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哪些連環畫小人書收藏起來潛力大些
年代早數量少的潛力大
七大要素
1、出版年代。我國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早期連環畫的存世量已很少,有些已成為稀世珍品,如趙宏本、沈曼雲、董天野等繪制的早期連環畫,收藏價值極高。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連環畫,現價格也已居高不下。
2.版别。版别是體現連環畫收藏價值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連環畫的收藏價值最高,印數少的比印數多的值錢;再版連環畫的收藏價值就要打個折扣,再版的次數越多,發行量越大,其價值自然就越低。如《三國演義》連環畫,不同的版本價格差異就很大。同樣内容的連環畫,精裝本的價格比平裝本的要高許多。
3.成套率。成套的連環畫一旦缺了幾本就不那麼值錢了,隻有成套完整的才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4.絕版性。早期連環畫盡管早已成為收藏精品,但不少出版社對那些精品連環畫一而再地進行重版,令廣大收藏愛好者哭笑不得,而“文革”時期出版的連環畫因帶有那個特殊時代的烙印,再也沒有重版的可能,其版本價值之高不言而喻,特别是《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樣闆戲”連環畫的市場價格不斷走紅。
5.名家作品。連環畫收藏應注重選擇名家作品,當今國内一些知名畫家,當初有不少就是從繪制連環畫成長起來的。如五六年代的賀友直、華三川、王叔晖、程十發以及八十年代的範曾、王亦秋等。
6.創作手法。凡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連環畫,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采用線描手法繪制,畫面精緻,創作的人物形象逼真,線條生動流暢,印刷十分精美,題材、内容老少皆宜。
7.品相。與郵币卡收藏一樣,收藏連環畫也十分講究品相,同一種連環畫,品相的新舊會使價格差異好多倍。
80年代的連環畫收藏價值有多大
連環畫名家
經典連環畫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每一個畫幅的繪制都凝聚了創作者的智慧和技法,體現了畫家的不同風格,造就了一批批的連環畫家。
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雲、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镒),“四小名旦”(趙三島、筆如花、顔梅華、徐宏達),此外還有施大畏、程十發、劉旦宅等。
1950年代後的“南顧北劉”(顧炳鑫、劉繼卣)、“南北二劉”(“北劉”劉繼卣、“南劉”劉旦宅)、王叔晖、賀友直、戴敦幫、華之訓、華三川。
1980年代後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等。
80年代連環畫外國古典題材成為“後起之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連環畫開始進入收藏領域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
”藏家徐昌華對理财周報記者言,“在1998年連環畫最火的時候,七八十年代的連環畫很少有人收藏,近幾年,因為收藏資源的枯竭和藏家隊伍的不斷擴大,對藏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随之七八十年代的連環畫開始流行,但從印刷到圖案以及畫工都遠不及之前的作品。
相比而言,外國古典題材的連環畫的受捧熱度也開始升溫。”
據徐昌華介紹,對于上世紀80年代的連環畫,人物衣飾物繁複美觀、更換服裝次數多是衡量其價值的重要因素。
因此,一些青年完成的外國古典題材的連環畫比較占優勢,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莎士比亞故事系列》與1983年出版的《格林童話故事集》,采用的是平面白描畫法,人物衣裙勾勒細緻入微,層次分明,具有極高的觀賞與工藝價值,單本價格都在150元以上,成套價格高達3700元與2300元。
一般哪些連環畫優先收藏
小人國商城。我本人很喜歡連環畫,這些都是自己平時注意搜集知識得來的。
稀少作品。大凡收藏家都懂得物以稀為貴的道理,那些印刷數量驚人的,題材再好,也不會成為精品的。
六十年代的作品,如《紅燈記》《八大樣闆戲》類的題材。
不同版本。一部連環畫作品,尤其是檔次高的名家名作,往往有平裝本、精裝本、線裝本之分和開本不同的。及初版、再版和若幹次印刷之差。
重大題材。就是作品中具體描寫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現象影響較大,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和曆史價值,有很強的時代特征的。
還有一種,解放後這個時期的連環畫,作為中國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特殊曆史階段的特殊産物,将随着曆史的發展的變遷,而成為具有重要曆史文物價值的藝術品。
印數較少的作品。印刷得數量一般都很少。
初版初印,即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連環畫。
這種版次的連環畫,字、畫醒目、真切,筆畫、線條、墨迹均勻、清晰。
而且,凡初版的作品,都是文字、繪畫作者親自校對、審閱而印刷成書的,差錯極少,比起再版的或多版多印的連冊,效果要好得多,其收藏價值也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再就是文學名著、獲獎作品、名家作品等這些了。
連環畫收藏潛力大的品種有哪些
《連環畫收藏》導語
一流文學大師的文學作品,經一流的美術大師繪制的連環畫作品叫連環畫的雙絕。如《西廂記》王叔晖畫,《渡江偵察記》顧炳鑫畫,《雞毛信》劉繼卣畫,《白毛女》華三川畫,《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趙宏本,錢笑呆畫等,這些作品可以流芳傳世,就象明代木刻版《水浒》,《三國演義》版畫一樣流芳百世。
連環畫是藝術品,藝術品的質量是有高有低的,藝術質量的高低決定它自身的價值,連環畫價格的高低,取決于它的藝術價值,畫家的知名度,存世量和品相。
象人美,遼美,天津人美,河北人美等出版社由于文革的破壞,名家連環畫的手稿大多散失殆盡,随着時光的流逝,完好的老版本将越來越少,連環畫老版本的版本價值,藝術價值,史料價值,資料價值,還有其它潛在的巨大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資料來自:
什麼樣的連環畫最有收藏價值
這個首先應看連環畫的繪畫者。一本連環畫由著名畫家畫的就貴,無名的就便宜。其次是看開本,一般的連冊開本分為60開、64開兩種;老版本常見的還有50開、48開兩種,特殊版本為32開、24開、16開、12開不等。一般來說開本越大,價格越貴。第三就是看發行量。這要看連環畫封底印數的多少。物以稀為貴,發行量少的價格就貴。第四是看出版時間。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連環畫比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時間長,丢失、受損的概率也大,所以價值也偏高。第五是看流通量。有的連環畫,雖然發行了六七十萬冊,但由于種種原因大量的連環畫被銷毀,使不少作品成為絕版,這也是連環畫升值的關鍵點。此外,還有幾種專題和品相的講究,如:
1。全集型。以種類多見長,不管是國家正式出版社印刷,還是單位自行組織印刷的,任何一冊都屬此範圍,種類越多越引人注目。
2。集專題連環畫。專題收藏的形式很多,有的人按藝術表現形式分,有的按題材分,有的按不同時期分,有的按作者分,也有的以出版社區分,還有的專藏同一題材的不同版本,這就需根據收藏者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各取所需了。
3。集文革期間的連環畫。文革時期作為我國文化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階段,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當時的連環畫雖然印刷條件不好,但由于是曆史的見證者,存世量日趨稀少,因此其獨特的收藏價值正在逐漸體現,選擇這類連環畫進行投資,其回報率會逐年提高。
4。專集套書。成套品種由于内容豐富且連續性強,因而對研究特定曆史時期的文化發展趨勢有很大益處,因此專集套書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5。專集精品。要做到兼顧不同時期、不同題材、不同版本、不同繪畫水平和腳本編撰水平而決定取舍,原則是兼收并蓄,去粗取精。但是因為各自的欣賞水平不同,連環畫的優劣又沒有明确的界定,因而采取這種收藏方法往往需要收藏者獨具慧眼的鑒賞力,以及對各個時期連環畫的特點、知名連環畫畫家及其作品、各種版本、各種繪畫風格都要有比較深地了解。
6。講究品相。要求封面、封底俱全,内面保存完好沒有明顯的污損;盡量選擇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收藏,而且印量越少越值錢;成套連環畫務求齊全,少一本或幾本,價錢就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