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請問:葫蘆什麼時候種植最合适
俗話說三月三,種葫蘆。一般葫蘆是3月下旬-4月上旬種植的。
葫蘆的生長适和溫度為:15℃-28℃。開花期為:6-7月
培育方式:首先選肥沃壤土,再用育苗盆或在溫室地面進行育苗。育苗播種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用70℃熱水燙種并迅速攪動,水溫降至30℃時浸種12小時,然後在28℃—30℃條件下催芽。3-4日即可發芽。芽長0.5-1cm時,把它種在育苗盆裡,土壤使用育苗培養土。
播種方法:種子平放,蓋上1cm的土,然後澆水,一直到發芽為止用報紙蓋上,以免水份蒸發掉,放在不能淋雨的半陰外。保持土表濕度,十餘天即出苗。選晴朗無風天播種,苗床先澆底水。移植培育:培育30—40天後,幼苗長出4片真葉,這時就可移栽露地定植。
同時選取肥沃,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施足基肥,适當深翻,株行距50公分左右栽一株,澆足水,成活後及時施肥,每月1-2次,同時要及時搭建棚架,以利攀爬。嫩果表皮有粘毛,遇到觸摸即停止生長,可利用這一特點生産出整齊一緻的葫蘆。
擴展資料:
主要變種
瓠子(變種)扁蒲
與葫蘆(原變種)不同之處在于: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全國各地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
小葫蘆(變種)
與葫蘆(原變種)的區别在于: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形狀雖似葫蘆,但較小,長僅約10厘米。我國多栽培。
本變種果實藥用,成熟後外殼木質化,可作兒童玩具。種子油可制肥皂。
瓠瓜(變種)
本變種與葫蘆(原變種)的主要區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徑約30厘米。各地栽培。
本變種的果實可制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許多少數民族也供作樂器,為“八音”的一種,西南少數民族用作葫蘆笙或葫蘆絲,音調優美。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變近無毛。
葉柄纖細,長16-20厘米,有和莖枝一樣的毛被,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5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深1-3厘米,寬2-6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密。卷須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後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
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鬥狀,長約2厘米,裂片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黃色,裂片皺波狀,長3-4厘米,寬2-3厘米,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3-4毫米,花藥長8-10毫米,長圓形,藥室折曲。
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毫米;子房中間缢細,密生粘質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
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由于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啞鈴狀,中間缢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于下部,長數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狀,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葫蘆
葫蘆什麼時候種最好
葫蘆根據用途不同分為菜葫蘆和觀賞性葫蘆又稱為寶葫蘆。但種植技術方面大同小異,隻是後期管理以及采收時間上有差異。葫蘆通常一年可以種植春秋兩季。春季種植一般根據氣溫情況,北方春季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播種,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秋季栽培一般在8月份進行露地直播,由于秋季播種政正值高溫多雨季節,秧苗生長發育較快,所以植株的行間距要比春季播種要大一些。
葫蘆高産栽培技術。
種子處理。播種前為了保證發芽率要選擇當年的飽滿種子,将種子在70℃的水中燙種并迅速攪動,待水分溫降到30℃後繼續浸種半天即可取出進行催芽處理,有80%的種子露白即可進行播種。
适時定植。葫蘆秧苗苗齡在30~40天,長出3~4片真葉時即可進行定植,定植選擇晴天上午或者下午進行,晴天定植雖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萎蔫,但地溫相對高一些,定植後秧苗緩苗快,發棵早,比陰雨天氣定植的秧苗緩苗的時間要縮短很多。移栽定植前先将苗床澆透水,防止移栽時損傷根系,最好是帶土移栽。
葫蘆什麼時候播種,葫蘆的種植時間
葫蘆種子一般是清明前後播種,2-4月,7月5日以後結的果子必須摘掉,不會老了,太陽一曬就裂。為了使葫蘆生得更大,在結的前三個果子要去掉。
葫蘆是喜溫植物,種子15℃開始發芽,20~30℃為發芽的适宜溫度,30~35℃發芽最快,生育适溫為20~30℃,15℃以下生長不良,10℃以下停止生長,5℃以下開始受害。
注意事項
1、蘆播種時間不能晚于谷雨時節,如果地溫低可先在屋内播種或育苗,等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再搬出室外。
2、盆栽前要選好肥土,用疏松酸性土,摻以土雜肥,堿土、闆結土不可用。
3、盆栽後注意管理。每盆選壯苗2株,待長成1米高時在底部三個葉處打頂心,使之生側枝。因葫蘆是側枝生果,如長到三四片葉時仍不見果,可再次打心,直到生果為止。這時留優去劣,每盆留一株,如果肥水充足、長勢好,也可兩株均留。
4、防治病蟲害。葫蘆的主要蟲害是蚜蟲,防治方法與大田作物同,高溫季節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另外,要防止大水澆灌和長時間的雨淋,視長勢不斷增施肥料,三伏天防烈日暴曬。
拓展資料葫蘆(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别稱蒲瓜、扁蒲、瓠瓜、瓠子、蒲仔、匏仔[1]等,是屬于葫蘆科葫蘆屬的一種植物,它是爬藤植物,其果實也被稱為葫蘆。
葫蘆是人類最早種植的植物之一,用作容器。估計它來源于非洲,在今天的墨西哥、秘魯和泰國均有數千年的被種植的葫蘆被發現。在埃及葫蘆被作為陪葬品。在中國河南考古遺址出土的葫蘆皮最早的是七至八千年前的[2]。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葫蘆子也有七千年的曆史了[3],有些學者懷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指葫蘆的字了(卣)[4]。中國最早将葫蘆稱為瓠、匏和壺。在《詩經》、《論語》中均有提到葫蘆。一個例子是《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葫蘆是一年生攀緣草本,具有軟毛,卷須分枝;卵圓形的葉子互生;夏秋開白色花,雌雄同株。
葫蘆的藤可達15米長,藤上有毛,葉子橢圓狀或心狀。果子可以從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達一千克。葫蘆喜歡溫暖、避風的環境,種植時需要很多地方。幼苗怕凍。新鮮的葫蘆皮嫩綠,果肉白色。
葫蘆幾月份成熟 葫蘆什麼時候成熟
葫蘆什麼時候成熟
1、葫蘆在一般是在7-8月份成熟的,但是這個時間并不固定,北方地區可能延長到9-10月份,具體和種植時間、分布地區、生長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隻不過一般來說葫蘆在夏秋季節收獲是最好的。
2、葫蘆一般是在3-4月份進行種植的,最晚不要超過5月份,種植後一周左右就能發芽,植株适合在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的環境中生長,對土壤具有強烈的适應性,最适宜生長溫度為20-30℃,每天的光照時間要在6個小時以上,全生育期在105天左右。
3、葫蘆的品種是非常多的,其常見的品種有大型亞腰葫蘆、寶葫蘆、小型亞腰葫蘆、微型亞腰葫蘆、大匏單肚葫蘆、長柄錘形葫蘆、圓葫蘆、蘋果型葫蘆等。
4、葫蘆的原産地是印度與非洲,我國的常見的産地有河北、遼甯、吉林、江蘇、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區,其中像是甘肅、北京、天津等地的文玩葫蘆都是非常出名的。
葫蘆什麼時候播種葫蘆的播種時間
1、葫蘆2-4月份左右播種;
2、葫蘆可播種來繁殖,它喜歡溫暖,溫度到達15攝氏度左右後才會發芽,20-30攝氏度左右是發芽的适宜溫度,播種要選好時間,一般是在春季的2-4月份左右,最好選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播種,氣候适宜,生長能力較強,利于種子萌發出苗。并不是其他時間不能播種,而是成活率比較難保證,各地可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選擇播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