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紫砂和紅紫砂哪個好(黑紫砂和紅紫砂哪個對人體好)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黑紫砂壺和紅紫砂壺哪個好
  2. 紫砂壺黑砂紅砂哪種好
  3. 紫砂壺 黑砂紅砂哪種好

黑紫砂壺和紅紫砂壺哪個好

黑紫砂壺和紅紫砂壺各有特色,并無絕對的好壞之分。

一、黑紫砂壺的特點及優勢

黑紫砂壺以其深沉、穩重的色澤著稱。這種壺通常選用優質的紫砂泥料制成,經過燒制後呈現出黑色的光澤。黑紫砂壺不僅具有實用性,還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被視為高雅藝術品。其優點包括:

1.獨特的審美價值:黑色的外觀給人以深沉、大氣之感,符合傳統審美觀念。

2.材質優良:黑紫砂壺多由高品質紫砂泥制成,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保溫性。

二、紅紫砂壺的特點及優勢

紅紫砂壺以其鮮豔、溫潤的色澤受到喜愛。這種壺在制作工藝和材質上同樣講究,具有獨特的魅力。紅紫砂壺的優點包括:

1.色彩誘人:紅色的外觀給人以溫暖、活潑的感覺,符合現代審美趨勢。

2.豐富的文化内涵:紅紫砂壺同樣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紫砂藝術的精髓。

三、個人喜好與選擇

選擇黑紫砂壺還是紅紫砂壺,更多的是基于個人喜好和用途。喜歡簡約、大氣風格的人可能會更傾向于選擇黑紫砂壺;而喜歡溫暖、活潑風格的人則可能更喜歡紅紫砂壺。無論是哪種顔色的紫砂壺,關鍵在于其材質和工藝是否上乘,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需求。

四、總結

黑紫砂壺和紅紫砂壺各有特色,無法簡單地判斷哪個更好。它們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選擇哪一種,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喜好和用途。

紫砂壺黑砂紅砂哪種好

1.紫砂壺的材質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其價格的差異主要取決于泥料的稀有程度和制壺人的技藝。在當前市場上,真正的紫砂壺價格大約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非名家作品)。

2.紫砂泥料主要分為紫泥、朱砂泥、本山綠泥等三種,其中以紫泥為主。這三種泥料都可以獨立成陶,也可以混合配制成不同色調的壺。

3.紫砂泥是從礦中開采出來的,外觀類似岩石,不能直接用水膨潤,需要經過陳腐處理,使其風化成細碎的顆粒。傳統的加工方法是用石磨碾碎過篩,加水拌和後人工翻複捶煉,現代則采用抛球式雷蒙粉碎機粉碎,過篩後加水拌和,經真空練泥機制成成品泥。

4.宜興紫砂壺因其優良的質地,一直是收藏家的至愛。紫砂壺的吸水率和排氣率适中,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且在溫度變化時穩定性好,不易爆裂,非常适合用作茶具。

5.紫砂壺的美不僅在于其獨特的造型,還在于其表面的肌理線條和材質色澤。紫砂泥包括紫泥、紅泥、本山綠泥(段泥)三種,統稱為“紫砂泥”。

6.開采自江蘇宜興黃龍山朱泥,内含二氧化矽、石英等多種特殊天然礦物成分。

7.紅泥在早期是最常用的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紅泥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産的茶壺會産生火疵、小熔點,新壺初用,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朱紅,泡茶鋉數日則如朱泥。

8.緞泥,早期稀有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本山綠泥原礦提練而成;泥料内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産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極少吐黑。

9.黑鐵砂,為早期最常見通用之泥料之一;為江蘇宜興黃龍山原礦提練再加入錳而成,當時因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産的茶壺會産生火疵、小熔點,新壺初用砂土氣重,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灰黑,泡茶鋉數日則如墨黑。

10.大紅袍,由宜興市洑東鄉西面,在任途村與紅衛村交介處小煤窯礦區,所開采的夾層嫩泥。含氧化鐵,在煉泥過程加入天然鐵紅粉提升紅色,經過窯燒會變成大紅色,泥質細膩密度高、高結晶,泡茶柔順銀塵歲好喝。

11.蘭山朱泥,由宜興市洑東鄉東面的礦區所開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鐵經過窯燒會變成朱紅色(又稱小紅泥),泥質細膩密度高高結晶跟一般紅泥含礦量不同泥質較多。

12.紫茄泥,紫茄色澤溫潤讨喜。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鐵量高,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茄紫胎骨堅潤。

13.墨綠泥,紫砂泥色配比之一。将着色金屬氧化物氧化钴、氧化錳,加入本山綠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種紫砂色泥。經燒成後,呈深綠色至墨綠色,墨綠泥呈色的深淺,随氧化钴、氧化錳加入量的多少而定。

14.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調配而成,簡稱"拼紫泥"也稱調和泥為較常用的紫砂泥料,燒成呈棕色,在市場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

15.清水泥,為原礦紫砂,赤鐵礦、雲母多早期較常見的泥料,被廣泛使用。

16.底槽青,為原礦紫砂,由于産于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嬌豔,呈紫紅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17.黃龍山石黃,開産于黃龍山的嫩泥礦,近代用來做朱泥壺的原料,嫩泥礦中含砂量重,坊間常用來做仿古朱泥壺。

18.鐵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壺使用較多深紫茄色、色澤溫潤。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别多,所生産的茶壺會産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

19.黑星紫砂,黑星砂,此泥料在早期做壺使用較多,淺棕色含細黑色顆粒、色澤溫潤讨喜,礦中極品。

紫砂壺 黑砂紅砂哪種好

真的紫砂性質上本人認為沒有好壞分,分的隻是價錢上的差别,泥料的稀有程度和制壺人決定了價格,現在紫砂是挖點少點,一般來說現在行情真正的紫砂市場上大概要賣到1500左右(不是名家的)。

附上紫砂泥料的分類,及該泥料所适合沖泡的茶

紫砂泥料分為紫泥、朱砂泥、本山綠泥等三種,而以紫泥為主。三種泥料皆可單獨成陶,又能互相摻合配制成不同色調!由礦裡采掘而來的泥料,外觀類似岩石,不能用水直接膨潤,經陳腐後能風化成細碎的顆粒。傳統的加工方法是用石磨碾碎過篩,加水拌和後經人工翻複捶煉直至達到理想的可塑性制成成品泥!現在是采用抛球式雷蒙粉碎機粉碎,過篩後加水拌和經真空練泥機制成成品泥!

宜興紫砂壺馳譽于國際,一直是收藏家的最愛。朱-泥、紅泥、紫泥、綠、緞、黑鐵砂其統稱為紫砂。因紫砂質地好,其燒制成器後,它的吸水率和排氣率适中,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紫砂茶壺在洗滌時,冷熱急變性好,不易爆裂,不易爆裂,比一般陶瓷器更适于用作茶具。紫砂壺之美,除了獨特造型美外,還有其裸露在外的特有的肌理線條和材質色澤美。

紫砂泥包括紫砂、紅泥、本山綠泥(段泥)三種,統稱『紫砂泥』。

紫、紅、黃三種基泥,由于礦區、礦層的不同,加工過程的差異,以及培燒時溫度等諸因素,其發色變幻莫測,變化微妙,巧奪天工。

【曬泥與陳腐】曬泥:把開采出來的紫砂泥礦,露天曝曬,任憑日曬風吹雨淋,因剛開采出來的紫砂泥礦,其硬無比,性質剛烈,須露天曝曬,任憑日曬風吹雨淋自然風化瓦解,風化時間越久越好。

陳腐:開采後的紫砂泥礦,經曬泥、篩選、輾碎、收集泥粉、過篩、和水攪拌、真空成條、把紫砂泥礦煉制成熟泥後,放置在陰濕的地方,需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不令幹燥,濕泥經過陳腐,成為「腐泥」。讓水份均勻分布,使泥料腐化,有機物質分解産生膠質,這種方法就是「養土」。

養土的好處:可提高可塑性,減少在成型過程和生壞陰幹時的開裂,其燒制成器後表皮結晶溫潤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

【趙莊山朱泥】石黃嫩泥是從宜興市丁山趙莊山石黃嫩泥礦中精選出來的嫩泥原料,内含二氧化矽、石英等多種特殊天然礦物成份.

【紅泥】紅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紅泥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産的茶壺會産生火疵、小熔點,新壺初用,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朱紅,泡茶鋉數日則如朱泥.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00度C/收縮比:約13%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緞泥】段泥,早期稀有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本山綠泥原礦提練而成;泥料内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産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極少吐黑.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50度C/收縮比:約13%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黑鐵砂】黑鐵砂,為早期最常見通用之泥料之一;為江蘇宜興黃龍山原礦提練再加入錳而成,當時因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産的茶壺會産生火疵、小熔點,新壺初用砂土氣重,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灰黑,泡茶鋉數日則如墨黑。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30度C/收縮比約12%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大紅袍】由宜興市洑東鄉西面,在任途村與紅衛村交介處小煤窯礦區,所開采的夾層嫩泥。含氧化鐵,在煉泥過程加入天然鐵紅粉提升紅色,經過窯燒會變成大紅色,泥質細膩密度高、高結晶,泡茶柔順好喝。

礦區:宜興市洑東鄉西面

窯溫:約1040度C/收縮比:約45-55%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蘭山朱泥又稱小紅泥】由宜興市洑東鄉東面的礦區所開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鐵經過窯燒會變成朱紅色(又稱小紅泥),泥質細膩密度高高結晶跟一般紅泥含礦量不同泥質較多。

礦區:江蘇宜興市洑東鄉

窯溫:約1080度C/收縮比:約20-28%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紫茄泥】紫茄泥,紫茄色澤溫潤讨喜。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鐵量高,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茄紫胎骨堅潤。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脈。

窯溫:約1150-1200度C/收縮比:約12%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墨綠泥】紫砂泥色配比之一。将着色金屬氧化物氧化钴、氧化錳,加入本山綠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種紫砂色泥。經燒成後,呈深綠色至墨綠色,墨綠泥呈色的深淺,随氧化钴、氧化錳加入量的多少而定。

窯溫:約1150度C/收縮比:約15%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拼紫泥】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調配而成,簡稱"拼紫泥"也稱調和泥為較常用的紫砂泥料,燒成呈棕色,在市場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泥性:穩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結構緊密,可廣泛利用,成型相對容易。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50~1200度C/收縮比:約11%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清水泥】清水泥,為原礦紫砂,赤鐵礦、雲母多早期較常見的泥料,被廣泛使用。泥性:容易掌握,穩定性高。(清水泥概念應用甚廣,稍後真品論壇專貼論說)

礦産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50度C/收縮比:約11%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底槽青】底槽青,為原礦紫砂,由于産于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嬌豔,呈紫紅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系四号井

窯溫:約1170度C/收縮比:約11%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黃龍山石黃】黃龍山石黃,開産于黃龍山的嫩泥礦,近代用來做朱泥壺的原料,嫩泥礦中含砂量重,坊間常用來做仿古朱泥壺。

窯溫:約1100度C/收縮比:約18%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鐵星泥】鐵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壺使用較多深紫茄色、色澤溫潤。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别多,所生産的茶壺會産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脈4号井。

窯溫:約1150-1200度C/收縮比:約13%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黑星紫砂】黑星砂,此泥料在早期做壺使用較多,淺棕色含細黑色顆粒、色澤溫潤讨喜,礦中極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别多,所生産的茶壺會産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沖泡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淺棕色,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脈4号井。

窯溫:約1150度C/收縮比:約11%

适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