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持是什麼意思(什麼叫金剛持)

biang 中華百科 690

本文目錄

  1. 什麼是金剛持 念佛時用金剛持嗎
  2. 佛教中的金剛帖是什麼意思用的帖畫
  3. 在佛教中,境界是什麼意思
  4. 十地五道功德滿,速疾證得金剛持意思
  5. 嗡班雜薩多吽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金剛持 念佛時用金剛持嗎

金剛持是說為了避免默念傷血,還有出聲念傷氣所以之法。

依個人修行的境界不同,金剛持是有很多層次的:(1)唇動、齒動、舌動、喉出微聲、耳能聞,(2)唇動、齒不動、舌動、喉出微聲、耳能聞,(3)唇不動微張、齒不動、舌動、喉出微聲、耳能聞。修行者一到(3)的境界時,慢慢會進入舌也動不了,因此時氣已具足,強迫色身所有器官都不能動,此時就會進入心念耳聞的境界(4),再繼續用功會進入心念心聞的境界(5),再繼續用功當然最後會進入心念也起不來的階段,僅住一覺知而已(6)。若行者繼續禅坐,即能正式進入深定中,即會失去色身存在的感知(7)。

佛教中的金剛帖是什麼意思用的帖畫

佛教中的金剛帖意思:

佛法中的“金剛”一詞有二義:

一是堅固、不可分離之義。如密宗“金剛乘”、“金剛持”之“金剛”,就是象征理識不離、陰陽不離、智慧方便不離等等。人體的意識和肉體是不能分離的,一分離人就死了;陰陽是不能分離的,很多東西一旦分離事物本身就不存在了。所以密宗金剛乘就是利用人體規律來修煉。

在佛教中,境界是什麼意思

境界本來是身邊的事物、人生、人際關系、人性等的認知程度,說白了就是對人、對事所具備的真實的、全面的知識系統,沒有什麼神秘和奇怪的。農民對于莊家全面而系統的知識體系,工人對工廠的生産流程具有全面而系統的知識系統,天文學家對于天文具備全面而系統的知識,等等。這些都是境界。境界是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交際實踐、勞動實踐,并且通過系統而理性的分析形成的對于本行業的整體的把握程度。沒有實踐空談境界是緣木求魚、水中撈月。

佛教中的境界是通過所謂的修行而得到的一種體會和感悟,不過大多數是脫離實際的幻想而已,是假大空的表現。而且佛教中那些有“境界”的人,除了裝模作樣地、人雲亦雲地胡暈八侃玩弄文字遊戲之外,從來就沒有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境界。佛教偉大、光榮、正确理論體系從來沒有給人民和社會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隻是培養了一些餓着肚子的孔乙己而已,嚴重地扭曲了正常的人性,吞噬了人類應該具有的基本價值觀。

一旦成為佛教的信衆,佛教精細的、繁多的理論會把他們完全帶入到自我矮化、自我貶低、自我怨恨的境地。信衆們對于自身遭遇的那些不幸和苦難,完全歸咎于自身的不圓滿、過去的造業、前世的作惡,于是百姓從心底徹底喪失了抗争的願望,徹底喪失了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徹底喪失了對于生活中的艱難困苦進行反擊和反抗的能力。進而使得整個社會生産力大幅倒退。最嚴重的時候能夠影響到政府的行政能力,唐武宗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這種現象。

境界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了一個神秘的詞彙,使得人們對他敬畏有加,使得人們認為隻要有了境界就會成功,完全忘記了社會實踐的基礎作用,無實踐、無境界!估計這與釋迦牟尼極力地反對勞動,隻講精神上空洞的修行有關!境界這個詞應該從我們的詞彙中消失了!

十地五道功德滿,速疾證得金剛持意思

這是兩句佛語,意思是逐漸通過十地五道,圓滿所有功德,快速證明能得正果。

句子出自《菩提道次第廣論》:“願我生生遇明師,飽餐妙法甘露味,十地五道功德滿,速疾證得金剛持”。

完整意思是:願我生生世世都遇到好老師,生生世世都能學到佛法,逐漸通過十地五道圓滿所有功德,快速證得佛果。

1、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2、十地:一地極喜地;二地離垢地;三地發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難行地;六地現前地;七地遠行地;八地不動地;九地善慧地;十地法雲地。

嗡班雜薩多吽是什麼意思

嗡班雜薩多吽是金剛薩埵心咒,又稱金剛薩垛心咒,屬于佛教佛學,是一種梵語。

法身普賢、第六金剛持,指的就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排在第六位,也就是第六位金剛持尊者。在佛教裡面,五方佛就是五位金剛持,中央大日如來,東方阿閦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這五佛就是五金剛持尊者。五方佛就是五位金剛持。法身普賢。

第六金剛持就是指的是金剛薩埵。原始佛就叫做金剛總持,在紅教裡面衪叫阿達爾瑪佛。最早的“原始佛”翻成中文就變成普賢王如來。我們講金剛總持就是原始佛。原始佛底下分五大金剛持尊者,五大金剛持合起來的法王子,就是金剛薩埵,就是第六金剛持,是這樣分的。

所以,最高的是金剛總持,五個金剛持,再來的是第六金剛持,金剛薩埵。很多佛菩薩,其實菩薩這個兩字,也是薩埵的意思。在密教裡面可以稱觀音薩埵,觀音薩埵就是觀音菩薩的意思,那我們稱呼準提菩薩為準提薩埵。金剛薩埵也就是金剛菩薩。它的意義在這裡。

擴展資料

金剛薩埵(vajrasattva)釋義:

Vajrasattva(梵音之英文拼寫形式)由Vajra和Sattva兩個詞組構成。

Vajra漢文音譯的寫法之一是跋折羅,漢文意譯:金剛。

金剛頂經疏一>>釋義:"世間金剛有三種義.一不可破壞,二寶中之寶,三戰具中勝"。

Sattva漢文音譯薩埵,其世間之義泛指一切有情;出世間之義是勇猛大士。

Vajrasattva漢譯金剛薩埵,是佛教典籍中與普賢菩薩同體異名的聖尊。

南無俱盧跋折啰薩埵耶:是用繁體漢字音譯的梵語。

南無:讀音 na-mo皈命之義;俱盧:讀音 gu-lu衆生依祜之主、聖尊之義。

跋折啰薩埵:讀音 ban-zer-sa-duo金剛薩埵聖号。

耶:讀音 ya,起增上語義之作用。

南無俱盧跋折啰薩埵耶:全句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是:向衆生依祜之主金剛薩埵聖尊緻以皈依的敬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剛薩埵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