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藝指什麼(君子六藝指什麼意思)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古代文人六藝是指什麼
  2. 六藝指什麼 六藝指的是哪六種
  3. 什麼是君子六藝五德四修分别指什麼
  4. 古代六藝禦指的是什麼

古代文人六藝是指什麼

君子六藝之說,六藝指的是六種技能,分别是:禮、樂、射、禦、書、數。

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禦、書、數。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

六藝指什麼 六藝指的是哪六種

六藝指禮、樂、射、禦、書、數。六藝,指中國周朝貴族教育體系中的六種技能,意為禮節,音樂,射騎技術,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法和算數。其中“六藝”中禮、樂、射、禦,稱為“大藝”,是貴族從政必具之術,在大學階段要深入學習;書與數稱為“小藝”,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學階段是必修課。

“六藝”出自《周禮·地官司徒·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當時,庶民子弟隻給予“小藝”的教育,唯貴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藝”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藝”至“大藝”的系統過程。

禮者,不學“禮”無以立,《管子·牧民》所謂“倉廪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民間婚嫁、喪娶、入學、拜師、祭祀自古都有禮樂之官(司禮)。古代官方常設太常寺、祠祭署等禮儀衙曹,設立讀祝官、贊禮郎、祀丞等禮儀官。

有“禮”則必有慶賀燕飨之“樂”,有慶賀燕飨之樂則必有五音宮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設立掌管音樂的官吏,并負責負責宮中慶賀燕飨之樂。曆史記載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師,相傳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苌弘,學琴于師襄”。

射,“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孔夫子在《論語》中說過:“君子無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殺敵衛國的技術,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育活動。

禦,“禦”的範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中國古代,駕馭之術不僅僅是一種鬥勇,更是一種鬥智,包含對某一問題在運籌學、駕馭學、領導學方面的綜合最優化。

書,“書”顧名思義,書畫藝術,把書畫算作一種技藝就錯了,中國的書畫不僅是一種高雅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性的工具和法寶。

數,即數學之數,現代已經延伸為“數理化”之數。中國古代數學很早就已經很發達,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以漢代《九章算術》的出現為重要标志。

什麼是君子六藝五德四修分别指什麼

       六藝為樂、射、禦、數、禮、書。

       樂:樂具有教化、認知、審美及娛樂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則是教化。所謂教化,即是對美好心靈品質的培育與提升。心靈的本性應該是從善、從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棄惡從善,使人的心靈從醜惡的邊緣回歸到真善美。還有就是要精通音律哦~!

        射:顧名思義就是射術了,古人認為,作為一個君子一定要精通射術,作為一個君子,你能開弓的力度大小決定着你的身份的尊卑。

       禮:分為五種:吉(祭祀宗廟,大婚即為吉)、兇(喪禮為兇)、軍(軍隊誓師所需要的禮節)、賓(顧名思義就是接待來賓的禮儀)、嘉(獎賞有功之人所需要的禮節)。

        書:就是要識字,讀過聖賢之書,那個時候主要就是四書、五經之類的。

        禦:駕車,在今天的意思就是得有個駕證,在那個年代就是駕駛馬車的意思。

        數:在當時叫做九數,也就是今天我們誰都會背的乘法口訣表。

        多說一句哦:春秋戰國時期,不要以為穿着風雅,長相清秀,談吐不凡就是君子,想做君子必須要具備以上六個條件,缺一不可,問題來了,孔老夫子無疑是個君子,有人會問,以上六點他都會嗎?很确定的告訴你哦,他老人家還真的都會,且孔老夫子的駕車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且人家射箭的本領也是很牛的,魯國三桓之一的首領都不是他的對手。

        五德:這個就有點麻煩了,因為有不同版本的解釋,其中還有一個陰陽五德:金、木、水、火、土。 不過我們一般說的五德不是陰陽五德,而是人的五德:溫、良、恭、儉、讓!

        溫:意思是指人一樣要溫柔,不要總是發怒。

        良:待人以和善,一定要由顆善良的心,對待事或物的處理切記以惡相對。

        恭:對待自己的長輩以及兄長一定要恭恭敬敬的,做晚輩或做弟弟的一定要由個樣。

        儉:生活上要杜絕敷張浪費,以儉持家。

        讓:謙讓他人。

        四修:四修指恭敬修、無餘修、無間修、長時修。這可是佛家的術語,跟以上的六藝、五德不是一個時代的産物,且解釋起來非常燒腦,留作下次重開一篇!

        

    

        

古代六藝禦指的是什麼

說起古代的文人才子,想必大家腦海中都會想起“琴棋書畫”這個詞。“琴棋書畫”最早起源于三皇五帝時期。古代傳說中,伏羲發明了琴瑟,堯舜發明了圍棋,書畫的起源更早,最初人類記事就是通過壁畫或者甲骨文。

“琴棋書畫”也被稱為“雅人四好”,這四種技能起源雖早,但并不是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标準。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标準是“君子六藝”。

“君子六藝”起源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是周朝要求文人必須掌握的六項技能。後來孔子繼承并發揚了“君子六藝”。那麼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呢?琴棋書畫隻有一項位列其中。

“史書淩軒閣”就用這篇文章來聊聊“君子六藝”。

君子六藝

古代形容文人才華橫溢,通常會用“通五經貫六藝”這個詞。其中“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孔子評價“五經”說:“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孔子又評價“六藝”說:“六藝于治一也。”那麼這“六藝”究竟指的是哪六藝呢?

根據《周禮》記載,君子“六藝”指的是:“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下面咱們就詳細介紹一下“六藝”,看一看古代文人上學都要學些什麼。

1、禮。“君子六藝”中的禮指五禮,分别是: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禮”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概念,周朝講究“以禮安邦”,儒家更是非常重視“禮制”。在古代,“禮”由簡入繁,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制度。孔子雲:“不知禮,無以立也。”

“禮”從何而來?禮儀起源于日常生活,最後也約束了日常生活。在民間有很多習俗,其中一些為大家所認可的習俗可以上升為禮節和共識。如果這種禮節和共識得到廣泛認可和普遍贊許,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行為準則。此時的“禮”就會上升為制度規程,成為禮制。

2、樂。“君子六藝”中的樂非常好理解,也非常具體,它指的是六套歌舞,分别是:《雲門大卷》、《鹹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在古代有重要的祭祀活動時,人們都會用這六套歌舞來表達自己的虔誠之心。

身為古代的君子,對這六套歌舞是要掌握牢靠的。但非常可惜的是,六樂傳到漢代時隻剩下了“兩樂”,分别是《大韶》和《大武》,其餘四樂失傳。

3、射。“君子六藝”中的射就是射箭,對你沒有看錯,古代的文人也要練武,還要做到弓馬娴熟。“君子六藝”中詳細定義了“射”,分别是: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這是五種不同的射箭方式,其中“白矢”指的是箭射穿标靶而且箭頭發白,代表着弓箭的力道夠足。“井儀”指的是接連四箭命中靶心。但後代儒家士人并未完全繼承孔子所推崇的“君子六藝”,他們放棄了練武。

4、禦。“君子六藝”中的禦指的是駕駛馬車、戰車的技能,并不是指騎馬。古代馬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戰車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古代四匹戰馬共拉一車,稱為“一乘”,“千乘之國”代表其擁有很多戰車。君子六藝中的“禦”更加傾向于禮儀,而不是戰鬥。例如“禦”有“鳴和鸾”“逐禽左”的說法,意思是君子在駕車時還要注意車輪發出的聲響,行獵時追逐獵物要從左邊射箭。

5、書。“君子六藝”中,隻有“書”這項技能跟“琴棋書畫”有交集,那就是書法。俗話說“字如其人”,寫得一手好字是古代文人的必備條件。咱們且不說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大家,就連清代後期的進士,其書法也堪稱“印刷體”。

6、數。君子六藝中,“數”指的是計算、算術,以《九章算術》為準。雖然看似“君子六藝”已經遠離我們,但其實不然。目前“君子六藝”已經演化為更加實際的學科,在學校中推廣。例如“數”可以诠釋為自然科學和理性思維,包括邏輯判斷、分析力、推斷力、想象力、運籌學。在目前的學校體系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工科都可以看做“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君子六藝,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古代的文人對于“六藝”的學習終其一生,對于“六藝”的運用也是終其一生。這個道理放在今天,仍然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