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有:王羲之、黃庭堅、顔真卿、鐘繇、柳公權等。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隐居剡縣金庭。曆任秘書郞、甯遠将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内史,領右将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衆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二、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甯(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三、顔真卿
顔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别号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顔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顔杲卿從弟。顔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
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顔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顔柳”,被稱為“顔筋柳骨”。
四、鐘繇
鐘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鐘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
五、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顔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彙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顔筋柳骨”的美譽。
書畫界十大名家 書法名家有哪些
書法名家有哪些
我國著名的書法家還有有比較多的人物的,比如說王羲之就是其中一位比較著名的書法家,他是東晉時期的著名的書法家,被稱之為“書聖”,是漢族人,字稱之為“逸少”,其精通隸、草、楷、行各體的書法。下面是關于“書法名家有哪些”的内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繼續往下閱讀了解。
書法名家還有誰
1、柳公權:柳公權是唐朝京兆華原人,字稱之為“誠懸”,在其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的好學,同時對于辭賦這方面是非常擅長的,很懂韻律。
2、顔真卿:顔真卿字稱之為“清臣”,别号是應方,在後來由于得罪了權臣楊國忠,因此就被貶為了平原的太守,世人稱之為“顔平原”。
3、歐陽詢: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字稱之為“信本”,是唐朝潭州臨湘人,其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為初唐四大家。
4、張旭:張旭字稱之為“伯高”,屬于是中國唐朝中期的著名的書法家,在書法界當中,張旭被稱之為“草聖”,因此其比較擅長草書。
書畫界十大名家
書畫界十大名家是: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劉海粟、潘天壽、李苦禅、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其中白石老人的祖籍是在安徽宿州砀山,他原來的名字是純芝,字為渭青,别号是蘭亭。
以上是關于書法名家有哪些和書畫界十大名家的内容,我國比較著名的書法家還是有非常多的,除以上訴的人物以外,還有王獻之、蘇轼等等。
中國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
中國書法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王羲之,但他的成就不僅限于他個人,還包括他的兒子王獻之,以及其他如顔真卿、柳公權、蘇轼、黃庭堅、米芾等曆代大家。
王羲之是中國東晉時期的書法家,被譽為“書聖”。他的行書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王羲之的書法風格自然流暢,氣韻生動,對後世影響深遠。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他的書法成就也極高。他擅長草書和行書,作品風格獨特,氣勢磅礴。他的代表作《中秋帖》等作品,都展現了其高超的書法技藝和深厚的藝術造詣。
顔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楷書被譽為“顔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顔真卿的書法作品結構嚴謹,筆力剛健,氣勢雄渾。他的代表作《多寶塔碑》等作品,都是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
柳公權是唐代另一位傑出的書法家,與顔真卿并稱為“顔柳”。他的楷書風格獨特,筆畫瘦硬,結構嚴謹。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等作品,都體現了其獨特的書法風格和深厚的藝術造詣。
除了上述幾位大家之外,中國曆史上還有許多其他傑出的書法家,如蘇轼、黃庭堅、米芾等。他們的書法作品各具特色,都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總的來說,這些書法家都以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卓越的書法技藝,為中國書法史增添了豐富的色彩。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受到贊譽,而且對後世的書法藝術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古代女書法家有哪些
周代的魯國秋胡之妻獨居家中時,在浴蠶采桑的勞作中創造了一種名為“雕蟲篆”的書體。這種字體具有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的特點,類似于蟲形,當時的人們也稱之為“戰筆書”。到了唐代,這種書體又被人們稱為“蟲書”。東漢末年,出現了才女蔡文姬,她是曹操的老師,東漢文學家兼書法家蔡邕的女兒。她的筆法由其父傳授,後來又将這種筆法轉授給魏國大臣锺繇,後者是曆代著名的書家之一。後漢時期,扶風馬夫人也是一位值得提及的女書家,她是當時大司農皇甫規的妻子,她不僅擅長草書,還兼工隸書。
晉代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為光輝燦爛的時期,此時出現了一位女書法高手,即衆所周知的“書聖”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她的名字叫铄,字茂漪,是晉代汝陰太守李矩的妻子。她擅長隸書、真書和行書,據說衛夫人的筆法是源自锺繇一脈相傳,後來她又将其轉授給王羲之。唐人曾經形容過衛夫人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波浮霞”。由此可見,衛夫人的書風屬于秀美一路。她也精于理論,據說《筆陣圖》就是她對書法實踐的總結之言。
書法發展到了唐朝,中國曆史上出現了一位女皇武則天,她也鐘情于書藝。她以晉人王導一族家傳書迹摹拓,使得她的行草書筆緻清婉,氣勢寬宏,既有章草遺意外,還兼有丈夫氣概。在唐代,還有吳彩鸾,她以小楷書聞名後世,字劃雖小而寬綽不倫,落筆如飛。
宋代書法由法重轉以尚意為主。其中楊妹子是宋朝宮中頗知名的女書家。她乃宋甯宗恭聖皇後的妹妹,她的書法意氣潇散雅逸,有别于唐人之法度森嚴,蔚為可觀。她曾題詞于宋名畫家馬遠的《松院鳴王琴圖》之左方雲:“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無味,不比鄭聲淫瞎沖。松院靜,竹樓深,夜沉沉。清風拂影,明月當軒,誰會幽心?”字體波撒秀穎,妍媚柔美,映帶缥缃。
宋時還有女書家王英英,雖是楚州一名官妓,但好學善書,書學顔魯公。據傳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亦曾經傳授過她筆法。她的榜書寫得很好,梅曉臣曾寫詩稱贊她的書法:“山陽女子大字書,不學常流事梳洗。親傳筆法中郎孫,妙畫蠶頭魯公體。”王英英的書法,用墨濃稠戚賣卻行筆迅捷,字态多變。
獲得詩人梅曉臣寫詩稱贊的還有一位時人稱之唐氏的女書家,詩題《泗州觀唐氏書》:“唐氏能書十載聞,誰教精絕到紅裙。百金買盡蒲葵扇,不必要求王右軍”。
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其妻管道升善畫能書,其心向佛,曾手書《金磨仔殲剛經》至幾十卷,贈與各地寺廟,書風似極趙松雪。
有明一代,名士解缙之母高妙瑩,頗善小楷,書藝敏妙外,還曉音律、精術數,女工更為絕倫。邢慈靜,公認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書家。她是當時少卿邢侗之妹,貴州左布政馬拯之妻。她書風高古,以李北海、衛夫人、管道升為宗,兼承哥哥邢侗筆法,妙麗姿緻。她晚年所書《自書雜詩》,情真詞雅,筆勢蹁翻多姿,誠為她的詩、書代表作。而明代名妓馬湘蘭,雖說以畫蘭出名,但字也寫得很好,字迹秀媚多姿,風韻别具。還有一位以“馳馬挾彈”絕技著稱當世的薛素素,也是明朝名妓,其書姿度妍雅,下筆如掃,殊異意态。
明朝末年,有位名叫徐範的嘉興女子,十三歲後便能摹寫曆代諸家書體,惟妙惟肖,可以亂真。有人稱其書:“彩筆生芳追書聖,墨香含素冠江南。”并且她能夠,以賣字來養家糊口。
到了清朝,号稱廣平内史幻姜淑齋,成為了有清一代較有造就的一位女書家。其書筆力矯勁,不讓須眉。今天,山東省博物館藏有她臨寫的王羲之尺牍,末署“己酉孟春,淑齋臨。”筆法挺拔硬朗,的确有“不類女子”之态也。
清末,桐城女子吳芝瑛工書,她父親曾經做過山左縣令。其真書當以《鑒湖女俠秋瑾墓表》為佳,清勁飄灑,穎秀之氣撲人眉宇!