,以其制作的器物一般也隻供宮内人員或皇親國戚、朝廷大員享用。清代之後,此種工藝流入民間,但隻有極少數人才會。據說在民國初期的上海,能夠擁有一件虬角制成的煙嘴或印章之類的小器物就能夠顯示出此人的身份和地位較高。到民國中期,因為會這種手藝的人相繼離世,這種染色工藝也就失傳了,到現在依然無人能為。

虬角是什麼關于虬角的介紹

1、虬角是來自北冰洋海域的海象的牙齒,其結構分為内外兩部分,分枝明顯。海象牙的長度一般為0.5到1米左右,硬度在2.5到2.55之間,其質地接近普通骨質,因此常被用來雕刻成盒子,挂件之類的器物。

2、虬角是海象牙,主要來自北冰洋海域的海象的長牙。海象牙的結構分為内外兩部分,結構區分很明顯,其内部有着獨特的大理岩狀或瘤狀外觀,紋理呈起伏較低的波狀紋理,且分枝明顯。

3、海象牙的長度一般為0.5~1米左右,呈扁化的三瓣形截面形态,其色澤大多呈微黃的奶油色澤,質地比較粗糙,且海象牙的硬度為2.5~2.55之間,其質地接近普通骨質,因此常被用來制作器物使用把玩。

4、虬角經常被用來雕刻成盒子,挂件之類的器物,且時常被用來取代資源稀缺的犀角。在清朝時,還有将虬角染成翡翠色的工藝,專供皇室或朝中大臣們使用,以顯示其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