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十大隸書書法名帖排行
十大隸書書法名帖排行:乙瑛碑、石門頌、華山碑、鮮于璜碑、衡方碑、史晨碑、西狹頌、張遷碑、禮器碑、曹全碑。
1、乙瑛碑
此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一路。骨肉勻适,情文流暢。誠非溢美,但其波磔已開唐人庸俗一路。
2、石門頌
此碑其結字極為放縱舒展,體勢瘦勁開張,意态飄逸自然。多用圓筆,起筆逆鋒,收筆回鋒,中間運筆道勁沉着,故筆畫古厚含蓄而富有彈性。通篇看來,字随石勢,參差錯落,縱橫開阖,灑脫自如,意趣橫生。
3、華山碑
此碑結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齊整,波磔秀美。書風樸茂古拙又圓轉流動,用筆豐滿中和又波磔明顯。字字起棱,筆筆如鑄,意包千古,勢壓三峰。
4、鮮于璜碑
此碑分陽碑與陰碑。陽碑其用筆剛勁挺直,狀若金線,結體方整飽滿,挺拔峻峭,顯得規矩方整,氣勢雄強,剛折而富于生意。陰碑部分文字不為界格所囿,且字迹參差,錯落有緻,豐厚樸茂,勝于碑陽。
5、衡方碑
衡方碑也是漢代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用筆極為有力,筆畫豐潤,在轉折和撇、捺處尤見功力,形成外方内圓的效果。其結體方正,波、磔、撇、捺皆不張揚外露,字體方整嚴峻,有下緊上松之感。整篇章法緊湊,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留白很少,但又毫無局促壅塞之感。
6、史晨碑
此碑字結體方整,端莊典雅。筆勢中斂,波挑左右開張,疏密有緻,行筆圓渾淳厚,有端莊肅穆的意度,其挑腳雖已流入漢末方棱的風氣,但仍有姿緻而不闆滞。
7、西狹頌
此碑古樸方勁,剛健整饬,用筆多方筆起收,少作提按,取中鋒行筆,兼參側鋒作波磔。尤其是筆畫轉折處外方内圓,方處棱角分明,圓處剛勁深含拗力。此碑在漢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其書法篆意楷形,既嚴勁又靈動。
8、張遷碑
此碑偏于古拙一路,碑中字體大量滲入篆體結構,字型方正,雖字迹多漫漶,然端整雅練,剝落之痕亦複天然,結字運筆已開魏晉風氣。結構組合,端正中見揖讓錯綜,靈活變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勁。
9、禮器碑
此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禮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嚴,飄逸而不失沉着,規整而不失暢快。碑文字迹清勁秀雅,有一種肅穆而超然的神采。
10、曹全碑
此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文字清晰,結構舒展,字體秀美飛動,遒麗緊密,虛和雍雅,筆意飛動,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柔中帶剛,細筋入骨,風格秀逸多姿,充分展顯了漢隸的成熟與風格。美之者譽之為“隸書之《蘭亭》”。
魏碑名帖有哪些
1、《四體書勢》
《四體書勢》是存世最早和比較可靠的重要書法理論之一,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有關當時的各種書體、書史的演變,以及一些書法家代表的情況資料,大都賴此書得以保存。
《四體書勢》中,分為:古文、篆書、隸書、草書,并為四種書體論述其起源和一些遺事,加以對其進行評論。其篆書的勢贊記,為蔡邕撰寫;草書的勢贊記為崔瑗撰寫;而古文字的勢贊和隸書的勢贊為衛恒自己撰寫。這四種勢贊樸茂古雅,工力悉敵,可稱其傑出的構成。
2、《筆陣圖》
《筆陣圖》是論述寫字筆劃的著作,闡述執筆、用筆的方法,并列舉七種基本筆劃的寫法。舊題衛夫人撰,後衆說紛纭,或疑為王羲之撰,或疑為六朝人僞托。因其流傳很廣,此姑存舊說,仍列為衛夫人作。
《筆陣圖》中一個突出的觀點,是認為書道的精微奧妙,是難以明言的,所以文章開頭便說:“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鈎。”把書法用筆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筆勢遒勁有力如銀鈎,重于“六藝”奧妙之上。這和鐘繇提出“用筆者天也”,通過用筆來體現天道是一個道理,遠非凡庸所能明知的。
衛夫人提出“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她與蔡邕、鐘繇一樣,提倡“取萬類之象”,如文中所談的七種筆畫,好有所象。《筆陣圖》中一個最為突出的觀點,就是講筆力。她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并進一步論定:“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這一書法美學觀念,與鐘繇的一樣,強調筆力與筋骨,為後世書論所廣泛運用。
3、《書論》
王羲之《書論》載于朱長文《墨池編》等書。其論既承衛铄,又繼蔡邕,重要的是“字居心後”,“意在筆前”之“心”、“意”之說。“心”、“意”指的是意會、意趣、情韻、情緻。
“勢”指的是由此“心”、“意”引申而來的對于所書字形的具體審美要求。“勢”的把握,就是字的形體的動态美的創造,就是書法主題個性的充分展示,無論是臨摹、構思還是創作都是這樣。王羲之以“意”評書,這是書法藝術走向獨立、自覺在理論上的反映。
4、《采古來能書人名》
《采古來能書人名》為南朝宋羊欣錄名,齊王僧虔紀事。建元元年(479),王僧虔根據羊欣所收集著錄的書家(包括朝代、郡望、姓名),逐條進行陳述、記錄,以進呈齊太祖。
所以《法書要錄》題“羊欣撰,王僧虔錄”。在進呈此文的同一天,他還向齊太祖進獻“民間所有”的書法12卷。《采古來能書人名》即王僧虔《答齊太祖論書啟》中所說的“辄率短見,并述舊聞”的“别箋”。
5、《論書表》
《論書表》一卷,叙二王書事、當時搜訪名迹情形、所得字數并編次二王書及羊欣書卷帙、旁及紙墨筆硯所宜凡數千言。文氣不一貫,疑有脫簡。朱長文《墨池編》所載二王書事,即其一節,知此文遭割裂已久,故多不相連屬。
龢在宋明帝時曾奉诏與巢尚之、徐希秀、孫奉伯編次二王書,此表末雲“六年九月中書侍郎臣虞龢上”,六年即明帝泰始六年。虞龢的《論書表》品題了宮中秘笈,及奉命尋訪、征集到的法書中優秀作品,提供了當時所藏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各家的卷數、字數以及拓書的情況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魏碑
十大隸書名帖
隸書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十大隸書名帖榜單,旨在展現曆代書法大家的精湛技藝與藝術成就。此榜單綜合考量了書法價值、知名度、影響力及社會評價等多方面因素,力求為書法愛好者提供權威參考。排名不分先後,榜單僅供參考,歡迎各位書友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見解和建議。
《曹全碑》以其優美的筆畫、清晰的結構和高雅的藝術風格,深受書壇推崇。它不僅展示了漢代隸書的典型特征,還體現了書法藝術的精妙之處。《張遷碑》則是東漢時期的重要碑刻,其筆畫厚重有力,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禮器碑》以其流暢的線條和精美的布局赢得了廣泛贊譽,是隸書中的經典之作。
《乙瑛碑》以其雄渾大氣的風格和嚴謹的布局受到高度評價。《史晨碑》則以其端莊大方的筆法和嚴謹的結構著稱。《鮮于璜碑》筆畫精細,結構獨特,展現了漢代隸書的獨特魅力。《石門頌》則以其豪放不羁的風格和豐富的藝術内涵著稱,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财富。
《開通褒斜道刻石》以其古樸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喜愛。《西狹頌》則以其精湛的筆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示了東漢時期書法藝術的高度成就。《曹全碑》、《張遷碑》、《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鮮于璜碑》、《石門頌》、《開通褒斜道刻石》、《西狹頌》等十部作品,無一不體現着隸書藝術的精髓,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藝術财富。
榜單僅供參考,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希望這份榜單能夠激發大家對隸書藝術的熱愛,促進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