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到遠哪個字錯了(任重到遠的拼音)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任重道遠的拼音
  2. 任重道遠的前一句是什麼
  3. “任重而道遠”的上一句是什麼
  4. 任重道遠的任字是什麼意思
  5. 任重道遠和任重而道遠的區别

任重道遠的拼音

任重道遠的拼音如下:

任重道遠 rèn zhòng dào yuǎn

釋義:

1.基本任:包袱,負擔;道:道路,路途。負擔沉重,路途遙遠。

2.比喻比喻肩負的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艱苦努力。

知識拓展:

一.成語解釋: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奮鬥。

二.成語出處:先秦孔子《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三.成語繁體:任重道遠。

四.成語造句:

1、國家的建設大業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學好本領,時刻準備着承擔重任。

2、解決青少年網絡沉迷難題,依然任重道遠。

3、人民教師肩負着培養祖國建設接班人的重擔,真是任重道遠。

4、所以,他既憤懑于胸,又感到任重道遠。

5、他們勉勵參加會議的同志,工作很辛苦有成績,任重道遠。

6、同學們學習、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年代,任重道遠,前程似錦。

7、我們新一代年輕人肩負着振興祖國的重擔,任重道遠。

8、再引用我給《大學生看世界》題的詞"改革開放,任重道遠,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任重道遠的前一句是什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任重道遠[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釋】: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奮鬥。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任重道遠”前邊可以加一個分句;也可以将其作謂語,在其前面加上主語:

人民教師肩負着培養祖國建設接班人的使命,任重道遠。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

中國環境治理任重道遠。

“任重而道遠”的上一句是什麼

“任重而道遠”的上一句是士不可以不弘毅。

出自論語·泰伯篇。《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叙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全文(節選)如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如下: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擴展資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思是作為一個士人,一個君子,必須要有寬廣、堅韌的品質,因為自己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論語·泰伯篇共計21章,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學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在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幹問題上的賞析。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論語·泰伯篇

任重道遠的任字是什麼意思

任重道遠:出自先秦孔子《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曾子說:“有特殊社會地位以及有遠大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使命重大,路途遙遠。把實現仁愛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遙遠嗎?”

任重道遠: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奮鬥。

反義詞:無所事事、無所作為、輕車熟路。

任重道遠和任重而道遠的區别

您好,您是想問任重道遠和任重而道遠的區别是什麼嗎?任重道遠和任重而道遠的區别是:

1、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途遙遠。比喻肩負的責任重大,并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

2、任重而道遠:意思是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道路又遙遠,要經曆長期的奮鬥。(有時也形容心情緊張後的輕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