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楷書的起源時期是什麼時候
1、楷書起源于秦漢時期。中國的楷書發展史可分為四個時期:即楷書的萌芽期——秦漢;楷書的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的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的守成期——宋、元、明、清。
2、楷書,漢字的一種字體,也叫楷體、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書中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3、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書中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并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勳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楷書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楷書又叫真書,是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之一,按照朝代分他它包括魏碑和唐楷,按照大小可分為大楷、中楷和小楷。因為楷書字型規整,适合作為初學者的楷模,所以被稱為楷書。
楷書是由隸書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書體,最初形成于東漢時期,而據史書記載,最早楷書是由王次仲所創造。
著名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的著作《書斷》中說: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中初,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王次仲是東漢時期的人。
而從我們現在看到的書迹來看,最早的楷書當屬被稱為楷書之祖的鐘繇的楷書,鐘繇字元長,三國時期魏國人,善書法,尤其是楷書。
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被稱為“五表”的小楷作品《力命表》、《賀捷表》、《宣示表》、《調元表》、《薦季直表》。雖然真迹早已失傳,但是從現存的宋拓本中依然可以一睹“楷書之祖”的風采。
我國的楷書,雖然在東漢時期已經有萌芽,但是真正文人化的楷書的出現還是在魏晉時期,楷書從民間萌芽走向書法正統,作為一種時尚被當時的文人士大所學習。
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鐘繇了,他是一位非常勤奮好學的書法家,說他勤奮是因為他學習書法已經到了癡迷的狀态,睡覺的時候在被子上畫字、和人聊天的時候在地上畫字,每次上廁所都很久出不來,因為他在廁所練習書法呢。
說他好學,是因為他曾經為了一部書法秘籍,鐘繇的《筆法》,派人把韋誕的墓給盜了。他在書法上善于思考、勤奮努力,最終總結創造出我們現在使用的楷書,名留青史。
鐘繇創造楷書以後,王羲之又加以改造,把鐘繇楷書裡的隸書的筆畫全部去掉,是楷書完全成熟。到了唐朝,楷書達到它的鼎盛時代,出現了很多楷書大師,比如顔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等。
總之楷書由隸書演變而成,經過鐘繇、王羲之的改造而成熟到唐代達到鼎盛時期。
楷書出現在哪個朝代
問題一:楷書是什麼朝代的?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顔體”(顔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等。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問題二:楷書起源于哪個朝代楷書起源于魏晉時代,南北朝時分流發展,到隋開始融合,入唐以後開始成熟并出現了衆多楷書藝術家。楷體的發明者――鐘繇
問題三:楷書盛行于哪個朝代?楷書
楷書在字體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将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為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楷書也稱為正書、真書,說明了楷書是提供人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東漢末年的鐘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還多少殘留著隸書的筆意。楷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經曆了不少變化,到了隋唐之後才基本定型,定型後的楷書,筆劃、結構都相當精緻、嚴謹,如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作品就是範本之一。
中國文字進入楷書階段後,字形還再繼續簡化,但字體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做為我國四大發明術之一的印刷術,就是以楷書做為印書的主要字體,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楷書被美術化,寫得更加規矩而漂亮,稱為「宋體字」,後來還有模仿宋體字而加以變化的,叫做「仿宋體」。我們今天閱讀的書籍、報刊上所用的字體,大緻上是這一種風格的楷書變體。
問題四:楷書什麼時候出現的從中國書法史的發展來說,楷書的出現是在漢末三國時期,”。楷書雛形于漢末三國,發展成熟于兩晉,定型于隋唐。三國時的大書法家锺繇被譽為“楷書之祖
問題五:楷書盛行于哪個朝代楷書的萌芽期――兩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琺――宋、元、明、清。
來自UC浏覽器
問題六:我國楷書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在秦漢年間千姿百态的書法園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書(當時稱為隸書,即輔佐小篆,書寫更快捷)書法藝術。遵循其規律,将中國楷書的發展史分為四個時期:即楷書的萌芽期――秦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期――宋、元、明、清。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這裡的楷書實際上是指王次仲所創的八分書,而不是今天所謂的楷書。另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問題七:行書出現在哪個朝代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産生的。據《書斷》行書序論中說是劉德升所創作,又據同書書家評傳,雲:“劉德升字君嗣,颍水人。桓靈之時,以造行書擅名,雖以草創,亦豐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胡昭、鐘繇,并師其法,世謂鐘繇行押(狎)書,是也。”行書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的。代表作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顔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轼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于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轼、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鮮于樞、康裡,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問題八:楷書起源于哪個朝代?是由誰創始的?楷書起源于魏晉時代,南北朝時分流發展,到隋開始融合,入唐以後開始成熟并出現了衆多楷書藝術家。
楷體的發明者――鐘繇
問題九:楷書的名稱最早于那個朝代楷書的叫法最早于那個朝代楷書起源于魏晉時代,南北朝時分流發展,到隋開始融合,入唐以後開始成熟并出現了衆多楷書藝術家。
楷體的發明者――鐘繇
問題十:列出書法字體出現的先後順序及名稱朝代中國的方塊字(即漢字)是世界上三種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餘兩種,一是蘇瑪麗亞人和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另一是古埃及的圖畫文字。這兩種文字後來都中斷了,唯獨中國的漢字一直發展延續至今。如果從1959年出土的同東大汶口仰韶文化的隐患文字算起,迄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曆史了。
中國漢字的形體演變經曆了漫長的時期,有些字體在某個朝代是并存的,大體上經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行――楷等幾個階段:
一.甲骨文:殷商時期;
二.籀文(大篆)、金文、石鼓文:商、周時期;
三.小篆(秦篆):秦朝時期;
四.隸書(秦隸和漢隸):秦漢時期(秦時雖然規定了小篆為通行的标準字體,實則并存“八體”,隸書已形成);
五.草書(章草):漢魏時期;
六.行書:産生于東漢末年,盛于東晉;
七.楷書:起于東漢,盛行于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