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請問彌勒佛為什麼是未來佛
我們都知道彌勒佛是八大菩薩之一,這八大菩薩都是古佛,分别是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燃燈古佛以及彌勒佛。其中燃燈古佛是過去佛,釋迦牟尼是現在佛,彌勒佛是未來佛,也就是釋迦牟尼的繼任者,為什麼彌勒佛會是未來佛呢?
在佛經中有關于彌勒佛的相關記載,其中記述如來佛釋迦牟尼預言,彌勒佛将會在未來世界降生,成為新的“如來佛”,因此将其稱之為未來佛。
但實際上,彌勒佛并非隻是傳說中的産物,他與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等不一樣,那就是他和如來佛祖一樣,其實是有曆史上的人物原型的,或者說他就是凡人成佛的。
彌勒佛出生于印度一個婆羅門種姓家庭,他的父親加波利是波羅帝國的宰相,但他與釋迦牟尼一樣,抛棄了貴族的出身,轉而出家成了和尚。隻是,他雖然成了佛祖的聲聞弟子——出家比丘,卻不斷煩惱根、不證羅漢道、不修禅定,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因為他靈根早種、累劫修行,以至于比師父釋迦牟尼都還要要曆經四十劫難,早已經成為了一位等覺菩薩。
也正是因為如此,如來佛祖讓他繼續自己的佛道和佛位,在未來的娑婆世界中當最高佛。如此一來,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中,分别有燃燈古佛、如來、彌勒三尊佛普度衆生。
為什麼彌勒佛是“未來之佛”
燃燈佛在西遊記裡被叫做燃燈上古佛。是釋迦牟尼在某一世的老師。在金剛經裡面,釋迦牟尼回憶說,“那時候我在燃燈佛那裡,到底學到了佛法沒有?”須菩提(他的弟子)回答說:“您沒有學到佛法”。釋迦牟尼說:“對,沒有佛法。如果我在燃燈佛那裡學到了佛法,燃燈佛就不會對我授記說‘你在來世當為佛,号釋迦牟尼’(意思是說,如果在燃燈佛處學到了佛法,釋迦牟尼當時就已經成為佛了,而不必等到來世再成佛)。”然後,釋迦牟尼總結說:“所謂佛法,既非佛法,是名佛法。”
由此可見,燃燈佛在釋迦牟尼成佛前就已經是佛了。所以把他稱為過去佛未嘗不可。而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當為現在佛。但是這個現在,并非是說釋迦牟尼有生之年的現在。金剛經說,釋迦牟尼認為,他涅磐後五百年,有人信、受、持、詠金剛經,或者僅僅是其中的兩首偈語的話,這個人“當為第一希有”。倚天屠龍記裡,謝遜最後在地牢裡大悟之時,曾經詠過此經,因為這個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但是按照金剛經裡的解釋,能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就是佛,因此在所有人的有生之年、或者說在人類的有生之年,我們所面臨的都是現在佛。
彌勒佛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但是壽命不長,先于釋迦牟尼滅度。此時,釋迦牟尼預言說,彌勒将升往兜率宮講法,直到五十六億年後成佛。因此,嚴格地講,彌勒佛應該是彌勒菩薩。因為他還沒有成佛,但是由于釋迦牟尼預言他必将成佛,所以也就可以稱之為彌勒佛。五十六億年是佛經裡明文寫就的,因此叫做未來佛。
阿彌陀佛和彌勒佛都是未來佛,他二位有何區别呢
首先,阿彌陀佛不是未來佛,他是淨土宗西方三聖(另外兩聖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之首,主持着西方極樂世界。
1、由來不同
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衆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也叫彌勒菩薩摩诃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诃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2、意義不同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佛主。他和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共稱為西方三聖。我們口中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就指的是他。
彌勒佛,卻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是在我們現在在世界——薩婆世界。他目前在兜率天。也就是我們進廟時看到的大肚菩薩。(釋迦牟尼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佛主)。
3、形象不同
彌勒通常脖子戴着念珠,是大肚子,笑口常開的。
阿彌陀佛象征大日如來的妙觀察智,名甘露王,居于西方月輪之中央,身黃金色,結入定印,三昧耶形為蓮花;于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無量壽如來,居中台八葉院之西方,身白黃色或真金色,跏趺坐于寶蓮上,結入定印,密号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初開的蓮花。
擴展資料:
中國版彌勒佛,即中國化彌勒——布袋和尚,浙江奉化被稱為“彌勒應迹勝地”。
彌勒信仰随佛教傳入中國,主要集中表述在《彌勒下生經》、《彌勒成佛經》、《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号稱“彌勒三經”。彌勒的本義就是“慈氏”,意思是對衆生懷有慈悲仁愛之心。對彌勒的信仰,實際上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而且,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
大肚彌勒的笑容和随意,展示出包容、和善、幽默的特質,漸漸地,大肚彌勒取代了傳統彌勒的造像,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真正的彌勒形象
參考資料:
彌勒奉化傳天下—人民網
彌勒佛—百度百科
阿彌陀佛—百度百科
彌勒佛是未來佛是什麼意思
《彌勒下生經》上說,彌勒菩薩将在70萬億年之後下世成佛,因此被稱為未來佛。彌勒佛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诃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是彌勒被稱為未來佛的原因。
《彌勒下生經》上說,彌勒菩薩将在70萬億年之後下世成佛,因此被稱為未來佛。彌勒佛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诃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是彌勒被稱為未來佛的原因。
彌勒佛為何又稱為未來佛呢
來曆:原出身于婆羅門家庭,後成為釋迦牟尼佛喬達摩悉達多的弟子,先于釋迦牟尼佛入滅,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經四千歲後生于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遊曆四方,散播佛法,普度衆生。
故事:據《宋朝十二大名僧》記載,他是宋朝南方某寺院的一個窮和尚,法号叫“契此”。契此和尚人長得很胖,性格開朗,整天眉開眼笑,無憂無慮。因人胖怕熱,他經常光着上身,拿着一個布口袋到民間化緣,把化緣得來的食物背回寺院分給衆僧侶吃或送給一些窮人解難,因而人緣極好。
有一天,他沒有外出化緣,将寺院裡的衆僧侶召集到身邊說:“我本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佛主今天要召我前去,請大家幫個忙,在我走後,将我這副皮囊(指肉身)用柴火燒了。南阿彌陀佛。”說完,隻見他雙手合十,盤坐圓寂了。
彌勒佛的形象
第一個形象出現在十六國時期,是交腳彌勒菩薩形象,該形象依據來源于《彌勒上生經》。
第二個形象出現在北魏時期,演變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裝形象,該形象依據來源于《彌勒下生經》。
第三個便是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成的彌勒形象。原因是布袋和尚圓寂前留下偈頌(詩歌):“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此地方僧人認定他便是彌勒的化身,便以他的形象來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