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中國書法史上楷書五大家分别都是誰啊
1、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廣采衆長,自成一家,不僅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征性的豐碑深遠影響着中國千年書法,還留下了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書法精品。
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衆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2、歐陽詢,唐朝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3、顔真卿,唐代書法家,中國古代楷書四大家之一,又與柳公權并稱“顔柳”,被稱為“顔筋柳骨”。創立“顔體”。
4、柳公權,唐代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剛經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等。創立“柳體”。
5、鐘繇,鐘繇工書,師法曹喜、蔡邕,博取衆長,兼善各體,尤精于楷,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與王羲之齊名,并稱“鐘王”。鐘繇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工,寫得最好的是楷書,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其代表作有《賀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薦季直表》等。
練習楷書用哪家字帖好呢
在幾千年的書法史長河中,楷書一直是一大主流,它既有很強的實用性,也不失審美性。作為學書者,面對浩如煙海的名碑法帖,必須擇善而從才有收獲。那麼如有選擇楷書法帖呢?下面我們提出幾個原則。
取法乎上
初學書法,必須取法乎上,否則會堕入末流。那麼,什麼叫取法乎上呢?我們認為,法則性與藝術性是檢驗一個楷書法帖高下的标準。
所謂“法則性”,即無論是基本點畫,還是間架結構與章法,都合乎作為楷書應有的技法規範,通過對它的臨摹,可以掌握這些技法規範并能由此而觸類旁通;所謂“藝術性”,即它不僅規範而有法則而且其筆勢、筆意、結字符合審美的要求。觀之,可以怡人,臨之,可以醉人。
有人以為“取法乎上”,就是時間越古越好,其實不然。楷書從發展至成熟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法則的建立與完備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隻是到了唐代,楷法才算大備,因此,初學叢唐楷入手,就是取法乎上。練楷書也有先大後小之說。待有了一定基礎,再學魏晉六朝的楷書,可于法則之外,得到古雅醇厚之趣。在楷書中,對于初學者,墨迹本由于起止清晰、用筆明了,便于觀察,收效可能更快。
因人而異
楷書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古樸,有的秀雅,有的蕭散,有的凝重,可根據自己的審美趣好進行選擇。有人喜歡清勁典雅一路的,如王義之、王獻之、柳公權、褚遂良的楷書便可引以為法;有人喜歡雄渾厚重一路的,如顔真卿、鄭文公碑即可效法;有人喜歡方筆,如《張猛龍》、歐陽詢楷書可資借鑒;有人喜愛圓筆,如《瘗鶴銘》、虞世南楷書便是正則。
擇帖如擇偶,首先必須自己喜愛它,才可能建立感情,将精力投人其中,才可能收效最大,切不可見異思遷,朝三暮四,表面上遍臨百家,實際上一家也沒掌握,如此隻會徒費光陰。
下面介紹四個楷書經典法帖,供您參考。
歐陽詢《九成宮體泉銘》。唐歐陽詢書。魏征撰文。唐貞觀六年(632)四月刻。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額陽文篆書“九成宮體泉銘”六字。碑在陝西麟遊。傳世宋拓本尚多,以明驸馬李琪藏北宋拓本最佳,今藏北京故官博物院。
此碑為歐陽詢 75歲時應诏之作,書法神怡氣清,極為精到。其筆法瘦硬勁健,結字正欹相生,無毫發差舛。明陳繼儒《眉公全集》評,“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腆。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
臨習中除應注意點畫的不同形态、變化之外,要重點把握線條的瘦硬道勁,運筆要果斷爽快,切忌拖泥帶水,遲疑不決。
九成宮醴泉銘
顔真卿《顔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顔君神道》。顔真卿書。唐大曆十四年(779)立。四面刻。存楷書三面,四十四行,行三十八字。原存陝西西安,宋元祐間石佚。1922年重出,現藏西安碑林。
此書為顔真卿 71歲時為其曾祖父顔勤禮所書神道。為顔體之典型風格代表作。其用筆爽利勁健,結體端莊雍容,氣勢雄邁清奇、自然大方。
臨習時請注意點畫的飽滿豐腆,以及線條的粗細、輕重對比變化,同時應注意線條細處不纖弱、粗處不臃腫。
顔勤禮碑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凡二石,唐永徽四年(653),《序》十月,《記》十二月刻。《序》正書,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萬文韶刻。《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正書,二十行,行四十字。文右行。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的大雁塔下。
此書字體瘦勁而時有行書筆意,用筆方圓兼濟,靈動佻達。唐張懷瓘評:“美人婵娟,似不勝乎羅绮,鉛華綽約,甚有餘态。”是褚書代表作之一,也是碑與帖風格結合的成功典範之一。臨墓時應注意字形的不同變化,同時力求表現線條的瘦勁、挺健和爽利。但也要注意線條的圓潤,切忌纖弱。
雁塔聖教序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虞世南撰并書。唐武德九年(626)立。傳貞觀年間僅拓數十紙賜近臣,不久石毀。唐武周長安三年(703)武後命相王旦重刻。正書,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額題篆書“唐孔子廟堂碑”陰文六字。今重刻一石亦不存。後世翻刻本有數種,著名者有二:一是宋王彥超重刻于陝西西安,俗稱“陝本”或“西廟堂碑”。二是元代至元年間重刻于山東城武,俗稱“城武本”或“東廟堂碑”。清臨川李宗瀚舊藏墨本,也稱唐拓,為存世拓本之最。
此書珠圓玉洞、典雅含蓄,筆法外柔内剛,氣力沉靜。結體端肅靜穆,舒展自如,似恂恂長者,令人起敬。
孔子廟堂碑
古代哪個書法家的楷書最好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别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顔真卿(顔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fǔ)(趙體)。
歐陽詢的書法由于熔鑄了漢隸和
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可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
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珑,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于正之趣。
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書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後輝映的,就是顔真卿了。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書所寫之碑,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生于楷書流行之際,與王羲之之典型相對,導開書法新風氣。
晚唐書法經曆盛中唐之後,盛極而衰,柳公權雖号一時中興,但與顔書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書法隆盛一時,至此已見式微。柳公權的楷書參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将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别開闊,筆畫細勁,棱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顔真卿,而與顔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别顯得英氣逼人。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楷書的著名書法家
楷書的著名書法家有唐朝歐陽詢、唐朝顔真卿。
1、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2、唐朝歐陽詢:其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3、顔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
4、其書初學“草聖”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
現存作品:
1、顔真卿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顔氏家廟碑,顔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被人合稱為“顔柳”。
2、他的書迹作品衆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0多種。為後人重視的楷書有楷書《多寶塔》《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顔勤禮碑》等。
3、這些碑刻楷書,有個性,有特點,有正面不拘,莊而不險的氣勢,但筆畫橫細豎粗及捺腳空腹過大之處,在學習時應求其神韻,不應單純追求形似。
4、他的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着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還有《争座位帖》《裴将軍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